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655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生代国产都市电影受众美学及情感共鸣摘 要“孤独的一代”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具消费潜力的受众群体,其审美趣味具有多元气质、全球视野、自由独立和时尚风潮等特殊性。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可谓异军突起,深受追求新奇事物的新生代人群追捧,并在当今电影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不过,叙事模式单一、情节主题雷同是这类电影的不足,个别影片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导向,更是令人担忧。本文从受众群体审美体验入手,探讨该类影片的发展思路。关键词新生代都市电影;受众美学;情感共鸣 “孤独的一代”是特殊生育政策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强烈的自我意识、个人观念,使得他们追求时尚、特立独行

2、,借助新兴的媒体营造适合“自我”的时尚风格与审美空间。 一、都市电影的受众审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电影艺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中国电影成长的正是我国特殊生育政策下出生的这一部分年轻人,他们成了当今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者。这特殊的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群的个性思想,因此他们的审美观念自然和其他人群截然不同。 2“都市是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是时代进步的窗口。它最能体现当代人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电影素材的重要来源。都市影片所叙述的情节,以当时的都市生活为背景,重在表现都市人群思想的多

3、样性、个性成长与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都市言情片,重在表现都市青年在情感上尤其是爱情上的缺失,力图摆脱传统的束缚,把都市言情片转变为弥补这些年轻人大爱缺失的替代品。这特殊的一代因为多为独生子女的缘故,大多特立独行,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内心比较脆弱,经受挫折的能力偏弱,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势必造成这些人在感情上的失落。内心孤独就缺少了与外界的交流,爱情之路的坎坷也在情理之中。故而,银幕上诸多爱情情节“既熟悉又陌生” ,与 “自己相似的面孔”频频出现于银幕。影片正是把他们熟悉的经历搬上银幕,让他们体验“自己”的生活百态。 其实,都市题材的电影在国外早已蓬勃发展,势头劲猛。无论是在好莱坞

4、还是在日、韩等国家,城市题材的影片为当地电影市场赢得了丰厚的收入,且以良好的势态平稳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一些新生代导演以新锐的目光收集城市素材,迎合了以“孤独一代”为主体的电影消费人群的要求,使得近年来电影的票房纪录一再被刷新。中国内地城市题材影片正以迅猛的势态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但是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隐忧。这表现为城市题材类影片缺乏经久不衰的经典佳作,叙事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对观众定位比较模糊,个别作品的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扭曲,这些都不利于当代主流社会思想意识的传播。 3事实表明, “孤独的一代”的审美情趣有着多元与独特的特点。很多叙事模式、创作元素,都能

5、引起他们的兴趣,有的甚至还对童话怀有浓厚的兴趣,比如狮子王 哈利?波特等影片吸引了很多“孤独的一代”观众,可谓童心未泯。与其说他们是“新生代” ,不如说他们是“永远长不大的一代” 。而导演正是抓住了这些消费群体的心理,在题材的选择上达到了与消费人群的契合与共鸣,获得了传播社会价值观的机会,取得了电影票房的成功。 二、受众美学下的情感共鸣 (一)草根精神体现 不可否认,近些年在电视屏幕上刮起的各种“秀”的风潮,点爆了电视屏幕的同时,也带给国人躁动慌乱和急功近利的情绪。有的人通过“模仿真人秀”一夜成名,一步跨上了梦想中的艺术殿堂。于是各种“秀”纷至沓来,通过“秀”走红的人,成了众人仰慕的“草根英雄

6、” 。于是各色人等都跃跃欲试,中国的电视荧屏充斥着各种“秀” ,不管是卖菜的、卖大饼的还是养猪的,只要是稍微有点艺术细胞的人经过包装和“潜规则”就可以在舞台上“秀”一把。这样的跟风,证明了整个民族信仰的缺失、精神的缺失。为什么要“秀”?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与者,说到底就是为了“利” 。在这种背景下,导演看到了商机,就把这种令很多“国人”躁动的“秀”硬生生地搬上了银幕,让“选秀”成为影片吸引观众的看点。 导演的这种“嫁接”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商业利益,希望借助电视荧屏的“选秀热” ,让城市题材片好好地“火”一把。然而,这样的创作手4法毫无新意可言,只是为了票房收入的“作秀” ,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只是

7、打着艺术或者电影的幌子欺骗观众罢了。电影完美新娘中的杜蕾丝作为“大龄剩女”参加了一期选秀节目,导演竟然把这种“秀” 粗略打磨后,搬上电影舞台,本应表现女主角“完美”而设计的情节,居然让女主角成了令人作呕的“丑态百出” ,设计与效果大相径庭。电影时尚先生中,男主角李嘉吾试图通过举办选秀比赛增添人气让自己走出事业面临的窘境,却为前妻和女儿搭建了报复他的一个平台,选秀成为闹剧,这一场面的设计居然成为电影中的“道具” 。 城市题材类影片对“选秀”的错误理解和利用与“孤独的一代”的价值观追求不无关系。导演把受众群体定位在他们身上,很多材料的选择、情节的设计都是以这些观众的心理为标准的,是典型的“量体裁衣

8、” 。而这一受众群体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心中只有“自我” ,他们心中的偶像不再是从前的“战斗英雄” ,而是那些面庞粉嫩、说话嗲声嗲气的“明星” 。对各种“选秀”的追捧,意味着信仰的缺失和对名利的追逐;也代表着整个民族的躁动和信仰的缺失。这种狂热的“繁华” ,是受众群体的“审美”惶惑,是社会道德伦理的丧失。究其原因,这些特殊的一代,在各种呵护下成长,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过分的依赖感和优越感让他们丧失了战胜挫折的能力,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一代的同时,也成了“永远扶不起”的一代。试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成长的年轻人眼里没有了群体、没有了友邻,他们的审美境界能高到哪种水平?家长对他们百般呵护,走进

9、家庭,唯一让他们能看到外面世界的除了电视、电脑就是家中防盗门上的“猫眼”了。闭塞的环境、过分的关爱,让他5们除了盲目自信、盲目狂热便一无所有了。而“选秀”节目的出现,引发了这些年轻人的幻想,企图不吃苦或者少吃苦就一夜成名这是民族信仰的悲哀。导演居然把这些“选秀”拼凑到影片中,使得“悲哀”无以复加。 “选秀”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本来无可非议它承载了很多人“草根英雄”的梦想, “选秀”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给予普通人实现梦想的平等机会。如果导演真的想把它搬上银幕,不要把它作为一个道具,而要把它作为角色人生的舞台,让受众群体通过品味主人公“选秀”前后的巨大反差,感受成长历练的艰难现实世界的成功需要

10、人生风雨的吹打,来不得任何的投机取巧,也绝无终南捷径。这样,影片中的“选秀”才不是道具,它才会成为影片中锦上添花的一笔。 (二)重构中的影像 作为特殊的人群, “孤独的一代”受到的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特殊关爱。 “小皇帝” “小公主”的称谓,让这些孩子迷失了自我,养成了盲目自信、唯我独尊的优越心理。过分的关爱是一种“禁锢” ,只能培养弱不禁风的“温室”里的花草。因此,这类群体,较他人更为自我,更具居高临下的气势和难以融入群体的“特质” 。所以,时常陶醉于媒体虚构的虚无的繁华世界里而乐此不疲。渴望自由,认为家人和社会对其的关爱是理所当然,有时认为是“束缚” ,企图摆脱这种“关爱” ,但一旦离开这种

11、环境又无所适从,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全然没有适应社会的丁点能力。 近年来的一些城市类题材的影片,如疯狂的石头借鉴一些现代6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调笑的口吻或愚弄的方式,为“孤独的一代”寻求精神解脱出谋划策。 由于“孤独的一代”对社会环境体验的差异性和群体情感的相似性,一些影片的表现手段趋于多元化:运用故事情节的反向思维性,制造出人意料的结果;打破单一的线性叙事模式,把单一的时间线索肢解为零散的空间组合,制造视觉上的凌乱;把各种风格的音乐加以糅合,让受众群体获得听觉与视觉相融的快感;通过模仿一些网络语言、网络事件,营造或诙谐幽默、或紧张悬疑的氛围,达到满足受众群体审美愉悦的效果。但是,对这些元素的

12、过度追求也许会弱化电影教育意义的功能,使电影仅仅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会把观众从一种迷茫带入另一种迷茫。 (三)集体成长记忆 电影非常完美是一部描述跨越国界的爱情剧,苏菲和王菁菁围绕着李杰夫,展开了一场赢回男友爱心的“夺爱大战” ,影片用迷人的动画效果、色彩绚丽的场面、夸张的造型和个性化的语言,为受众群体呈献了带有童话色彩的视觉佳宴。应该承认,在特殊政策下出生的“孤独的一代” ,面临的不仅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还有无法寻找到倾诉内心情感的对象的孤独。当他们面对这些孤独时,个人很难摆脱,过度的自信让他们觉得父母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时刻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沟通的隔阂让他们面对着各种压力,他们不会选择像父

13、母那样用和别人唠家常的方式缓解压力。所以,他们选择的是“童年式的复古” ,沉醉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因此,童话成为导演吸引“孤独的一代”的眼球、获取商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元素。 7童话,作为唤起童心、引发“孤独的一代”对童年回忆的重要因素,成为他们获得心灵寄托的精神食粮。童话元素的使用很容易获得“孤独的一代”的情感认同。城市题材创作的童话元素,首先表现为童话色彩的语言体系,童话般的语言体系唤起了受众的童心;其次表现为超能量人物的设计,他们具有凡人的情感,但是拥有凡人所不具备的能量,把凡人的感情进行现实与虚幻的对接;最后是巧妙运用童话式的模式叙述爱情历经磨难后获得圆满的爱情,过上幸福的生活。 不过,引

14、发“孤独的一代”感情共鸣的重要因素,不是对个体童年记忆片段的简单堆砌,而是用他们共同的心理回应打造“怀旧的想象空间” 。一是可以表现为对于当时几乎相同色调的生活场景的回顾与再现,引发回忆“主体”的心灵认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二是续写完美的结局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达到受众心灵的满足,并借此唤起积蓄在心中的对童话的依恋情绪。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苦于无处诉说无人倾听,这“孤独的一代”渴望完美的心情在影片中得以实现他们总是喜欢用浪漫的形式获取现实的功利, “童话式”的叙述方式,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工具,都市题材类电影正是这种方式的载体。这种方式最能承载“孤独的一代”给予它们的“重压”

15、 ,唤起对纯粹纯真的依恋。这类电影“能够获得同时代人毫无保留的感情认同,让他们在美好的童年回忆的场景中,用沉默或者欢愉的表情作为受众共同的语言” 。三、结 语 改革开放以后,电影创作理念的探索与更新,使得中国的电影事业8生机蓬勃,呈现出改革与继承共存、借鉴与创新并举的繁荣局面。繁华的都市生活场景不再是简单的人物的活动背景,而是承载了时代话音与人们精神面貌的特殊空间。在这里, “空间”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给予受众精神上的享受。城市题材电影,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更新,电影创作者考虑更多的是观众的认同感。所以,带有浓烈时代色彩的语言体系、都市场景、合乎时代潮流的人物等,可以满足观众的视觉快感和审美

16、体验。把“孤独的一代”作为欣赏主体的都市言情剧,把更多“更前卫” “更新鲜”的元素纳入其中,赢得了更多的观众。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被称作“孤独的一代”的观众,对展示“文化冲突”的城市影片并不感兴趣,他们思考的不是“文化类的冲突” ,而是“情感的回归” , “文化冲突”在他们看来应该是“父辈们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对“文化冲突”影片的冷漠,就是对现实的回避这是城市题材电影的遗憾。总之,城市题材电影无论选取怎样的题材、怎样的表述方式,都要真诚地面对观众,才会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张斯琦.都市电影中“?潘俊弊宓淖晕疑笊饔胱钪铡澳嫦?”J.当代电影,2014(08). 2唐鸿.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失恋 33 天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J.电影评介,2012(02). 3付勇,王瑞如.华语电影受众历史浅析J.电影文学,2012(18). 4龚奎林.游走于精神的边缘和欲望的沟壑之间论新都市电影9的生成语境和符号语征J.电影文学,2007(10). 5戴哲.全球流行文化与都市爱情电影的生产以华莱坞为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简介马更(1976 ) ,女,河南郑州人,天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学 2013 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