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宫旧藏乾隆年“极乐世界”唐卡的魅力清代宫廷的唐卡画 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 “唐卡”一词源于藏语的音译,意为各种质地的宗教卷轴画。西藏地域广袤,唐卡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内地以及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佛教艺术影响,尤以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最为深远。 清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贡品,即西藏政教首领达赖、班禅,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蒙藏地区喇嘛教大活佛) 、王公大臣进献给皇帝的礼品,多数出自西藏画师之手,清宫称为“番画” “藏画” ;二是清宫廷绘制的,即由皇宫内中正殿念经处画佛喇嘛、宫廷画师绘制
2、,以及北京民间工匠的作品,清宫称为“京画” 。其中,缂丝刺绣的唐卡则出自江南苏州工匠的巧手。 丁观鹏极乐世界图和唐卡作品极乐世界图的差异 “极乐世界图”作为佛教题材,早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里都有精美的绘制,众多的“经变”壁画里再现了极乐世界画面。如敦煌 148 窟,东壁北侧有盛唐时“药师经变”一类的“经变”壁画(图 1) ,堪称“极乐世界图”的鼻祖。随着佛教的发展与演变,以“净土”为理念的“极乐世界”影响最大。笔者认为:“极乐世界图”是在此基础上从原来的“经变图”逐渐分离并独立出来,以满足人们精神世2界的需求。 1.清宫画家丁观鹏所绘极乐世界图 乾隆时期,清官对于佛教非常重视,体
3、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统治意识。关于“极乐世界图”题材创作的,在乾隆年有丁观鹏绘制极乐世界图(图 2) ,为清宫早期“极乐世界图”题材的典范之作,该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丁观鹏(17361795 年) ,安徽休宁(一说北京)人,雍正、乾隆时期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尤工道释画。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其工道释、人物、山水,亦能作肖像,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雍正四年(1726 年)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
4、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 50 年左右,作品近 200 件。 出于乾隆皇帝的喜好,丁观鹏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绘制了极乐世界图 ,纸本,纵 295.8 厘米,横 148.8 厘米。此画见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著录:“本幅宣德笺本,纵九尺四寸,横四尺七寸六分。设色画佛坐莲台,十大弟子,诸天围绕,天女奏乐雨花,合掌回向,具大庄严阁,八功德池,莲花祗树,身光云彩。种种宝饰。款:乾隆二十四年二月,臣丁观鹏奉勒恭绘。钤印二:臣丁观鹏 恭绘 。诗塘有御题四体书,乾隆壬寅御题:华言极乐梵兜率陀,一大圆镜,非此他界。道重重,宝树种种,大则须弥,小则铢孔,而彼大小皆3如来。心如是海会,如是
5、梵香白毫相光于佛顶,放无央相,间现佛无量,相好堂堂,慧日法雷,海会众生。胥如其来池莲华中合掌而坐,谓见佛乎?优有者,绣线为图,缕缕丝丝,是说是,默三藏概之。壬寅仲春月中瀚御赞 。鉴藏宝玺,八宝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宝玺还有: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后来,清代宫廷依据丁观鹏的此幅画稿,复制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极乐世界图 ,与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西方极乐世界图碑(图3)比较来看十分接近,或为其所绘制彩图之蓝本,与敦煌壁画的“经变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乾隆年清宫藏唐卡极乐世界图 再来说藏传版本的极乐世界图 。乾隆时期,为加强对
6、西藏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领袖的联系极为密切。每年,乾隆皇帝都要赏赐给达赖、班禅等一些御用物品。同时,达赖和班禅每年也向清政府进贡礼品。清宫旧藏的唐卡作品很多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贡品,当然也有部分为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唐卡。 清宫收藏的唐卡从质地的角度而言,分为绘画唐卡与织绣唐卡两大类。绘画唐卡是唐卡的主体,通常底布以棉布丝绸为原料,再以白粉施底,然后在粉底上起稿敷彩描金画成。多采用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而经久不褪色。画成后用绸缎镶边装裱,与国画的竖轴形式相仿,安装天杆地轴。清代宫廷唐卡装裱采用各种名贵的锦缎,按宫廷的固定形式装裱,轴头用银镶宝石、象牙、紫檀等材质,制作考究,尽显皇家气派。4西
7、藏进贡的唐卡也大多由宫廷重新装裱,豪华精美。织绣类唐卡又分为刺绣、缂丝、织锦、堆绣等唐卡,是以丝绢为原料,利用织、绣、缝、贴等工艺技巧制成。这类唐卡色彩绚丽,构图严谨,质地紧密而厚实,花纹细致,富有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用珠宝镶嵌,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显得格外华丽精美。 从乾隆年清宫藏唐卡“极乐世界图”的绘制时间看,这些唐卡作品应该是乾隆四十年以后的作品,晚于丁观鹏所绘极乐世界图 。从风格特点看,唐卡“极乐世界图”除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点外,还融合了藏、汉的佛教文化。下面介绍几件: 无量寿佛极乐世界 (图 4) ,18 世纪,西藏贡品。布本设色,纵65 厘米,横 45 厘米,清
8、宫旧藏。无量寿佛为五方佛之一,居西方,为莲花部部主,代表五智中的妙观察智。无量寿佛红色身,戴五叶冠,披帛,饰璎珞,着薄裙。双手结法界定印,上置宝瓶,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仪态端庄。身后绘楼台殿宇,以象极乐净土。座前左右分侍八大菩萨,左列文殊、虚空藏、弥勒,而以观音为上首;右侧以金刚手菩萨居上首,下列普贤、地藏、除盖障,坐姿各异,形象生动。上界是格鲁派祖师,左为宗喀巴,右为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此唐卡画面设色恬淡明快,内中建筑样式兼具汉藏特征,是一幅藏东风格的佳作。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图 5) ,18 世纪,西藏贡品。布本设色,纵30.5、厘米,横 22 厘米,清宫旧藏。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为显
9、密各宗派供奉。此尊着佛装,较少出现。阿弥陀佛红色身,双手托钵,现禅定相。上界有十方诸佛赞美极乐净土,宗喀巴师徒三尊、五方佛、本初佛、5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并观音、文殊等大菩萨以及佛母、乐天、空行、护法等众神构成了完备的密宗诸神谱系。主尊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势至和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前方则是宝池莲花,林中各种奇鸟飞翔,发出微妙之音。下界遍地珍宝,以吉祥天母、六臂勇保护法、财宝大黑天、降阎魔尊等为护法。本幅画像背面有白绫,墨书汉、满、蒙、藏四文题记:“利益画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番称额巴克墨忒吉胜果忒,清称墨浑阿库额尔登额拂齐希伊塞朴真尼额尔呵巴,蒙古称察克拉什乌格依格呼尔图布呼汉努逊嘎斡第额伦
10、” 。清宫曾以此幅唐卡为蓝本织造了织绣唐卡,十分精美。 绣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图 6) ,18 世纪,清宫造办处制作。绢本刺绣,纵 32.7 厘米,横 22.1 厘米,清宫旧藏。阿弥陀佛是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念其名号,死后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也称“接引佛” “无量寿佛” 。此幅唐卡是以上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为稿本,描绘了阿弥陀佛所居住的西方极乐净土,画面除运用大量的金色外,以红色为主要颜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唐卡在本色缎上满绣极乐世界图 ,绣线设色退晕,采用平绣、散套针、钉线、缠针以及平金与穿金线相结合的刺绣技法。图上纹样虽然细小繁复,却都绣制精细清晰。本幅绣像后贴有白绫,用汉
11、、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的题记与上图 5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基本相同。 3.关于唐卡作品中阿弥陀佛主尊放出的六道轮回光带 在上述两幅唐卡作品里,主尊阿弥陀佛胸部放出六道光芒(六道金线) ,即是六道轮回光带。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指凡俗众生因6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这在重庆的大足石刻之大佛湾第 3 号“六道轮回图” (图 7)即直观反映出来。此“六道轮回图”系南宋时期雕造,图中挺立无常大鬼,横眉怒目,口衔手抱“六趣”轮盘。佛教吸收了南亚的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关于“天”的说法,演变为“三界”说。即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生死轮回”过程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内只有达到涅?界成佛,才能
12、超脱三界外,升入不生不灭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欲界分为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又称六趣。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六道轮回”宣扬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灵魂不灭”的哲理。唐卡极乐世界图秉承了佛教文化的轮同理念,抽象而高度概括地用六条金线表现了六道轮回的世界观。 可见,唐卡艺术不是孤立发展的,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佛教的影响。清宫对唐卡艺术的传承,促进了藏传佛教艺术在内地的发展和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反映了乾隆皇帝“兴黄安蒙”治理蒙藏的政治策略,以稳定西藏地方局势。唐卡艺术对于研究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历史、民族关系、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意义。 责编 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