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768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探析摘要: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非常关键。民生政策是政府获的人民信任的有效载体,二者具有极为紧密的内在关系。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是政府自身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但是单独依靠政府努力也是不够的,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本文从政府本身和社会公众两个主体的角度出发,依托民生政策为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民生政策;地方政府;公信力 一、发挥政府自身力量,完善民生政策过程 (一)切实转变意识,完善民生政策内容 1.发扬民主,提高政策科学性 民生政策关系百姓生活的各方面,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

2、要充分了解民意、关心民情。地方政府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广泛收集民情,重视政务公开做好信息回馈,让民众参与到政策的各个环节。从民生政策人手,政府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首先,着力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运用信访、民调等科学制度和网络、移动通信等先进手段,搜集百姓最为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政策的先行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其次,要切实联系地方实情,把中央政府出台2的民生政策结合地方特点进行合理转化,在方向性明确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把政策内容加以完善,为后续的政策过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次,提高决策民

3、主化,通过民主监参与避免政府着眼于眼前利益,根据个人喜好制定政策,在政策源头把握好政策的方向性,确保政策的科学。民生政策的民主化能够促进政府更好地提高政策的科学性,逐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2.充分酝酿,提高政策稳定性 公共政策的特性决定了其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使相对人及公众能形成比较明确的心理预期,合理规避风险。民生政策是公共政策服务面最为广泛的一部分,其受众人群涉及每一位普通公民,在庞大的受众群背后是政策执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更好地实现政策效果,让公民对于政府保持一种信任状态,就必须保持民生政策的稳定性。 第一,地方政府在政策的酝酿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等途

4、径充分收集民情汇集民意。继续做好政策制定出台前的社会听诊,秉承听证代表的民主公开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代表参与听证会。利用地方政府范围较小的优势,适当开展民意调查,农村地区主要通过走访的方式,了解农民对政策的意见。城市居民可以灵活使用问卷或者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居民对于政策内容的看法。第二,把握政策前瞻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政策作用作出合理预测,充分分析相关资料数据,咨询专业人员意见,尽量保证政策在长期内适应发展的需求。第三,在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要充分尊重政策要旨,秉承服务人民的态度推进政策实施。尽量避免民生政策朝令夕改,3面临政策调整时需要向社会及时说明。把提高政策的稳定性与合理性

5、工作放到政策执行之前,尽量减少用后期的“补丁式”政策来实现初始政策完善。稳定的民生政策给予民众一个对于政府评价的合理对比尺度和明确的心理预期,通过民生政策的稳定性来增强农民对政策的逐渐理解与适应,实现与政策、政府之间的稳定互动关系,更好地因为民生政策实现自身生活的改善。频繁变动的政策反复考验百姓对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势必会影响政策的效果,损害公民对于政府权威性的认可,要提高民生政策的稳定性来提升地方政府获得公民信任的能力。 3.实事求是,提高政策实效性 民生政策之所以可以成为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原因在于民生政策为百姓生活所带来的改善让社会中每一个人触手可得。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

6、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这也为如何通过民生政策更好地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提供了重要启示,那就是把民生政策的实效性作为政策的最终目标。 做好政策的实效性首先应该从目标管理开始,中国的政府管理属于典型的“目标式管理” 。政府把时间、精力多用于管理“目标”上。目标管理并非不适应我国实情,而是政府如何界定目标的实现状况。在民生政策中,政府应当以其惠及百姓的程度作为衡量目标实现状况的标准。如在二手房交易中卖方需要承担 20%交易税这项政策规定中,无论最终买卖双方谁来承担这笔费用都势必增加公民的经济负担,此类治标不治本的规定需要用“政策是否可以真正惠民”这一标准来衡量,并加以规避。这样的政策

7、内容才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达到实际效果。公民在民生政4策的帮助下得到生活实惠,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自然会随之提升。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政策内容做细、做精,简化政策,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如在公费医疗政策中,尽量减少报销程序,方便普通百姓理解应用,扎扎实实让民生政策改善百姓生活。这是地方政府运用民生政策公信力提高的源泉所在。 (二)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民生政策执行 相比于民生政策内容依靠惠及百姓让公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巩固对于政府的信任,地方政府通过依法行政向社会公众展现自身形象的过程更加直观。当然,政府不恰当的行政行为也更加容易在短时间内对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所以,规范地

8、方政府民生政策行政行为也是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1.增强地方政府服务意识,构建服务政府 首先,地方政府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地方政府获取公信力即在意识形态方面获得公民的信任。就政府自身而言,要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从自身意识人手,树立服务意识。在民生政策中,公共利益即百姓的利益。地方政府部门在民生政策的执行中要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以公民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时刻从百姓利益出发,规范自身行为,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在面临选择和判断时,这种意识可以转化为无形的意识标准帮助地方政府作出为人民认可的价值判断,这就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获得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要树立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在

9、民生政策的执行中实现人性化,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政策的合理转化与全面准确解5读。尤其做好对执行过程的解读,方便公民更好地理解运用政策。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任务要更大一些,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就是最直接的民众。在不违背政策本身要求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要把民生政策转化为更加适应固定地区、特定人群的惠民措施。可以适当借鉴服务型公司的优秀经验,充分运用各级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继续建设好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减少为名民服务的流程。应该注意的是,任何转化都需要围绕地方群众展开,用人性化的方式把政策解释给群众,加深他们对政策的理解,鼓励群众广泛的参与到政策的实施中,继而用政策优势给群众带来的实惠进一步

10、巩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个过程对于地方政府从群众意识深处获得信任具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地方政府队伍建设,促进依法行政 政府依靠依法行政获取公信力,地方行政人员素质是影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形象的缩影。在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加强地方政府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可以促进民生政策的实施,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 首先,要加强对既有政府行政人员的培训,包括思想状态、业务水平与公共关系等方面。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公务员信条来武装地方公务人员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在业务水平方面,要针对公务员具体工作内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政策内容的熟悉,执行问题

11、的处理等方面,让公务人员通过培训熟悉民生政策的内容与要求,在各自岗位上更好的恪尽职守、发挥作用。在公共关系方面,需要严格对于公务人员的谈吐礼节、交流沟通、矛盾处理方式的要求,邀请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公务6员为基层公务员做好公共关系处理方法的定向培训,以应对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官民关系紧张的局面。促进基层公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处理好与群众关系,为人民做好服务性工作。 其次,改善地方政府行政人员梯队建设。在领导选任方面,改革基层政府负责人选任制度,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试点开展基层政府负责人差额选举和公推直选。让地方政府负责人真正来自群众,这是维护地方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措施。在人才引进方面,继续落实大学生村官和选

12、调生等政策,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基层,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促进基层政府在民生政策的执行中得到公民的认可。 再次,要坚决杜绝在民生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政府行政人员自身素质缺陷导致的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政府公务人员“经济人”现象。要通过改善公务员结构,提高公务员素质,坚定公务员的公共利益观念,避免民生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克服“官僚化作风” ,改善行政队伍作风,树立亲民、为民、服务人民的形象。运用民生政策的执行过程在群众中展现政府行政人员服务人民的风貌,带动整个地方政府公务员队伍形象的提升,促进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民生政策反馈 政策反馈要求对于民生政策

13、执行状况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在民生政策的执行中,地方政府要根据政策目标,运用合理的评估指标对民生政策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并针对绩效成果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绩效改进计划,促进民生政策更好的惠及群众。合理7有效的绩效评估能够给公民准确的信息反馈,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对于政府自身而言,可以更好地落实民生政策的主旨方针,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使地方政府在落实民生政策,改善公众生活质量方面得到公民的肯定。 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相对受到的制度约束较小,人为因素对于政策实效性的影响更大。所以要强化问责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14、化。对于民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因政策执行者失职、渎职而导致的政策效果偏差造成公众利益遭到损失的,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实现政策问题中对公民的回应性,让公民感受到政府对问题整改以及更好地落实民生政策的决心。 二、调动社会公众力量,加强民生政策监督 (一)充分重视民意,合理引导公民意识 民意是检测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在西方国家,一项政策的实施,甚至对于政府本身的各项民意调查是十分普遍的,政府与公众对于民意调查的结果也非常的重视,民意调查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人口众多,普遍调查相对困难。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政府在民生

15、政策的落实中,要做好民意的调查收集工作,将民意作为检验政府公信力的标准之一。因为民生政策的特殊性,政策实施满意度的调查能够成为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策实行的驱动力。民意,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政府对于公民对自身的评价有合理的把握,促进政府公信力建设。8政府需要给与公民合理的心理期望,引导公民信任政府。在我国当前情况下,由于政府自身腐败等问题的出现,加之部分媒体的过分渲染,如本文对于政府公信力现状的描述,公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普遍偏于消极。在民生政策的实施中,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目标,连同政策执行的时间点和困难点等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适度调节过高期望,促进公民形成对政策效果的合理期望。适度

16、的期望有助于促进政府的政策落实,过高的期望政府难以实现,对政府公信力带来巨大损害。政府还要引导公众,在对于政府的认识方面不能只是停留在负面消息上,积极运用民生政策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善,巩固政府在公众意识中积极的形象,从而促进公众客观公正地认识政府现状,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二)构建公民社会,促进公民参与监督 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培育公民社会,重视公民权利,保证公民监督,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公民社会的构建在民生政策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公民的权利,鼓励公民参与民生政策制定、执行、反馈的各个环节,培育公民对于政府信任。另外,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我国建

17、言献策渠道不断拓宽,包括信访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使公民反映自身利益诉求的机会日渐丰富。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服务范围相对确定的优势,在民生政策中建立与公民沟通的长效机制,首先做到政务公开,将监督的大门向民众敞开。其次,充分利用社会听证和民意调查,定期收集公民对于政策的意9见建议。最重要的是通过官方网站、政府报告等形式把民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回馈,体现监督的实效性。用这样的方式激励群众参与到民生政策中来,这种参与可以转变成对于政府的信任。 (三)尊重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力量监督 当前社会各种监督力量不断兴起,在政府公信力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力量的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社会

18、舆论作用。大众传媒对于当今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是极为明显的,社会舆论对政府的评价可以说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民生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民生政策的宣传与信息公开工作。实事求是地将民生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向社会发布,同时针对问题利用大众传媒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重视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对于社会舆论进行适当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公众了解政府实情,信任政府工作。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发挥社会独立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第三方的监督。通过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监督为公民了解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提供信息参考,让公民在评价政府工作时除了政府单一数据之外拥有其他的参照标准。当然,首先要保证这些社会组织的独立与公正性才能够保证社会力量监督的实效性,从而获得公民对于监督状况的信任,用合理的第三方监督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