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写作背景,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 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唐朝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边防巩固,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后写答魏征手诏称赞他。,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作者魏征,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辅佐唐太宗17年,“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题解,“谏”:劝谏。“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内容。“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自主学习任务,自己读通文章第一、第二小节,将重点字词意思落实到位,有不理解的字词做
3、上标记。,研读课文,理清文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思考,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什么中心论点?第二段中论述历代王朝都有什么普遍规律?分析原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比喻,对比,排比,正,反,第一段,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 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 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说明善待百姓的重要性。,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二
5、段,自主学习任务,自己读通文章第三小节,将重点字词意思落实到位,有不理解的字词做上标记。,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思考:本段魏
6、征给皇帝提出了哪几点建议(用自己的话回答)?并设想若做到此,则可达到什么效果?,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6.忧懈怠,7.虑雍蔽,8.想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正己安人正心修身治平天下,十思,第三段,宏九德选拔任用人才听从善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除十思以外,还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殷忧必 竭诚以待人,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正),(反),取江山,守江山,全文结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比喻排比,生动有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