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20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遗产旅游研究:从遗产地的旅游到遗产旅游摘 要: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 “谁的遗产” “怎样阐释”3 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遗产地; 遗产旅游; 世界遗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

2、,遗产保护的话题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但纵观过去十多年国内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发现更多的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 ,对遗产的特殊性、遗产的本质等问题则凸显不够。本文拟在回顾过去“遗产旅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反思热潮,对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 1 国内的“遗产旅游研究”都在研究什么 1.1 学术期刊遗产相关的旅游研究 早在 1999 年,王大悟在有关生态旅游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遗产旅游”的概念,他认为, “遗产旅游囊括了人文及自然两个方面的遗产资源,生2态旅游处于遗产旅游之下的半个级别,强调自然资源的属性” (王大悟,1999) 。

3、此后,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根据向岚麟(2009)的总结,遗产旅游研究大致可以分为 4 个阶段(见表 1):(1) 基础阶段(19851991) ,该阶段主要以具体遗产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热点包括旅游开发、遗产美学、历史、科学价值等,研究也一般以定性分析为主,重在对遗产地本身特点的描述;(2) 过渡阶段(19931996) ,这个阶段的研究仍以具体遗产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热点在旅游开发、遗产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遗产保护和遗产监测的关注,简单定量分析的研究增加,强调旅游开发和环境科学价值研究;(3) 发展阶段(19972001) ,该阶段研究热点包括旅游开发、遗产价值、遗产可持

4、续发展等,研究方法开始逐渐强调计量模型的运用,注重遗产保护的整体环境观;(4) 全面提升阶段(20022006) ,该阶段以整体遗产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在数量和比例上极大增加,研究热点包括旅游开发、可持续性、经营管理、遗产保护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为主,问题导向型的实证研究增多。而 2006 年至今,遗产旅游的研究呈现大发展的态势。近年来,中国遗产旅游研究对象趋向深化和多元化,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等传统类型以外,以城镇遗产、工业遗产等为代表的细分遗产类型也逐步得到重视;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得到重视,研究主题虽在逐步扩展,但仍以价值属性、旅游发展、产业经济、游客及社区和保护管理五

5、大内容为主(戴湘毅,等,2014) 。 从研究主题来看,以往的“遗产旅游”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别:3一是根据遗产旅游的主体和客体关系进行分类(向岚麟,2009;戴湘毅,等,2014) ,大致可以分为:(1) 遗产地本体研究,即对遗产地自身特点及价值的分析评价,包括价值特色、历时研究、环境科学、现存状态和资源评价;(2) 遗产旅游者研究,包括旅游者的时空规律、行为特征等方面;(3) 遗产地的社区、政府/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研究;(4) 遗产地旅游活动研究,是基于对遗产的本体价值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管理等各种措施活动。 二是根据遗产地的相关要素进行分类(戴湘毅,等

6、,2014;冷志明,张铁生,2009;陈蓓蕾,2012;乔恩凤,朱江群,2010;邹统钎,等,2009) ,大致可以分为:(1) 世界遗产地旅游的内涵研究,即对遗产旅游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 世界遗产地价值研究,包括对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技术、建筑、美学、景观、生态、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分析;(3) 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研究,主要是指在遗产地上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及其影响的研究;(4) 世界遗产地旅游营销研究,主要包括对遗产地旅游市场与产品营销研究;(5) 遗产旅游研究方法研究,主要是指在对遗产地旅游研究方法的总结;(6) 世界遗产地保护研究,主要是对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保护问题进行

7、的研究。 三是根据遗产地的类型进行分类(戴湘毅,等,2014) ,一般分为:(1)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研究;(2) 古村、古镇、古城类遗产旅游研究;(3) 山岳自然遗产旅游研究;(4) 农业遗产研究;(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6) 工业遗产研究;(7) 乡土遗产研究等。 不难看出,研究中,倾向于将所有遗产地特别是世界遗产地上发生4的旅游活动,界定为“遗产旅游” ;把遗产地本身的研究以及遗产地旅游开发、管理与影响相关的研究,则称之为“遗产旅游研究” 。但这种界定与分类方法留下的困惑就是,还有什么不是遗产旅游?遗产旅游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1.2 国家基金资助的遗产相关旅游研究 一般来讲,学界认

8、为,得到国家基金资助的学术研究代表了该领域最前沿、最紧迫的研究选题,因此,从国家基金资助的角度来分析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与主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的进展。 通过检索 20052015 年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地旅游研究相关项目发现,近年来国家基金对遗产研究的资助不断加强,从 2010年起,每年遗产旅游方面的立项都在 5 项以上。从研究主题来看,2011年以前的国家基金主要资助遗产资源的价值研究,2012 以来的资助项目开始强调社区利益分配与遗产的可持续性;而 2015 年,重点开始偏向于研究遗产地的保护及遗产价值的评估,研究热点又开始回归到理解遗产旅游的价值属性及本质特征。

9、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关注点不同,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始终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但关注的遗产类型在不断变化,2007 年以前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开始关注多元化的遗产如工业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 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国家基金资助的遗产地旅游相关研究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主要包括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价值属性 4 个方面,只有 2.27%的项目主要针对遗产旅游的概念性问题进行研究。但从这些研究主题与内容5来看, “遗产旅游”所反映的问题与之前热门话题如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差异不大,所研究的问题实质其实相同(见表 2) 。 表 2 国家基金的遗产旅游研究

10、主题 位序 1234567 研究方向经营管理旅游开发遗产保护遗产地社区研究价值属性可持续概念性分析 频数 712133531 百分比%15.9127.2729.556.8211.366.822.27 资料来源:作者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官方网址项目检索整理。 2 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核心问题 2.1 遗产的核心问题:谁选择与决定遗产 据考,我国“遗产”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卷五十七,原句为“(郭)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 ,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亡者留下的财产”见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 ,南开大学组合教学研究中心和天津永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即是指祖先留下的

11、物质财产。这一本义至今仍在使用,如新华词典将“遗产”解释为:公民死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及历史上遗留、累积的精神财富。在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遗产”一词,经历了从“宝物” “古玩” “文物” “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阶段,其蕴藏的内涵与表征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张朝枝,2008) 。 6一般认为,英文“遗产” (heritage)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几经沧海桑田, “遗产”一词的内涵没有根本性改变。但也有学者认为,heritage 一词大约产生于 1970 年代的欧洲,其涵义与古汉语中“遗产”的涵义基本相当,通常指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东西(

12、Prentice,1993) 。从 1980 年代中期开始, “遗产”的含义开始被不断引申,地方文脉、历史人物等被都认作是一种遗产,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商业用途(张朝枝,2008) 。 总的看来,遗产的概念从“祖辈传下来的”财产发展到“与个性概念密切相关的”象征性遗产,从物质遗产向非物质遗产发展,从国有遗产向社会、民族和社区拥有的遗产发展(张朝枝,2008) 。换言之,遗产的概念经历了从“特殊的”遗产系统走向“一般的”遗产系统、从作为历史的遗产时代走向了作为纪念的遗产时代的过程(皮埃尔,1997) 。遗产概念作为 20 世纪末最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洛文塔尔,2006) ,其概念与内涵的演变也反映了

13、不同时代文化与自然观念的变化及其社会行动影响。从本质上讲,遗产是人们根据当前的目的与价值观对历史的选择性再现(Olsen,Timothy,2002) ,它是“遗产”的现象环境经过文化与社会筛选,再经过行为世界的经济筛选才成为“具有价值的遗产”(Timothy,Boyd,2003) ,在这个过程中,由谁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决定“遗产”是遗产,这个选择过程是“遗产”成为遗产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遗产概念的核心问题与“选择”相关,即“谁”选择或者决定了它是“遗产”?它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2.2 遗产旅游核心问题:谁展示与为谁阐释 7早期关于遗产旅游的定义,是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综合角度出发的。从供给角度而

14、言,一般认为,遗产旅游是“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 (Yale,1991) 。但这种定义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这样是混淆了遗产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从需求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遗产旅游是“旅游的一种,这种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基于对目的地的个人遗产归属感的感知(Yaniv,et al.,2001) ”。但这种定义的问题在于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进行统计。实际上,两种定义的核心问题都是“这个遗产属于谁”? 遗产资源变成遗产旅游资源或产品,关键在于怎样“解释”(interpretation)遗产,即:怎样给遗产讲故事,由谁来讲故事,

15、讲给谁听,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讲故事者变成了权威、商业机构,讲故事的目的地在于经济利益,听者成为了大众消费者,故事本身也因此其实是一种“权力话语” (彭兆荣,郑向春,2008) 。当遗产地不断被游客访问时,遗产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旅游资源或者说旅游吸引物。此时,人们不可否认地赋予文化与自然遗产以一定的经济价值,使遗产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但其实遗产本身并不是旅游资源,它们只是被人们建构成为了旅游资源。旅游把遗产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形成了消费资本,它既是文化的资本化过程,同时也是遗产作为历史的物质载体向消费者传达其文化价值,提示和强化人类个体或群体的存在意义,唤醒和强化个体和群体的认同感,因此又是

16、资源的文化化过程(蒂莫西,等,2007) 。而遗产旅游地则是遗产与旅游活动共生的空间和产生意义的地方,从地8理学的视角而言,是旅游活动使遗产“空间”变成遗产“地方” 。可见,说遗产通过旅游活动来阐释其意义与价值,其核心问题是向谁展示或怎样阐释,展示或阐释的主体与目标对象不一样,遗产旅游的形式与内容就会发生变化。 3 旅游研究的大背景转向 3.1 本体论变化:边缘性研究对象受到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学术界的交流日渐加强,多元化的经济体世界导致了本体论的变化。这种社会背景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3 个方面:(1) 交易方式变化,非市场交易的交易活动越来越重要,如无论是在贫困的还是富裕的

17、国家,女性的非市场交易和无偿家务劳动构成了国家经济活动的 30%50%;(2) 劳动力活动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开始由有稳定工作收入的工作转变为非固定形式的工作;(3) 经济组织变化,目前世界是多种政体共同存在的形式(见表 3) 。 社会背景的变化,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人们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人们不能再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全球变化,这要求人们开始关注一种新的经济本体论,并认识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边缘化”的经济现象的重要地位,人们需要关注展示和记载构成了全球社会福利的大量不同的经济交易、劳力活动和经济组织(GibsonGraham,2008) 。与此相对应,学术研究也开始向表演性本体论(perf

18、ormative ontological project)发生转变,这种本体论是带来新的经济体,而不只是关注和评定已有的物体的现实主义认识论。因此,去挖掘边缘化、隐蔽性和替代性的经济活动会使研究变得更加真实和可信,对政策也更具指导意义9(GibsonGraham,2008;张朝枝,2014) ,一些原来被认为边缘的群体、现象在研究领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对少数裔、另类文化等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3.2 认识论变化:研究视角超越传统时空观 在国内研究还在模仿西方国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已经由实证主义转向实在论,进而发展为建构实在论(黄光国,2006) 。且由于社会物

19、质实质的巨变、全球的时间与空间感关系的快速变化,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方式实现了革命性转变,先前所认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品质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时间的加速和空间的缩小的深刻体悟(哈维,2003;冯建辉,2010) 。由此,人们的认识论,即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旅游研究上来看,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认识尺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学者格局观的改变。旅游研究,从内容上经历了 20世纪 50、60 年代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研究,旅游环境及生态等方面影响的功能主义研究,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如何有

20、效利用旅游的全面发展时期研究(白廷斌,Wall,2010) ;而旅游研究者也经历了老一代以其他学科模型研究旅游的非旅游研究背景学者,到中一代引用西方理论背景研究旅游的学者,直至现在的新一代学习西方的研究规范,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的青年旅游研究者(Tgeneration) (张朝枝,2014a) 。种种现象表明,现在的旅游研究学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限于本国的知识范围,而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谈问题,其对旅游的认识尺度发生了变化。10二是游客流动性导致传统理论的适用性受到挑战。随着超音速大型客机和互联网的覆盖,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同时性进一步加强,自然的空间距离和障碍已经微不足道,故在时间

21、图景上,人们对时间距离的感知比对空间距离的感知更为重要(黄光国,2006) 。游客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旅游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化,人们的出游目的也不再只是游览各类高级别的旅游目的地,而是倾向于在短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旅游目的地,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开始趋向于交通便利性的竞争(Hall,2015) 。此外,新技术、新技能、新方式快速出现又迅速过时,于是各种形象工业、一次性的服务、表演、象征性产品占据了生产的主导地位,由此构成了整个生产过程在快速流变的革命性时空图景中展开。也正因为生产过程中,符号和形象的受重视,商品生产完全和文化联结在了一起,文化的产业化和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成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哈维,2003) 。游客流动性的增强及文化认识的转变导致现有理论无法完整的解释研究的现象,传统理论的适用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超越传统时空观,如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从中小尺度研究视角到全球化的研究视角的相关研究,开始备受关注。 3.3 弱理论时代:陷入“找理论”的困境 以往的学术训练是要求学者是具有辨识能力、超然地、批判性地去看待问题,要求学者能深入问题的内部,看到问题的本质,学者们对理论构建的过程类似于偏执狂的心态(GibsonGraham,2008) 。但由于多元化经济体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学者本体论开始向表演性本体论转变,并认为理论的目标不是通过证实我们已知的东西来扩展我们的知识,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