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游戏还给学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22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游戏还给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把游戏还给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把游戏还给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把游戏还给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把游戏还给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把游戏还给学生关于游戏的文字记载很早就出现过, 礼记?学记中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游戏二字,意味深长。 “游”的原为形容族旗在空中悠然飘荡的状态, “戏”则有两戈相击以为乐的意思。游戏蕴含着自由、愉悦与创造。游戏是万物生灵的特权,而天真活泼的儿童,自然离不开游戏的陪伴和滋养,他们在游戏中是可爱的精灵,也是快乐的天才。 为了培养健康向上、活泼朝气的快乐学子,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提出“把学生放到学校的正中央”的办学理念。学校尊重儿童的奇思妙想、遵循儿童成长的天性和规律、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开发了游戏校本课程和游?蚩渭浠疃?,把游戏还给儿童,把童年还给儿童。一、为何要重视游戏?

2、游戏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教育大辞典中,游戏被定义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 游戏的主角是儿童。孩子具有爱玩的天性,也具有会玩的天性。童年期就是游戏期。儿童在游戏中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远离成人的自由世界,正是在这个世界中,儿童道德逐渐养成。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2来得切实。 然而, “缩水的课间”和“闷在教室的孩子们”却慢慢消耗着记忆中传统的游戏,消磨掉存在以往岁月中“清贫的诗意” 。作家张锐

3、峰说:“童年是一个最敏感的地段,能够感受到最细小的疼痛和最细小的美,只有站在童年这个立场上,我们才能够捕捉到我们成人所不能捕捉到的东西” 不同的文化背景,成人对待儿童参与游戏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成人的干涉会影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过程。尽管成人一直想要进入儿童游戏的世界,并穷极一切理论为自己的参与正名,但传统游戏本来就是儿童的世界,成人很难真正去把握其中的一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自以为是的成人,谈及儿时的游戏时滔滔不绝、绘声绘色,颇有一些“怀旧”的情结。但在他们从儿童变成成人之后,这种游戏的精神开始淡化,尤其忘了儿童也需要属于自己的同伴交往空间以及独立的、被尊重的人格。 教育的现代化,需

4、要高扬学生主体性旗帜。在课堂以外,操场应归还给儿童,游戏应归还给儿童。儿童需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儿童需要平等的人际关系,儿童需要独立的人格。学校应该真正为儿童提供空间、提供资源,杜绝拖堂占课,杜绝敷衍了事,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提供给他们,引导他们自主结伴、自主选择,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保障完善他们的独立人格。 二、如何把游戏还给学生? 不知从何时开始, “小升初”变得残酷,兴趣班变成特长培训班,平3板电脑、电子游戏大多时候取代了形影不离的伙伴,我们的孩子被名校的阴影笼罩,我们的学生被冰冷的电子产品桎梏,难以前行。孩子们“会玩”的天性被压制,变成了一个不会

5、玩的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会交往、没有伙伴的儿童。为了找回游戏,学校从校本课程和课间游戏入手,激发学生游戏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校本课程中激发学生游戏兴趣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博雅读本里设置了“游戏篇” ,目的是让游戏进入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认识游戏、了解游戏。6 册博雅读本共介绍游戏 20 余种,有滚铁环、盲人摸象、抓石子、编花篮、跳山羊、翻花绳、跳房子并说明游戏的由来和玩法,再配上生动的图片。学校还利用书香校园课程,让教师和家长共同阅读心理学专家劳伦斯?科恩博士的游戏力和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的游戏改变世界 。学校从“教师大讲堂”和“家长课堂”入手,请来儿童心理学专家为我们这些“成人

6、”授课,讲解儿童发展规律及心理需求,老师通过每周的校本课堂将各种游戏介绍给孩子们。 但是,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选进课程的只能是部分游戏。学校倡导中高年级的孩子们通过书籍、电脑自查资料,请家人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游戏故事,从而认识更多的游戏、会玩更多的游戏。最后以主题队会的形式,把自己收集到的有趣游戏向全班推广。学校经过认真的准备和铺垫,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感受着学校游戏的快乐。 (二)在课间游戏中促进学生成长 4学校课堂以外的时间本就应该让学生和老师感受轻松和愉悦,而大、小课间更应该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嬉戏。为此,学校给足了孩子游戏的时间:上午二节课后的大课间 40

7、分钟,下午一节课后的大课间 25分钟,除此之外的 N 个小课间的 10 分钟,我们要求任何教师不许占用。彩色的“小房子”在校园的空白地方已经画满了;二楼平台原可以做漂亮的亭台楼阁,但学校决定铺上绿色的草坪,让孩子们跳皮筋、踢毽子;楼与楼间隔中支上 8 个乒乓球台子,铺上厚厚的防滑垫;走廊上一串串的网兜,孩子们可以放足球和篮球;体育器材室里,分类摆放着铁环、跳绳、沙包这么一来,课间的校园自然到处是欢声笑语。 此外,学校还号召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要求班主任在课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到游戏中的孩子那欢快的笑脸、游戏后孩子精气神的变化,教师和家长真正感受到了游戏的力量。 三、游戏让学生发生了哪

8、些变化? 教育是什么?学术界广泛的认同是:教育是个体社会化以及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何为个体社会化?健全的社会人的一个评价标准是他的社会性,包含了情商、智商、自我认同方面。何为社会的个性化?即社会构成在多个不同的个体构成下呈现多元、持续的发展状态。和谐、持续的社会发展动力源于个人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源于个人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而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和培育儿童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 (一)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儿童在游戏中为了玩得更好、玩得更畅快,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游戏的娱乐精神进行到底。一个一年级的女孩子,她特别喜欢5“抓石子”游戏,但每次都会弄得两手脏兮兮的,聪明的她把美术课上

9、的橡皮泥揉成 5 个不同颜色的球儿,在桌子上就可以随心玩耍;三年级的几个女生,喜欢踢沙包,但总是踢得较远,大家因为都不愿意去捡而发明了“飞不了的沙包” ;挑小棒的游戏,是五年级的几个男生最喜欢的,但寒冷的冬天弄到冰糕棒是个难题,后来,他们利用劳技课上学的手艺来制作小棒;跳皮筋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和儿歌相互配合,祖辈传下来的几首对于现代的儿童早已过时,于是,高年级的几个“写作高手”不错过任何表现的机会,编出几首原创的皮筋歌 ,并在校园内广为流传。是自由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游戏增强了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 多数游戏需要同伴一起参与,此时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同伴关系” ,挑小棒、踢毽子、抓沙包

10、、翻花绳、编花篮等小游戏,为学生们的社会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学会规则、学会秩序、学会合作等。孩子们一起跳、一起跑、一起疯、一起笑,规则意识于无形中就形成了。儿童在多种游戏的实践中,在自主应对、协调处置突发情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此外,游戏也促进了儿童智能、社会情感的发展,在对抗性明显的游戏中,如足球、下棋等,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的社会规则,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会性,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人”而非“自然人” 。 小游戏,大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让孩子们变得爱玩、会玩,享受到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进而在游戏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收获了未来。 6【孟晓莉,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校长;赵轶平,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蚶? 敏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