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22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轶事记录:学生行为观察的有效方法“轶事”就是有意义的、典型的行为事件, “轶事记录”就是对有意义的、典型的学生行为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一种观察方法,也称逸闻趣事记录、重要事件记录。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课堂观察的焦点逐渐从教师转向学生。然而,学生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教师不知道要观察和分析什么样的学生行为,就会被庞杂的行为信息所干扰,沦为单纯的记录和分析,很难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诊断与评价。因此,教师需要一套能够提供使用和分析的概念系统与观察技术的支持。轶事记录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行为清晰呈现并细致分析的观察技术,并且因其操作简单、条块分明,易于被一线老师掌握和使用。 一、轶事

2、记录的涵义 “轶事”就是有意义的、典型的行为事件, “轶事记录”就是对有意义的、典型的学生行为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一种观察方法,也称逸闻趣事记录、重要事件记录。 轶事记录属于定性观察的范畴,定性观察是与定量观察截然不同的一种观察范式。定量观察沿袭了实证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化和数量化是定量观察的基本特点。定量观察致力于运用结构化的观察工具,对复杂的观察对象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观测,并强调以实证的数据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强调实证的定量观察固然可以通过数据呈现一定的2规律,但它远不能展示学生行为的复杂性,支离破碎的分类遮蔽了学生行为背后的意义。 与定量观察不同,描述和解释是定性观察的基本特点。因

3、此,基于定性观察的轶事记录反对运用高度结构化的观察量表将自己的前提假设强加于观察对象之上,而强调在真实的活动场域中对观察对象作全方位观察,试图真实自然地揭示学生行为的方式、意义、价值和动机等。轶事记录所提供的绝不是学生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等表层数据,而更多的是行为背后意义的深层次阐释。因此,对学生行为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学生行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这些在轶事记录中都得到了重视和实现。 轶事记录具有自身的独特优点。轶事记录重视对学生行为先行事件、行为结果的考察,将学生行为置于整个生活脉络中加以理解,保留事件的自然顺序,有利于理解学生行为的来龙去脉,能对个案进行深层次的考察。相比定量观察截取学生行为的某

4、一过程和某一时间段进行数据分析而言,轶事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解释更加细致深入。此外,轶事记录不受观察工具的严格限制,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解释的过程交互渗透,研究的灵活性很大,可以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观察目标以及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就涵义与特点来说,轶事记录能帮助教师了解某一行为的基本轮廓,提供关于学生行为的模式及其解释,因此轶事记录更适合对某一行为的观察和研究。 二、轶事记录的要求 轶事记录作为一种定性观察,不像定量观察那样需要在观察前设计3高度结构化的观察量表,不需要在观察过程中高度关注次数、频率、潜伏期以及行为强度等量化信息,也不强调对观察结果进行严密的数据统计和规律分析。但是,作为一

5、种科学的观察方法,轶事记录绝对不是单纯的记录和发现,它必然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具有特定的内在要求和操作要素。具体而言,轶事记录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求: 1.客观 虽然说轶事记录是一种定性观察,观察者在观察现场被什么信息所吸引、决定采集何种信息以及对观察资料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观察者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但就一种科学观察而言,轶事记录也要求尽量减少或避免观察者对观察事实的主观影响。基于这一考虑,教师在做轶事记录时,应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以提高轶事记录的客观性。比如“在事情发生后马上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避免因时间流逝而造成遗忘;“记下学生的原话”而不要对学生发言进行主观判断后

6、进行描述;“不要解释”并不是说不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解释,而是说在记录现场不要将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判断、解释混淆,最好的办法是将“观察到的事实”与“观察者的解释”分栏目记录,这样既可以记录学生行为的原始面貌,也可以及时记下观察者对学生行为的现场判断。2.关联 “行为场”包含学生行为、先行事件、行为情境和行为结果四要素,其中先行事件一般被认为是发生在行为之前的特定事件或线索,行为情境则指学生行为存在于环境中的更广义的影响因素,行为结果指的是在4某一环境下,学生行为发生后的事件或变化。行为、先行事件、结果和行为情境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行为场。教师只有将学生行为放在整个行为场中进行研究,

7、超越割裂或隐匿的事实,才能发现事实之间的时空联系,全面地理解学生行为。诸如, “记录确切的地点、时间和基本活动” “对在场其他人的回应或反应也要记录下来” “保持情节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等都是对学生行为关联性的关照。 轶事记录对观察量表的设计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板,观察者可以根据特定的观察任务设计观察要素。一般来说,一份简单的轶事记录只要记录先行事件、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三个要素就可以了,因为凭此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一个大致的描述,并且可以据此进行初步的行为分析。先行事件、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也被称为轶事记录的三个基本要素。 表 1 就是一份结构简单的轶事记录,是笔者针对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违纪

8、行为所做的轶事记录和分析。 对于表 1 的轶事记录,笔者和任课老师一起做了这样的分析。首先,考察记录的先行事件,我们发现这些先行事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教师给予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教师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时,该生极易出现违纪行为。其次,通过考察行为结果,我们发现:每当该生违纪后,教师总是倾向于采取高强度的制止指令;而当该生表现出参与课堂学习的愿望时,教师反而不予理睬。 就分析结果而言,我们最后达成了这样两点认识: 51.当教师给予班级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时,要加强对该生的纪律约束。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性化的任务或者其他引起注意的方式对该生进行行为约束。

9、2.教师需要尝试运用不同强度的制止指令对该生违纪行为加以管理。建议教师学会从柔性管理向刚性管理过渡,灵活运用各种不同强度的管理策略,包括扫视、提醒纪律、改变座位安排、同伴表扬甚至警告、取消活动等等。 三、轶事记录的分析方法 轶事记录的分析方法很多,如比较、综合、归纳、矛盾分析、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其中情境分析是轶事记录的基本分析方法。 “情境分析”是指将资料放置于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情境分析基于过程理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具体的事件和过程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因此资料必须还原到事物发展的进程之中,寻找处于特定情境中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动

10、态过程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对学生行为进行情境分析的第一步是围绕学生行为追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等,认真地通读资料,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行为的面貌。教师在通读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记下自己即兴的想法,将关键性的、相互联系密切的、频繁出现的内容做上标记。第二步是致力于寻找资料中的行为背景,比如什么是先行事件?什么是次要事件?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结果怎样?对学生行为又产生什么影响?为解释学生行为准备依据。第三步是在整个行为场中6对学生行为做出解释。 尽管轶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的手段,但是也有运用的局限性。例如,轶事记录通常只能针对小样本,研究的结论不具备广泛推论的普遍性。轶事记录通常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工作比较繁琐、耗时。另外,轶事记录容易受个人经历、教学经验以及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教师个人的速记能力、描述能力和相关的理论水平也会对教师的轶事记录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赵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