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29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改革编者按:我国著名报人、文汇报原党委书记兼总编辑马达先生从抗战时期开始办报,著有报苑耕耘马达自选文集和马达自述办报生涯六十年等。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前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张志安博士、博士生白红义同学访问了马老,从 2009 年 9 月到 12 月,多次到华东医院进行访谈。谈话的中心内容是我国报纸工作的发展、建设和改革问题,以及怎样使新闻传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老不顾 85 岁高龄,且身患癌症,仍以很大的热情和毅力,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思考了多年的想法。我们将访谈内容如实整理成文,供新闻学者和业者共同探讨。因访谈全文较长,特分为上下两篇刊出。 60 年成就之一:掌

2、握全国舆论阵地 问():新中国成立 60 年,报纸工作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但报纸工作的成就在报章上说的并不多,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马老,您对于我国报纸工作 60 年的发展有何评价? 答():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 60 年来报纸工作的发展和成就。我认为,最大的一个成就就是掌握了全国的舆论阵地。为什么这么说呢?60 年来,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建立了全国性的舆论阵地。这是有数字可以证明的。 2解放之初,全国报纸的数量还屈指可数。到了 1950 年,各类铅印报纸就有 382 种,其中有少数私营报纸,但大多数是公营报纸。1954 年以后通过社会主

3、义经济体制的改造。就全是公营报纸了。报纸的种类也更加丰富,有综合性报纸、工人报纸、农民报纸、青年报纸,还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 现在,全国 34 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报纸,很多重要的党政部门也有自己的报纸。全国有 1 亿多人口在看报。世界报业协会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报业市场,报纸日发行量突破 1 亿份大关。这些报纸,成为我国舆论阵地的重要部分,这种局面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是空前的。有了这些舆论阵地,报纸各方面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所以说,我们的报纸工作在过去 60 年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 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全党办报”的路

4、线方针。前者指明了政治方向,后者确定了报业体制和活动路线。这两点保证了报纸工作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能够吸引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这个也是我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取得的成果。 报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平台,是人民大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之一。1900 年 12 月 24 日,列宁创办火星报 。他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他曾经说过,“每发行一份报纸,党就多了一个支持者、同情者,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报纸与那时候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是一样的,报纸多一3个读者,就多一个人靠拢在党的

5、周围,被我们党所吸引、教育和引导。报纸在动员、鼓舞、宣传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回顾新中国 60 年的报纸工作,我们首先要看到这些伟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一些错误的新闻观念多年来一直制约着报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问题,我们放在后面来谈。总而言之,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这是我们看待报纸工作应有的正确态度。 两个历史阶段的经验需认真总结 :刚才您肯定了新中国报纸工作的主要成就。那么,在您从事报纸工作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些历史阶段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和研究? :就我们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我认为,有两个时期特别值得关注,其经验也需要认真总结。一个是抗日战争

6、时期,另一个就是改革开放时期。 抗战时期,我们党一共建立了 19 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根据地都是后来新民主政权的雏形。抗战期间,这些根据地是当时我们党对日寇战斗的主战场,敌人频频发动扫荡、清剿、清乡,战争环境极其紧张。就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每个根据地都办有报纸,有油印报、石印报、铅印报,报纸通过秘密的渠道发行到连队、乡村。 从 1942 年 5、6 月起,我先后在苏中解放区的滨海报 苏中报担任特派记者,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部队和农村采访。主要任务就是为坚持4抗战而进行宣传,组织群众、鼓舞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我记得,农村群众对报纸非常热爱和喜欢,各乡各村都组织了读报组,报纸来了就组织读报,了解时

7、事,交流生产经验、群众工作经验。在读报组的带动下,根据地还发展出黑板报,带动了墙头诗的流行。当时,办报的场所是不固定的,碰到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芦苇荡、海边都可能成为我们办报的场所。我们把油印机、白报纸、电台天线、少量的图书资料,都放在一部木制的独轮车上。行军路上,一部独轮车就是一个报社。当时,报社的记者很少,但我们有大量的工农通讯员,大多数稿件都由通讯员提供。农村干部干完农活,再为报纸写稿。 通过报纸,我们在根据地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很多农民一开始不识字,通过读报学识字,还培养了一些基层干部,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丰富大家的斗争经验。报纸把党的政策及时传达给群众,进行抗战动员。那时候,县政权是民

8、选的,不识字的农民也可以参与选举乡长、县长。所以,报纸是对敌斗争的武器,也是农民自我教育的工具。这个时期的报纸,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面貌,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1942 年,邹韬奋先生曾经到我所在的苏中解放区去,他看了我们办的滨海报后,跟我讲:“你们印的油印报,不但是宣传品,还是艺术品。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实际上,在抗战之前,我们党在苏区已经创办了报纸。抗战初期,在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 、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在动员全国军民抗战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认为,党对报纸工作的领导在这个时期做得比较好,也铸造了党报的传统和经验。现在,关于抗战时期报纸工作的回忆录有很多,似乎不被5新闻学界所

9、重视。 解放日报 新华日报的名气虽然很大,但它能够影响的范围毕竟有限。在战争年代,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各个解放区实际上是看不到这两份报纸的。当时,我都没有看到过解放日报,直到解放以后才看到这张报纸。那时只有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放的解放日报社论,然后我们的报纸进行转载。实际上,各个解放区更多地依靠自己办的报纸开展工作。所以,我觉得解放区的报纸办得这么好、影响这样大,解放后的报纸离不开这段历史传统,应该要好好总结。 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国家开始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报纸工作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重要发展,报道空间开放了,报道面扩大了,报纸经营市场化了,报纸对象多层次、

10、多样化了改革开放以后,报纸工作在很多方面有了巨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党报独此一家的格局,打破了关起门来办报的做法。这些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思想解放、冲破禁区、勇于创造所取得的成果。群众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报纸的报道更透明、更开放,它的意义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既冲击了报纸原有的一套过时的理论、做法和体制,同时也为我们报纸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了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您觉得,包括这两个时期在内,中国报纸的发展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时期对中国报纸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自己对报纸的理解。中国报

11、纸的诞生有一些独特的情况,不同于西方国家。世界近代报纸的产生,基本上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市场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商品、贸易和运输信息的需求6也就随之而来。报纸最早刊登的信息就是商品信息,这是报纸的起源。另一个是民主自由。群众要参政,要争取自己的利益,要进行争取权利的斗争,就需要一个表达意见、进行斗争的平台。 反观中国,这两个条件恰恰不具备。所以,中国早期的报纸是西方人来办的,说得不好听,是西方人培养了中国的报人。由于这个先天的局限,许多中国的报人一头栽进了西方,以他们的理念为理念,以他们的主张为主张,缺乏自己独创性的东西。1918 年,徐宝璜、戈公振等发起成立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2、。和西方相比,这个起点并不低,但是,那时候新闻学者的主要观点都是照搬西方的。 现在,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人热衷于研究清末、民初那段历史,却对抗战、改革开放两个报纸发展的辉煌时期不够重视。这两个伟大的时期,怎么能不关注呢? 新闻改革,须观念先行 :作为一个亲历者,您可否谈谈改革开放后报纸工作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而改革开放是以观念更新为先导的。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报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批判“四人帮”罪行,到真理标准大讨论,再到一系列新观点的提出,都离不开报纸,可以说报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工作的最大亮点或成果,是新闻工作者的7

13、观念更新,这个很不容易。这三十多年来,观念更新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驱动力。新闻改革,同样是观念先行。在我看来,主要突破了三个东西: 第一个就是废止了报纸是无产阶级的专政工具的说法。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错误观点: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这就给我们办报的人头上带了一个紧箍咒,一切都要用阶级斗争来分析。当时,政治运动不断,报纸上的大批判也不断。1983 年左右,新闻界对此进行了讨论。那时候,胡绩伟是全国新闻学会会长,我是副会长。这次大讨论以后,新闻界就抛弃了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报纸是无产阶级的专政工具的说法。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就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问题

14、。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所谓的要党性不要人民性、党性高于人民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文革”一来,全国所有省报总编辑都被打倒了,包括本人在内,我当时是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我们就想一个问题: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是无产阶级的工具,报纸的领导人怎么都是修正主义,怎么把这些人都打倒了呢?把党性从人民性中脱离开来,人民利益放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很重要。 现在,我要明确地讲: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性是人民性精华的表现,党把人民性中好的东西吸收和提炼出来,党性从人民性中来,不能体现人民的利益、意志、要求,党性从何而来?毛泽东讲,我们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当党的路线不符合人民要求的时候,是坚持所谓的

15、“党性”还是坚持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和人民的要求,不就很清楚了么?当然要坚持人民的要求,才能真正坚持党性。我们办报人明确了,以人民8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民为本、以人民性为本,才能真正体现党性。这点对办报人的观念有很大的改变。过去都是只听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少听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声。 第三个问题是,新闻是要客观、真实、公正,还是一切为政治服务。过去毛泽东讲“政治家办报”,一切从政治出发,一切为政治服务,而不管这个“政治”是什么、对或者不对,报纸都要为它服务,这是不对的。当然,党领导的报纸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不能分离,符合人民利益的,报纸都要宣传。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政治就是

16、在全局范围内处理各种关系,就是尊重和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政治口号,它应该是客观事实。不能把政治抽象化,不能不顾事实,不能为一时需要、为某位领导人的指示服务。尊重事实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他们的劳动。以政治服务为借口,而不顾群众的实际利益,这样的宣传必然要脱离群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1976 年天安门事件,群众悼念周总理,是非常正确的政治,你说它反党反革命,就是以政治为借口,歪曲事实。客观事实是什么?群众热爱总理,进行凭吊。真相是什么?就是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所以要从实际出发,是政治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就不能按政治问题来处理。强调新闻为政治服务,也要以新闻的真实

17、性、客观性为基础。报纸是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或者说,用信息和思想来服务读者。既然讲信息,就要讲真实,不然信息是假的,还怎么交流啊,不是骗人么?但是,过去我们有个歪道理,大家都听,就是片面强调新闻为政治服务。改变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9经过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这三个问题,各个报纸的解决情况虽然不同,但在报纸工作实践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思想解放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我们新闻界还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说,提倡新闻自由就被说成是提倡新闻自由的绝对化,说客观、公正和真实就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现在我们办报,虽然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成绩很大,但问题也不

18、少。我们讲到这一时期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伟大成绩,而忽略了还面临的问题。 当前应解决三个老问题 :那么您能不能具体谈谈新闻界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现在报纸工作碰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怎么来适应这个新局面?我们的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年轻人加入进来,革命战争时期的办报经验不完全适用了;报纸的读者发生了很多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报纸面临的新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旧的问题没有理清,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报纸工作。所以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同时,还要继续厘清那些老问题。 那么,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还是三句话:1.思想理论是非不清,阻挡了我们的前进

19、之路;2.真理报的模式还束缚着我们。很多人没听过、也没看过真理报,但它那套东西在我们脑子里不断发酵;3.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办报体制和制度不适应现代化要求。 :您这里提到的思想理论是非不清是指什么?它的根源在哪里? 10: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识舆论和正确对待舆论的问题。理论是非很多,但都跟这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要从历史源头上讲,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他是 40 年代讲的这句话,“文革”期间被收进了毛主席语录 。这句话有两个问题: 首先,推翻一个政权当然需要舆论发挥作用,但是

20、舆论能不能造出来?如果说舆论是推翻一个政权的条件,他讲的就是宣传、教育、鼓动工作,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那什么叫“造舆论”,舆论怎么造出来呢?古今中外,舆论都不是造出来的。这句话以后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比如林彪讲,革命要抓两杆子,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这个笔杆子不是舆论啊。到后来,毛泽东又发展了,他把造舆论变成了一种手段。50 年代,批俞平伯、批红楼梦、反胡风等,就是他造舆论,解决这些问题以为都要靠造舆论来解决。要反对什么就造出舆论来。造到后来,他碰到障碍了,就提出个口号“舆论一律” 。这个口号也是反社会的,舆论怎么可能是一律的呢?1957年反右派的时候,很多好的意见就在“舆论一律”的情况下被压制了。“舆论一律”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本来政治意图和社会舆论就不是一个东西,一定的政治意图可以引起一定的社会舆论,但你的政治意图不是社会舆论。他这个“舆论一律”,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不同意见都给打压下去了。为了发展他的理论,他又援引论语中“一言兴邦” 、 “一言丧邦”的话。赫鲁晓夫提出“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这个“三和”今天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讲这句话就把苏联给毁了。实际上,一言不可能丧邦,这个东西是无稽之谈。到了 90 年代,提出“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