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随机采访”能真实反映民众心声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68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近随机采访”能真实反映民众心声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就近随机采访”能真实反映民众心声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就近随机采访”能真实反映民众心声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就近随机采访”能真实反映民众心声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小问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助推器一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帮助教师走进研究的天地呢?本着减轻教师负担的原则,笔者和研究组的教师一起,开展了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所有参与者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本文是对研究组教师研究经验的分析与提炼。 一、针对“小问题”的研究 在我们看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切入点是针对“小问题”深入研究,并有意识地积累研究成果。 1.质疑教材产生“小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以“红蜡块实验”为例讲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备课期间,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红蜡块实验”并不直

2、观,而且蜡块所做的运动严格来讲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教材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组内教师交流、分析后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受力分析比较复杂,用这个实验强调分运动不太合适。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直接用坐标系分析,如小船船头垂直过河运动,用视频辅助,建立坐标系,让学生直接观察小船在 X 轴与 Y轴上投影的运动,从而建立分运动与合运动的概念。之后,组内教师将该讨论结果及课上所用视频资料整理成电子文本,保留下来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2高二年级在同步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测单摆周期最佳位置”进行质疑研究。组内四位教师经过备课讨论,认为需要实际实验研究;然后制订了实验方案,教师们集体到实验室对该实验进行数

3、据测定,考虑到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条件等同,实施实验并分析数据;之后又改进实验方案,增加实验精度,再次实施实验并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对测单摆周期最佳位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实验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平衡位置处较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更准确。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分组实验中实验精度要求并不高,即用普通单摆,而且机械秒表读到0.1s 位。因此,从实验操作上来说,没有必要强调一定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2.研究物理试题找出“小问题” 组内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高考研究,提出了关于“估算”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基于对该问题的研究需要,该教师分析查找相关资料,不断修改该问题的研究结论,最终将其整理成一

4、份完备的资料。这份资料现在是组内高三物理教学必用的材料之一。组内另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近几年北京市高考试题题型渗透的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照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得出“物理概念建立过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是忽略点”的结论。针对此项研究结论,组内教师在授课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物理概念建立过程。 3.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生成“小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相对论”一章的“时间相对性”类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比如, “地面上的人认为 A、B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那么,对于3坐在火箭中沿两个事件发生地点连线飞行的人来说,哪个事件先发生?” 组内教师在讨论、思考、查找资料、再讨论的过程中,利用模型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模

5、型如下:运动火车(相对静止惯性系)中的人看到的事件同时发生,则地面(相对运动惯性系)上的人看到沿运动方向上火车车尾事件先发生。利用模型求解问题是物理研究过程的精髓之一,在此处运用模型进行求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模型的作用。之后,教师将研究成果整理成电子文档留作教学资料。 二、针对“小问题”研究反思 从初订计划、改进计划再实施、最后结题的课题研究过程来看,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同步寻找“小课题”进行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因为“小问题”就在身边,弱化了“刻意?x 课题”的难度。而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只需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研究对象,通过组内交流或

6、寻求网络帮助等方法即可解决,这样,一个“小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教师对解决过程或研究结论不满意,就可以把它作为组内的“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同步寻找“小课题”进行研究的模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教学效率。 三、进一步推进“小问题”研究的建议 1.注重专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参与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4方向是否可行、甚至研究结论是否准确等都存在疑问,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为保证“行动研究”的可持续性,建议建立课题管理委员会,并在专家指导上多下功夫。 2.及时进行科研方法培训 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科研总感觉自己是“门外汉” 。因此,在课题研究之初,应该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贴近教师教学实际,最好能有范例同步呈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教师对科研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寻找可模仿的榜样,为迈出科研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定期固化、共享组内教师研究成果 在课题组织、管理方面,定期固化课题成果,可以起到督促教师及时进行研究的作用。同时,组内教师共享研究成果,也有利于教师明确组内研究的整体方向与进度,增强自身研究的动力。 责任编辑:江丽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