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视角做“大”报道2010 年世博会是上海的盛事,各大媒体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量的报道。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名牌栏目,新闻坊对于这个大主题自然也投入了大量的版面。众所周知,新闻坊栏目是立足百姓生活的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特色就是百姓视角、平民语言,在这样的新闻栏目中如何报道世博盛会这个大事件,做到既能有丰富的信息量,又能够让观众喜爱、领导满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为此,新闻中心采访二部新闻坊栏目编辑部与来自上海 18 个区县台的记者们深入讨论、多方开拓,坚持栏目一贯的贴近性、服务性、监督性的报道风格,开辟出“世博在上海” 、 “奉献世博” 、 “我看世博会市民 DV 大赛
2、”等世博专题栏目,在报道主题、新闻内容、表述手法上与其他新闻栏目形成错位报道、互补报道。 一、报道主题紧扣“服务性” 作为新闻坊版面的一部分,世博报道理应保持新闻坊一贯特色。 “服务性”是栏目的最大“卖点”,因此,栏目避开了一般性的园区活动报道,转而认真梳理各类涉博服务信息,关注园区一些细节现象,使得观众在收看之后能够获得大量实惠的、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观博过程提供参考。笔者对新闻坊栏目 58 月的世博报道进行了统计,共计播出世2博相关新闻超过 1000 条,其中服务类信息占到了总数的 4 成以上 开园初期,栏目重点针对世博交通、门票销售、入园安检排队等作了大量报道。比如 5 月 2 日的新闻
3、进入园区有窍门避开地铁耀华路站很直观地对比了耀华路站客流总量达到 7.2 万,而高科西路站同样处在世博园区旁,客流量却只有 9000 人的状况。5 月 14 日的停车场冷热不均自驾车需要引导这条新闻,则非常具体地告知观众世博园周边设置了成山路、德州路等 12 个临时停车场可供世博游客使用,甚至很细致贴心地在报道中指出,浦西打浦路临时停车场不仅很空闲,而且距离一号入口步行仅 8 分钟这一信息。这些新闻都在世博开园的初期为市民提供了最贴近、最实惠的“观博指南”,帮助打算观博的市民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随着世博会的顺利进行,游客量持续上升,园区里形成了众多热门场馆,世博园出现了部分时段、场馆的
4、客流密集现象。 新闻坊及时跟进,大量报道关注错时观博,分散冷热场馆客流、浦西浦东园区客流,白天和夜间客流。比如等候时间差别大合理安排效果好 均衡参观人流热门场馆出新招,不仅大量报道园区的分流措施,还对浦西实践区场馆、世博园夜景之美进行了大量报道,为栏目观众更好、更高效地参观世博提供了参考。 与此同时,栏目也非常注重报道园区内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医疗点” 、 “餐饮点” 、 “失物招领处” 、 “直饮水台”等都是栏目大量报道的对象,对于这些服务设施,新闻坊栏目的新闻中不仅予以面上的介绍,对于其具体地点、服务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提示,让观众能够获得真正的有3效信息。同时,对于不同阶段不断更新的服务
5、措施,栏目也及时跟进报道。比如园区外新设的招领处有着不同的功能,根据游客要求园区开始销售番茄黄瓜等蔬菜水果这些新闻,让观众得到了便利。此外,栏目还经常根据季节转变、天气变化,播报一些自带食品进园区气温渐高需注意 天气继续晴好游园莫过度疲劳等新闻,也都为市民观博提供了及时有用的提示性信息。 新闻坊栏目在关注园区的同时,还别有特色地将眼光投向了社区。比如 7 月 30 日的居委牵线来帮忙世博赠票可调剂新闻,讲述的是居委推出赠票调剂平台,将近期入园居民手中的平日票和暂时没空的居民手中的当月票调剂互换,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市民有票但没空去的难题,避免了赠票流入黄牛手中牟利,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每逢月底大量集
6、中的大礼包客流,既为市民提供了实在的便利,也为世博会的成功推进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报道方式注重“趣味性” 作为一档新闻栏目,对于世博园区内的一些重大活动的报道自然不能缺失。事实上,世博园内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大的有国家馆日、省市活动周,小的有各类文艺演出,群文活动更是接连不断。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说,要看全这些演出、活动肯定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活动内容,还是必须要通过媒体报道来获得。那么,在层出不穷的活动中,新闻坊报道哪些,用哪种方式来报道,才会让观众觉得好看、爱看呢?对此,栏目给4出了答案是:注重趣味性。 世博会过程当中,国家馆日、国际组织活动日和省市活动周是很重头的活动项目。据了解
7、,在 184 天的会期当中,这样的活动有好几百个。对于这样的重大内容,新闻报道提供的都是仪式性的、程序性的报道。但新闻坊栏目采用的视角和撷取的片段则独具特色。一般在馆日和活动周期间,参展的国家或是省市自治区都会有相应的文艺表演或是民俗文化特色展示,这些内容趣味性高、可看性强,表现在电视镜头上极富吸引力。诸如在 7 月 8 日的山东省活动周的报道上,新闻报道栏目的新闻对于活动周开幕式的仪式、出席的领导进行了报道,新闻坊则是错位地对于该省的齐鲁文化特色重点表现,通过山东活动周开幕齐风鲁韵展传承 木雕年画齐亮相山东非遗很精彩的新闻,展示了楷木雕刻、面塑、木板年画、潍坊风筝等非常具有齐鲁特色的文化内容
8、,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现场感强、镜头语言丰富的特色。 世博会的一大特色就是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群文活动。在 6 个月的举办过程中,光是园区内的文艺演出就超过 2 万场,也就是说,每天都会有超过 100 场的演出活动在园区内进行。对于如此丰富大量的文艺活动,新闻坊栏目的报道视角再次与其他新闻栏目形成了错位与互补,相较于一般新闻栏目把关注点放在一些世界知名、权威的文艺团体上,新闻坊则把目光聚焦在了小型表演和极富民间特色的风俗演出上,比如捷克“花式沙包” 、德国“高轮自行车”表演等等,丰富的色彩、热闹的互动场面让观众觉得异常有趣。此外,新闻坊栏目播出的演出报道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大部分演出都有普通
9、群众、世博游客参与其中,如在59 月 15 日播出的高轮自行车这条新闻中,就有普通游客尝试高轮自行车的新闻内容,作为外行人尝试这种“技术活”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窘态、小意外被摄像机一一记录,表现在屏幕上,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感到乐趣无穷。 三、报道内容讲求“贴近性” “贴近性”向来都是新闻坊栏目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色。许多观众都有这样的评价:较之其他新闻栏目,新闻坊里的新闻是我们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够“看得到”的新闻。所以说,社区事、身边事,一直都是新闻坊的关注重点,用百姓视角、反映市民观点也是栏目所追求的。在这次的世博报道中,这样的编排思路再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小专题的设置上,新闻坊在专门开设了“我
10、看世博会百姓DV 大赛”这个小栏目,号召普通市民、普通世博游客,用自己手里的家用小摄像机,记录自己的观博过程,拍摄自己眼里的世博特色。 “我看世博会”这个栏目每个星期天固定播出,收到大量观众投稿,从世博开幕以来直至9 月中旬,已经播出了 20 余条市民 DV 作品。 从市民拍摄的 DV 本身来说,虽然由于机器设备等的限制,市民提供的DV 画面质量无法与专业记者提供的新闻相比,在记录事件、阐述叙事方面存在不够流畅、要素不够完整等小问题。但总的来说,市民百姓拍摄的 DV为新闻坊栏目的世博报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百姓记录的世博点滴,观察更为细致生动、表述更为朴实亲切、画面对象更为贴近,感6受也更
11、为真切。这些直接来自市民的鲜活的观博体验是记者的视角所不能替代的。 新闻坊世博报道的“贴近性”,在其报道的新闻内容上也有显著的表现。自栏目开办以来,采编人员一直深刻认识到一点:社区是新闻坊得以茁壮成长的丰沃土壤。在世博报道中,栏目仍然把浓重的笔墨放在了社区中间。诸如,在世博园里有来自上海 18 个区县群众参加的文艺表演,这些表演者都是最普通的社区居民,与专业的表演团队相比,这些业余爱好者的表现形式、演出水准可能略有差异,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度却是无与伦比的。栏目不仅对演出给予报道,同时还关注这些群众演员在幕后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这样的新闻出现在屏幕上,不仅让市民观众看到自己的身影,也从整
12、体上反映了上海市民对于世博成功举办付出的努力。 四、一如既往的“监督性” 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坊栏目的宗旨之一,但反映问题不是为了揭露,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推动社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这次世博报道中,新闻坊仍然一如既往地进行了批评报道。力求通过善意的批评,督促迎博、办博中一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市民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的杜绝。 在世博会开幕前夕,新闻坊栏目就开设了迎世博的专题报道,主要有“城市行动” 、 “城市巡访” 、 “巡访回音”这几个板块,在“城市巡访”7板块中,主要就是通过巡访团成员和媒体结合,进行舆论监督。重点聚焦城市的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等,以及市民关
13、注的“脏、乱、差”热点问题。在新闻坊的批评报道中,严格注意批评报道的点、面、内容的平衡,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把批评报道的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主要就是为了能把问题说“透”,引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但同时要避免带来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根治顽症、革除陋习的目的。在批评的同时,新闻坊开设了“巡访回音”这个栏目,采访组在进行批评后始终关注问题的发展、解决,及时地进行后续报道,有始有终。这样,既对领导负责、又是对批评对象负责,充分发挥批评报道的正面引导作用,推动问题解决。 在世博会开幕之后,新闻坊同样把“挑剔”的眼光延伸到了世博园内,对于园区里存在的一些硬件设置、软件管理上的不足,以及市民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予以报道。诸如“用餐价高” 、 “世博公交太空闲” 、 “轮椅供不应求”等报道,客观反映了游客在游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满,为世博园管理方提供改进工作的方向和依据。此外,“踩踏绿化” 、 “世博大道钻栏杆” 、 “安检区百米冲刺”等报道,则是用镜头记录了园区内常见的不文明现象,在屏幕上加以反映,给不文明的观众提个醒。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些现象和行为在报道后,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市民,都接受了,该改善的改善,该调整的调整,该改正的改正。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正不断地朝着“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目标迈进。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