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的问题与思考【摘 要】地方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改革大多都在实行运用地域舞蹈来展现本校特色,这样做既利于地方舞蹈文化传承又利于专业学科发展。改革中合理解决八大舞种与地方舞蹈的课时安排比例、精准设定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能力素质等都是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分析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与滞点问题,旨在努力提升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院校舞蹈专业长期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民族民间舞;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20-
2、02 在国家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地方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都在探究改革之路。作为地方院校,按部就班的教学惯例,样板式、复制式教学定不会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加强同现代社会的交流,顺应时代,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舞蹈专门人才,是地方高等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行之路, “变则通,通则久” ,如何变,怎么变,民族民间舞课程首当其冲。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纷繁多样,不同的省市、区域留存着各类特色鲜明的舞蹈,这些舞种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弥足珍贵。现今它们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2地方院校更应以此为己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设计
3、针对地方民间艺术的课程开发与开展,但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的各自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才能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一、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目前在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上,主要问题来自于授课教材与内容、讲授与实践课时、学生来源与质量三个方面。 (一)教材与内容。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训练内容以汉、蒙、藏、维、鲜五大系八大舞种为主,且教材多沿用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民族民间舞教材,附添的所谓新教材也是教师们通过网络或进修学成的外来教材,经过改编整理,组合内容虽有所丰富,但“换汤不换药” ,其教学内容还是被框定
4、在八大舞种内,实际教学内容与地方社会人才的需要有所差?,由此培养出的毕业生对本地的舞蹈资源陌生、无舞感,对地方文化无论是表演还是理论研究都不能顺当地上手参与。地方性舞蹈文化资源得不到专业工作者针对性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艺术的挖掘深度与传承等相关工作达不到本应具有的最佳成效,缩减了专业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宝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在传承保护工作上出现滞后的局面。地方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及教材内容同人才输出与社会需要不契合是问题存在的关键,是供需矛盾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二)讲授与实践课时。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因为是师范类院校,因此师范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必不可少,总学时 2500 左右的课时,通识课
5、程占到了近 900,民族民间舞课程占剩余课时的十分之一左右即 160 个课3时。虽课时总量不算太少,但对于在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前提下,教师要完成现有大纲规定八大舞种教学,本身就存在难度。因此常常出现大纲中“授课内容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情况。其它地方高等院校在课时方面也同样面临着综合基础与专业课程课时、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时等协调不均、缺乏合理分配的困扰与尴尬。 (三)学生来源与质量。地方性院校本身在最初学生的择取方面就存在劣势,无论是专业技能水平还是文化成绩都不能同一本类院校等量齐观。舞蹈特长生大多都是在高三期间经过几个月的强化突击进入舞蹈专业的,且有些学生选择舞蹈专业的功利性、
6、目的性参杂比重较大,进校后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不够。教师在授课时因学生原有的基础高低不同,为了整体授课进程,教学必须从零基础开始,从开份儿与动律做起,这就导致教学进度出现滞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每个舞种不是涉及不全面就是接受太肤浅,风格把握不够,种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拔高不快。 二、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的思考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方院校,设立舞蹈专业比比皆是,地方专业院校民族民间舞的课程建设要想长远立足,持续发展,必须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为先导,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以创设舞台实践活动为承载体,以编创课堂组合剧目为突破口,形成体现自我的亮点与特色。 (一)以服务发
7、展地方文化为定位,以传承发扬地方艺术为核心。以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单一地借鉴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地方院校发展的现实所需,民族民间舞课程的设计,必须以挖掘4地方特色舞蹈文化为核心,保持和传承其文化特色韵味,创新发展和弘扬其文化内涵价值。要在“放宽视野、夯实基础、着眼实践”的专业理念前提下,注重在学科建设上打造出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课程。鼓励专任教师立足本土,发挥优长,树立“服务地方、精准定位、提艺研专、创建特色”的思想,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提升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的特色文化内涵,开创出一条既符合地方院校民间舞教学实际,又能促进民族民间舞学科壮大发展的教学之路。 人才培养目标以服
8、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文化为导向,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舞蹈专门人才。新的定位将会扩大地方院校办学空间,拓宽学科发展领域,增强科研软实力。有所突破才会有所发展。调整教学目标是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根本思路。 (二)课程改革内容以符合时代发展为前提,以提炼主干元素为要素。首先,缩减八大舞种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从由浅入深的系统性训练变革为教授经典传统组合为主,适当给予一定课时用于地方舞蹈的学习。其次,地方民间舞蹈的教学应以符合时代发展为前提,以提炼主干元素为要素,教材先行于教学,做好前期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现今社会,面对审美更迭、日益挑剔的现代个性眼光,单纯把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舞蹈移植嫁接到课堂,显
9、然是不可行的。进入课堂的本意其一是传承,其二就是发展,只有创新方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把握民间舞的根之所在,提炼出经典主干动作元素,在传统中创新,坚持地域舞蹈的原风格并结合时代脉搏,在音乐、动作与形式上勤钻研,让其既不失传统又具时代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相对科学、5严谨的地方民间舞教材与教学内容。 (三)文化引领实践,建立多元化学科体系。鉴于课时有限,学生大多为普高生,知识理论素养较好,身体、技术能力又不高的实际前提,认真思考择选选修课的开设,理论与实践齐头并重共建科学的学科体系。通过理论实践舞台多元化的链条式专业建构,以文化引领实践,在实践课堂加强对地方舞蹈文化理论的理解,延伸知
10、识内容,挖掘元素,编创地方特色作品,借助全程实践教学活动及各种演出形式,向全国展示传播独具特色的地方舞蹈文化。理论认知结合有效的实践编创,再到体现地方特色的作品编创展演,使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对今后毕业的社会价值定位与就业服务理念起到引领作用。学生扎根于区域基层,学有所用,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者与工作者。 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质为目标,创建内涵式发展,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面向地方、服务社会。地方高等院校的民间舞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必将开创地方舞蹈与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地方院校舞蹈学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内容改革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1(05). 2潘博.民间舞课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2(05). 3吕静.论地方专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