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穿“长衫”就能弘扬“国学”?几年前就听说成都有位一年四季穿长衫、整天捧读古书的古怪“才子” ,心甚怪之,恨不得一见。有一天早晨打开电视一看,央视一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面对面”地交谈。我想,他肯定就是那位被人称为“长衫先生、国学隐士”的李里先生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有机会一睹这位“国学隐士”的风貌。 李里坐在王志对面,潇洒自如,侃侃而谈,我聚精会神地倾听。对他们讨论的问题,我并不十分关心,最感兴起的是他身上那件类似戏装的浅蓝色长衫。 据李里回忆,13 岁时,作为一名初中学生的他因和同学演了一出古装戏,就对长衫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背着家人,用吃饭和零花省下
2、的 20元钱,找一位专门制作戏装的老裁缝,量体做了一件长衫穿在身上。同学、老师包括家长都很不理解。对此,他并不在乎,依然行之若素。现在,李里已有 20 多件四季所穿的各色长衫,还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市郊租了一个农家小院,过着一种与现代都市人格格不入的隐士般的生活,除了随口而出的古文,连日常用的词汇也与众不同,管学生叫“弟子” ,访客不分男女一律尊称“先生” ,出门前必定对镜整装,走路微微含胸,一手撩起长衫后襟,小步而趋。在黄昏,常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 ,俨然是一位从古老的博物院里走出来的“少年夫子” 。 2他对记者说,自己穿长衫的原因有三:“一是我从小就爱
3、国,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中国讲究知行合一 , 身体力行 ,穿长衫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二,我觉得长衫很飘逸,玉树 I 临风,很符合中国读书人的气质。其三,长衫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正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和 、 天人合一的内涵!”他还特别强调:“长衫作为一种形式穿起来以后,它就起了一种载体的作用,承载着儒家的精神、儒家的道统。 ” 主持人问:如果年轻人都来效仿你,会怎么样? 他十分自信地说:如果都来效仿我的话,那说明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那才开始真正的恢复,可以说民族自信,那就真的构建起来了。 主持人又问:你觉得这样才是中国人的生活? 他更加肯定地说:这样才是中国
4、人的生活。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很多西洋人,西方人,外国人,到了中国来以后,他们都觉得很失望。后来,当他们来到我这里的时候,他们大为感慨,说这就是他们多年以来梦想当中的中国和梦想当中的中国人的生活,他们找到了。 由此可见, “长衫”在李里心里,已不是一种服饰,而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寄托。他以为,只要一年四季穿着“长衫” ,出口说古文、吟古诗,就会像玉树临风一样飘逸,就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位“国学”的宣传家和践行者。不管他在主观上有着什么样美好的想法,但在客观上他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一个刻意用标新立异的形式作秀的理想主义者。 长衫是一种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服饰。李里身上穿
5、的长衫,和礼3记 、 论语 “乡党第十”中记载的那种“长衫”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不同于两汉、魏晋、唐宋时期文人雅士穿的圆领宽袖衫,而是清代那种带有胡服特征的长袍马褂型,它到底代表什么?不言自明。其实,即使他穿的长衫完全符合礼记和论语所载的古制,也不能代表“儒家的精神,儒家的道统” 。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都穿过这种长衫,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胡适,穿的也是这种长衫。那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服装,谁也没说过它是什么“载体” ,代表“国学”还是“西学” 。当年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穿着长衫在街上游行,嘴里喊的却是“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国学是晚清学者章太炎先生提出来的一
6、门学科,指的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涵盖数千年的历史,融汇了 56 个民族文化的精华。研究国学必须从音韵训诂到四书五经,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基本功,一点一点苦练。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坐冷板凳,耐得寂寞,甘于清贫。这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和做得到的。现在, “国学”在社会上炒得很热,什么国学院、国学网、国学讲坛、国学大师评选活动等等弄得人眼花缭乱,一些带商业性质、以牟利为目的活动,也往往用“国学”来包装。李里想把穿长衫当作弘扬国学的载体和形式,他自己要这样做是一种个人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据媒体报道,最近有 516 名学生参加武汉首届汉服成人仪式,北大有学生着汉服游园掷鸡蛋,人大也有学生穿古装上演明代射礼。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有害无益,为智者所不取。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李里对自己这种生活方式的自信,竟然是4“因为很多西洋人、西方人、外国人说这就是他们多年以来梦想当中的中国和梦想当中的中国人的生活” ,这和他以弘扬国学、提倡民族自尊自信的抱负不是自相矛盾吗? (作者地址:江苏省盐城市人民路宏大北苑 2 号楼 201 室,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