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喂鸡”到“带鸡找米”.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14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喂鸡”到“带鸡找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喂鸡”到“带鸡找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喂鸡”到“带鸡找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喂鸡”到“带鸡找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喂鸡”到“带鸡找米”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接着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

2、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养鸡,我发现喂鸡的时候不能撒太多的米,否则,它会乱啄,不好好吃。如果每次少撒一点,它反而吃得认真,很急切。语文教学其实也是这样。 记得第一次教珍珠鸟时,我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到主题分析,一个内容接着一个内容,讲解得非常详细,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我自己也觉得很气愤,恨学生不主动,不配合。第二次教珍珠鸟时,我没有讲解,而是分批撒“米” ,慢慢引导学生自己学。 我先撒了一把“米”:珍珠鸟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里,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2的一声钻进了树叶间。可是,作家冯骥才却用自己的行动换得了

3、珍珠鸟的信任。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我终于得到了珍珠鸟的信任”为题,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组合成一篇小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快速浏览课文,先把有关句子画上横线,再将它们连缀成文。课文中“我”的形象被学生自己“跃然纸上” 。 接着我又撒下第二把“米”:在珍珠鸟眼中, “我”是爱鸟人、懂鸟人,是他的好朋友;在“我”的眼中,珍珠鸟又是什么样儿的呢?下面,我们就以“珍珠鸟”为话题,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的拟人句集录下来,感受一下。瞧!学生像着了迷一样,感受得还有滋有味。 然后我又撒下第三把“米”:课文中作者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那么,这“美好的境界”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自

4、由朗读课文,如果把这些“美好的境界”拍成照片,你能否为这些照片题辞吗?试一试吧!片刻,学生的题辞有的是恰倒好处,有的画龙点睛,处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就这样,我没有费神讲解,只是巧妙地撒了三把“米” ,文本中“我” 、 “珍珠鸟” 、 “美好的境界”就全被学生自己品析出来了,并且学得很主动、轻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觉得只会给“鸡” “喂米”还不够,我们还要教会让“鸡”去找“米” 。 有一次,我给学生介绍对联的知识,并且想让学生学习写对联。说实话,对于平时很少写对联的小学生来说,要当堂完成确实不易。后来我灵机一动,把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来一次对对子比赛看上联,对下联。一听说要比赛,学生们个个都

5、兴奋起来,摩拳擦掌,都想露一3手。 我让他们独立思考了 20 分钟,把自己想写的对子写下来。在那 20分钟里,他们屏气凝神,冥思苦想,就连平时最“懒”的学生也动手写起来。教室里静得可以听到学生们的心跳。20 分钟过去了,进入交流讨论。这时教室里又炸开了锅。有的小组为了一个字儿在那儿争得不可开交;有的小组在那儿推敲斟酌,好不热闹。 然后各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成果写到黑板上,上边的在写,下边还有人上去补充,有一组竟出现了两个同学同时上阵书写,互帮互助,十分热烈。 最后,黑板上是密密麻麻,五花八门。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赏析、评价。其中,佳句频频,各呈风采。有一上句“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就对

6、出了好几个下句,如“鹿茸貂皮人参,都为东北名产”、 “长江黄河淮河,均为中华名川” 、 “故宫长城天坛,都为北京名胜” 、“牡丹水仙芍药,都是福州名花” 。你瞧,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米” ,对于这些“米” ,他们尤为珍惜,而且咀嚼得特别香。 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的教与学首先要像陶行知先生“喂鸡”那样,教师要把教的“手”放开,发挥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还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变成真正自主的学习。长此以往,语文课堂的教与学的关系就会进入相得益彰、和谐圆满的境地。 (李卫,男,37 岁,大学本科,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十五”4教科研先进个人,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现任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科室副主任。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40 余篇,在省内有影响的“教海探航” 、 “师陶杯”等征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责编郑永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