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铁钟之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37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沽铁钟之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沽铁钟之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沽铁钟之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沽铁钟之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沽铁钟之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大沽铁钟之谜大沽铁钟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它位于渤海之滨的“家” ,但有关大沽铁钟的话题却没有结束,它的身世,它的来历,依然有许多地方等待研究和破解。 大沽铁钟口径 585 毫米,钟体高度 650 毫米,钟钮蒲牢残缺,重量105 公斤。铁质精好,钟声响亮,造型美观,铸造工艺高超。钟体自上而下:钟顶正中有“天眼”洞孔,其周向残留双吻双爪六点支撑蒲牢钟钮断裂痕迹,并环以莲花瓣浮雕;钟肩为弧弦纹构成的“上带” ,并留有 4个铸芯洞吼;钟体外壁上段分为“八宫”(八方),每“宫”(方)铭铸“风” 、 “调” 、 “雨” 、 “顺” 、 “国” 、 “泰” 、 “民” 、 “安”钟铭,其中, “风调”与“雨

2、顺” , “国泰”与“民安”分别呈对角线布局;中带为一道弧弦纹;下宫亦分八宫(方),钟款铭文在下一宫,镌铸“大清光绪十年立海口大沽乐威毅公祠” ,下二宫铭文:“皇图巩固保定府练军官兵仝人公立” ,下三宫至下七宫无铭文,下八宫异形浮雕纹饰;下带为弧弦纹;钟裙铸有“八卦” ;钟口为八波(曲)荷叶边。 首先引起我的好奇的是大沽铁钟上的铭文。其中有一些铭文是可以确知其含义的,如“大清光绪十年立” 、 “海口大沽” ,时间地点都很清楚。“风调雨顺” 、 “国泰民安”也是民间常用的吉祥颂词。但还有一些铭文就需要做一定的考证。比如,它的铭文中有“乐威毅公祠” 、还有“皇图巩固” 、 “保定府” 、 “练军官

3、兵仝人公立”等字,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它2真的是为一座祠堂铸造的吗?那它又是怎样被挂到大沽口西北炮台上去的呢?它当初在大沽口西北炮台是挂在什么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它又是哪里铸造的?是在大沽船坞,还是在保定? 有关学者经考证得出结论:“乐威毅公”指的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驻守大沽口炮台的直隶提督乐善。沿着他们指出的线索,我开始查阅有关文献,试图解开大沽铁钟上“乐威毅公祠”五字之谜。 乐善,出生年月不详。姓伊勒忒氏,蒙古正白旗人。原为清军参将。清咸丰九年(1859 年)随调僧格林沁天津营,防守大沽炮台,升为直隶提督。6 月,英法联军进犯大沽口,乐善扼守阵地,英勇作战,猛烈轰击敌舰,击退进犯之敌。翌

4、年 8 月,英法联军再犯大沽口,乐善率官兵固守西北炮台,万余英法军队急攻。憎格林沁自知难守,传檄乐善暂退。乐善对来使说,请速回报亲王, “炮台存,乐善生;炮台亡,乐善死” 。顷刻,炮台弹药库被击中,乐善等“自卯时至午时,奋力抵御三时之久” ,后炮台陷落,乐善殉国。乐善殉国后,被清廷溢“威毅” ,人称“乐威毅公” 。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一?忠义八是这样记载的:“(咸丰)十年夏,(英法联军)舰队复集天津大沽口,提督乐善奉命驻兵大沽,至则以关防交僧格林沁,令所部原留者听,得千馀人,誓死守。六月,敌兵自北塘登岸,七月一日,自石缝炮台击败之。相持一日,无后援。火药局火起,兵多伤死。乐善知不可守,遂投河

5、死。从死者副将,守备各一,失其名。乐善谥威毅。 ” 这是咸丰十年即 1860 年发生的事情。 清史稿记载得很明确:乐善死后被朝廷追封的名号就是“威毅” 。 “乐威毅公”为乐善当无问题。 3那么,大沽铁钟上既有“海口大沽”四个字,又有“乐威毅公祠”五个字,表明乐善当年正是为了保卫海口大沽而阵亡,同时他的祠堂也建在海口。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口钟当初就是挂在乐威毅祠堂里的。可是, 塘沽区志并没有关于乐威毅公祠的有关记载。于是,我有一个假设这口钟应该是在乐威毅公祠颓圮后,由当时的驻军或地方主事的官员搬到大沽炮台上去的。从清史稿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善死后,依例在海河口为乐善建起了祠堂。从 1860

6、 年到 1900 年的 40年间,该祠堂年久失修,特别是清末国势日衰,根本顾不到一个小小的直隶提督的祠堂之维修。况且,乐善的家不在塘沽,其后人也未闻在塘沽居住生活。因此,很有可能乐威毅祠堂较早地塌毁了。也正因此,塘沽现今已无人知道此地曾有过一个乐威毅公祠。而在乐威毅公祠塌毁的时候,其中悬挂着的这口钟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提出来了。不知是地方官还是其他什么人把它挂到了当年乐善牺牲的西北炮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乐威毅公祠原本就建筑在大沽口西北炮台内。这样一来,当 1900年 6 月 17 日英军占领这座炮台时,这口钟也就被他们掠走。 大沽铁钟的另一个谜是:是谁铸了这口钟? 在“大清光绪十年立” 、 “

7、海口大沽” 、 “乐威毅公祠”自右向左竖排三行铭文的左侧,又有竖排的四行汉字,自右向左依次是:“皇图巩固” ,“保定府” 、 “练军官兵” 、 “仝人公立” 。其中“皇图巩固”显然是军人们立下的志向,也是练兵的目的。 “保定府”则是地名,指今河北省保定市一带。那么, “练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练军是清朝军队建制的4一种,是由过去的练勇逐步演化而成的。据清史稿记载,练军始自咸丰间至同治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清代晚期直隶第二镇的练军驻防保定,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大清大沽炮台布防图分析,驻扎大沽炮台的就是这支保定练军。“仝”古时为“同”字,会不会是这支保定练

8、军为表示保卫大沽、向乐善学习的决心,集资铸造的这口铁钟呢? 还有一个问题:这口大沽铁钟是在哪里铸造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铸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天津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摇篮,大沽船坞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机械化造船厂,其铸造技术在当时属国内一流,这口钟应该是在塘沽,甚至可以说就是在大沽船坞制造的。 另外,虽然大沽铁钟并不是第一件通过政府间协商“回归”的流失文物,但需要说明的是,那些通过政府交涉被迫回的文物,几乎全部是近年来通过偷盗和走私而流失出去的,往往是在国外进入拍卖程序的时候被我国有关部门或个人发现,根据相关国际公约规定,通过政府间的交涉使流失的文物回到国内。而大沽铁钟不属于此类情况。大沽铁

9、钟是历史上战争中的掠夺品,对于通过这种渠道流失的文物,虽然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被抢夺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而且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但实际上,很少有国家把历史上因战争而掠夺走的文物交还给原属国。 当然,欧美等国家当年凭借强大武力掠走别国文物之后,在保护,研究、展示、推介这些文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这些文物在所在国的5经历也成为了这些文物价值的组成部分。 我们说,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应当鼓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历史上非法占有的他国文物应该如何解决和处理,还需要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共同协商,流失海外达 105 年之久的大沽铁钟之回归无疑为这类事情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可参照之范例。 我又想起了康德在几百年前曾经提出的那个问题:人类是不断地向着改善在前进吗? 我的回答很干脆: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