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68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摘要:指出了传统的雨水解决方案已不能良好地解决快速城市化下日益严重的城市雨水管理问题,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新途径之一被提出。在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 1 引言 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却频频出现“看海”的窘况,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广泛关注。而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

2、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在减轻城市内涝及雨水灾害也有较明显的作用1。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我国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理念后出现的新概念2。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对降低城市径流污染,减轻城市内涝,保持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新型城市绿地雨水管理与传统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2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及演进历程 22.1 海绵城市概念提出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加之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不完备

3、,使得城市内涝现象越发严重。近年来,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屡遭暴雨而频现内涝灾害,如广州“5?7”暴雨,南京“7?18”暴雨,2016 年夏,武汉、北京、重庆等多地再次遭遇暴雨袭击,重启“看海”模式。内城“看海”的景象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众多遇难的生命和惨重的经济损失,雨洪问题已被推到了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面前。 我国传统的城市建设却不能较好的解决城市内涝和洪水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传统的管道排水设施、防洪设施、排水工程落后以及对雨水资源利用意识的缺乏。管道排水是我国传统的城市排水的主要方式,这种全人力的排水模式依然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然而,随着人地观念更新,这种滞后的排水系统不能改善城市水生态服

4、务功能,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渐被专业领域的学者提出并推广,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2.2 海绵城市概念及内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具备像海绵一样的吸水能力,其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杨阳等人综合国内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和讨论,将海绵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归纳为概念雏形、实践探索、概念发展和概念形成四个阶段2。201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时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3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 2014 年 12 月住建部、

5、财政部、水利部便联合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建城函2014275 号) ,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建设路径6。此后,仇保兴7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中指出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最佳管理措施(BMPs) 、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基础设施(GI)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为构建“海绵城市”提供了战略指导和技术支撑8。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恢复被破

6、坏的水循环及生态特征以及推行低影响开发7。 3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的发展 3.1 城市绿地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其出现便是为了调和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城市的实际需要和作为自然产物对自然的依赖与保护心理之间的矛盾。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目前尚没有统一概念。李素英综合不同领域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得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中以植被为主体,以土壤为基质,以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为特征,在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协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有序整体9。此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此的释义为城市中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

7、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10。 4城市绿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经济水平落后,城市规模较小,这一时期的绿地主要出现在达官贵人的宅院之内,其主要功能为满足人们的观赏与休憩,主要以点状的形式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企业不断增加,人口集聚现象日趋明显,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城市的快速增长,城市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于是,在英、法、美等国率先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及“田园城市”理念,大量修建城市公?,使得城市绿地逐渐形成规模11。城市绿地系统理论也初现于这一阶段。随着信息产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不

8、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这一阶段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多的是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城市特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12。 3.2 传统城市绿地系统的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是现有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系统有美化环境、休憩娱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9。但传统城市绿地系统依然被作为休憩娱乐和环境美化等方面,其在雨水管理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多依赖市政雨水管网系统,注重雨水的收集

9、与快速排放。但随着城市雨水管理观念的转变,雨水已不再是无用之物而是被视作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因此传统的城市绿地5系统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蓄水、排水和补充地下水的功能。二是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空间形态单一,金云峰等13在对国外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中发现城市绿地系统要素空间形态主要呈现点、线、面 3 种形态。然而在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中,只是对点状要素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因此说明我国当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主要为点状要素。要素单一且要素之间相互隔离使得城市绿地并没有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功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4 城市雨水管理?c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趋势

10、 在当前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与现有城市绿地系统整合为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是城市绿地与城市雨水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如下。 (1)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整合能够保证和促进各自功能的正常发挥,两者在功能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传统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由于其蓄水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及时将短时大量雨水输送出去,因此传统城市雨水管理系统输水功能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蓄水功能可实现其各自功能的最大化,因此两者满足实现整合的前提。 (2)两者的整合有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无论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建设都将占用大量的城市空间,而如果将两

11、者进行空间整合,建立立体的城市可持续绿地雨水管理系统,将大大节约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同时,城市绿地系统的线状和面状布局本身也可实现更多的城市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实际上,两者整合之后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6尽管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空间整合,形成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但这种系统依然存在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地方。首先,现有城市绿地系统,其本身的功能与结构尚不够完善,因此整合后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其城市雨水管理功能的最大化。其次,现有的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与城市绿地建设规划的连接性不强,缺乏统一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

12、规划,因为城市雨水问题不仅仅是城市排水系统或者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的问题,应协调各个系统各个方面的整体功能,才能确保最大程度上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概念下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除了保证系统内部的有序性以外,还应保证其与其他系统的连续性。 5 结语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现有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应当在空间上完成和城市绿地系统的整合,形成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自身功能与结构并实现与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良好对接,同时协调与城市其他系统的关系,实现雨水在复杂城市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只有这样,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绿地系统才能整合城市间其他系统来共同解决城市的综合雨水问题。 参考文献

13、: 1包志毅, 陈 波.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2): 155160. 2杨 阳, 林广思.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 南方建筑, 72015(3): 5964. 3车 伍, 马 震, 王思思,等.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2): 812. 4刘应宗, 李 明, 金宇澄. 城市排水规划中雨水资源化问题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12): 9798. 5宋 云, 俞孔坚. 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07(8): 6470. 6住房城乡建

14、设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 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 47. 7仇保兴.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建设科技, 2015(1): 1118. 8车生泉, 谢长坤, 陈 丹,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 中国园林, 2015(6): 1115 9李素英, 王计平, 任慧君,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3): 377384. 10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11马建梅.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研究D. 南京: 南

15、京林业大学, 2005. 12卢 艳. 结合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以保定市为例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13金云峰, 周聪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研究J. 城市8规划学刊, 2013(3): 8692. Study on Rainwater Utilization of UrbanGreen Land System Based on the Sponge City Perspective Zhou Wei , Zhang Kai, Zhang Lijuan (Chengdu Huaxing Zhongzh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

16、td., Chengdu, Sichuan 610047,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rainwater solutioncannot handle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problemofurbanrainwater utilizationdue to fast urbanization.Under this background, sponge city has been raised as a new way to handle urban rainwater problem. Therefore,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 new-typeurban green land rainwater utilization pattern combing urban green land rainwater utilization system with traditional urban green land system. Key words: sponge city; green land system; rainwater utiliz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