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抗震救灾,众志成“博”在大地震的那几天,每一分钟乃至每一秒钟都有人在地震的废墟中死去或者活来。 一线之间,生命的脆弱与生命的顽强,分置两边。 事实上每一天的每一分钟乃至每一秒钟都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生与死的直接对抗如此集中,并以一种类似“现场直播”的方式呈现,因而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天底下最最朴素的一条真理,却也是最最容易让人淡忘的一件事。 当为了生存那些瓦砾压身的人甘愿接受截肢的时候,以失去四肢换取生命延续,生命价值几何可想而知除了生命,还有什么能让人如此义无返顾甚至有些从容轻易抛弃自己的手脚? 我们曾经很在意很在意的那些东西,现在看
2、来真的没那么重要;我们曾经很投入很投入的那些事情,现在看来也真的没那么必要。 一场足球比赛的胜负结果,很重要吗?为一场足球比赛的胜负结果破口大骂,有必要吗? 明星绯闻八卦的真假,很重要吗?废寝忘食追捧明星,有必要吗? 名与利,很重要吗?为贪图名利至亲情不顾,有必要吗? 想来,人一生的意义,无非就是最终认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什么是有必要的” 。 2多少有些遗憾,在这一点上, “死亡”一跃成为了“最好的老师” 。 活着的我们不应该辜负这位“老师”数以万计的亡灵堆砌而来的 摘编自董路的 BLOG 关于地震的孩子 (一) 当我把目光从学校转向震区中的家庭时,我看到的是用弯曲的身躯保护孩子的同样
3、的死亡姿势。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镜头 一个年轻的妈妈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掀起,已经没有呼吸,但双手仍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的女婴,正含着妈妈的乳头在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妈妈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的对照。 另一个年轻的妈妈双膝下跪,双手撑地,向前匍匐的身体已被压得变了形,身下躺着一个三四个月的男婴,包裹婴儿的小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屏幕上是妈妈留下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在一处废墟中,一个男子顶着断梁,身下是一个老妇,老妇也是俯身向下,双手紧紧地搂着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小女孩还活着,而父亲和奶奶都已经死去。 人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割不断的是对孩子的爱,平凡的
4、父母3在此时见其伟大,温馨的亲情在此时见其悲壮。 (二) 现在,我要对灾区的孩子说几句话。 孩子们,你们中有一些人成了孤儿,有一些人成了伤残,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同伴和家园,你们全体的心灵都刻下了创伤。在生命的早年,你们突然遭受了巨大灾祸,你们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你们毕竟活下来了,你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你们要相信,你们完全有好好活下去的理由和条件。 你们要相信今天的中国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这个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心、行动能力和人道主义精神,值得你们予以信任,会对你们负责到底的。 你们要相信人间的爱。那些为保护孩子而遇难的老师和父母,他们所保护的不只是自己的学生和儿女,也是你
5、们。他们对孩子的爱同样存在于活着的许多大人身上,许多你们不相识的大人已经在心中把你们唤作自己的孩子,随时会向你们伸出保护的手臂。 你们要相信时间是最高明的医生。你们长大了就会知道,苦难是人生的寻常遭遇,它阻挡不了生命的脚步。随着时间推移,一切伤口都会愈合。如果你们足够坚强,苦难的经历还会成为你们的精神财富。 你们要相信你们自己。你们正处在生长期,你们身上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任何灾难打不败的。犹如一场冰雹袭击,有一些嫩苗被打死了,而那些幸存的嫩苗仍将茁壮生长,你们就是幸存的嫩苗。 4孩子们,我相信你们,你们一定会好好活下去的。 摘编自周国平的 BLOG 我没有想到, 这些日子会流下平生最多的
6、眼泪。 我没有想到, 十几亿人会同时守护生命的高贵。 我没有想到, 深深牵动中国千家万户的, 是废墟下几丝微弱的呼吸。 我没有想到, 最终驱除外界种种误会的, 是中华民族自然本性的透明呈现。 在全民悼念的汽笛声中我暗暗自语: 如果能有十个轮回, 即使再有地震海啸, 我选择投生的土地, 一定不会改变。 大善中华, 5感动天下。 摘编自余秋雨的 BLOG 朋友们关于捐款的观点使我反思,因人们思考差异很大,有的人喜欢从效果上考虑,有的人喜欢从动机上考虑,事实上,我以为“动机论”过于武断,你以为别人只是自我满足,其实自我满足中也可有很多高尚的内含,人类的自私自利可令我们自我满足,对于气质不同的另一类人
7、,自我牺牲精神、正义与同情心同样也可使人满足。 有时候,提出问题的质量决定着回答的质量有人问,人们为何捐献,为何有人呼吁多捐? 我想问的是:人们为何不捐,或少捐?对于捐献的多少,我们能否达成一个大家大致同意的标准?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捐款?我们用捐款来干什么? 一般来讲,人们一旦执行某一种行动倾向,有时不得不放弃其它倾向,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解决主要问题我认为问候关切灾区人民都很好,更好的是捐一点钱,最好是多捐一点。 我认为有关捐款的讨论最主要的矛盾来自道德层面,事实上,我们在网上现在争论的很多问题,在更发达的文明或经济体中已形成定见,所以很多争论在我看来只是因为人们得到的信息不够。 我认为,对
8、于像我这样的对灾区人民帮不上忙的人,捐款是一种可衡量的标准,我不相信不停地痛哭与祈祷可助灾区人度过难关为清楚地表达我的观点,我必须要描述某种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建立标准。6我把标准建立在捐款的比例上,为的是清楚明白,不然大家永远说不清谁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分不清先进及落后,这样没有激励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的后果我们早已领教,我相信人多是自私的,能做自我牺牲的人是很少的,这里不必再说了。 我以为,我们无法与另一个人去比较同情心或是善意,更无法与别人比较谁更正确,在个人趣味的抽象讨论方面,这种比较也没有必要。但在具体行动上,我们是有目标的,那就是救灾,高质量的救灾,我们也是需要标准的,标准可以使我们
9、做出更合理的行动。不然,我们简直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我们什么也不做甚至更正确,但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不切实际。 很明显,使用我的标准,即捐出个人资产的几百分之一,我们的捐款数量会放大十倍。 很多比我穷的人捐的比例要比我大,在道德上,他们使我处于劣势,如果他们指责我捐得少,我完全同意,我很认同他们在道德方面比我优越,我极敬佩他们的义举,他们对灾区人民的贡献比我大,当然,我也可以使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那些比我富有或与我同一经济水准的人这标准使起来很方便,也很明确。 这个标准完全是我个人的趣味,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我从未想到把这个标准强加于人,我只说我认为这样较合理,有望解决问题。 我以为,一个作
10、家有责任说出他所能理解到的真实,并力争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观点。 摘编自石康的 BLOG 7汶川地震发生后,谁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答案只有一个:中国 80后。 抗震救灾,由解放军、武警、消防员和志愿者构成主力军。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年龄在 20 多岁,是实实在在的 80 后。这些 80 后在震后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拯救他人生命更光荣的事了。从这个角度说,在今天地震后的中国,没有比 80 后更光荣的年龄段了。 汶川地震,是对中国 80 后的一次检验。此前,人们特别是长者对于80 后疑窦丛生众说纷纭。向灾区空降跳伞的,是 80 后。徒步急行军向灾区挺进的,是 80 后。解开警服给灾民婴儿喂奶的,还是 80 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告诉国人,80 后是伟大的一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是真理。 80 后作为未来的国家领导人领导中国,也是迟早的事。通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我们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摘编自郑渊洁的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