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漫谈古代的长随古代的官员到一方任职,人生地不熟,面对着队伍庞大、精通各种关节、操持当地政务的六房书吏和四班衙役,必须打点起十二分精神认真负责对付。弄不好,一旦长官的举措妨碍了这帮人的财路,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长官设个套,挖个坑。所以,任何官员,少不了警戒提防之心。而长官用来监督牵制吏胥的,主要是长随和师爷。 按照赵翼廿二史札记 “长随”条的考证,在明代,长随本来是那些跟随大宦官的小宦官,就像金庸小说中冒充小宦官跟随海老公的韦小宝那样的角色。到了清代,长随成为对官员跟班的俗称。 “今俗所谓长随,则官场中雇用之仆人,前明谓之参随。 ”清代长随的身份,是长官的私人雇员。这种私人雇员,有可能是来自
2、家庭仆人,但更多的是来自熟悉行政情况的官场油子。因为家仆虽然忠心耿耿,但多数不了解官场运作。而长随需要熟悉衙门的各种成文不成文规矩,尤其是要熟悉拿不上桌面的行情惯例。比较老实的官员,往往依赖于同年相好、乡梓前辈以及座师恩公给他们物色和推荐长随。长随的好坏,对官员影响极大。 长随是官员的私人跟班。州县长官到任时,要提防书吏和衙役,可以依赖的就是长随和师爷。师爷的主要作用在于出谋划策,长随的主要作用在于监控吏胥和行政执行。他们虽然被吏胥尊为“先生”和“二爷” ,但不属于官方雇员,仅仅对主官个人负责。由于长随是事务性的,所以比师爷人数多,一个知县,长随少则一二十,多则上百人。如果说吏胥2构成官府的“
3、外衙” ,师爷和长随则构成主官的“内衙” 。从汉代开始的“中外朝”格局,至此渗透到政权末梢。 长随中最主要的,有负责把门的司阍(或称门上),负责文书签转的签押(或称稿案),负责保管和使用印信的用印,以及司仓、管厨、跟班等。有的还有公堂值勤的值堂,负责通讯的书启等。由于长随是主官的亲信,而主官往往要提防六房书吏,所以,时间一长,长官就会委派长随掌管书吏事务,如负责税收的钱粮,负责监所的管监,负责驿站的管号,负责杂税的税务等。长随的职能有:监督进出衙门的人员,通禀来客来访,充当州县长官与书吏衙役的中介,收发公文并监督公文处理程序中的各个环节,监督案件审判的准备情况,参与案件审讯,处理审案琐务,监督
4、狱卒和囚犯,查看税册,解送税款和漕粮,监管仓库和驿站,办理相关杂差等。 “长随非在官之人,而所司皆在官之事。 ”(徐栋辑:牧令书卷四)总之,长随一方面协助处理日常公务,以减轻长官负担;另一方面协调衙门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关系,监督吏胥运作。长官须臾不可离开长随,他们没有“上下班”的时间区分,这也是长随得名由来。 官员任职期间,对内,要依赖长随对书吏和衙役形成监督牵制;对外,要靠着长随建立关系网络。一般来说,长随是主官信赖之人,主官用长随监督书吏衙役,执掌官印。处理公事,同时由长随负责地方的士绅联络和官府的迎来送往。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存心腐败的官员来说,没有一个中高级官员会亲自受贿,长随的贿赂中介人
5、角色不可缺少。所以,凡惩治腐败,往往要从长随身上打开缺口。 长随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对长官的忠诚程度至关重要。尽管作为私3人雇员,长官对长随要比吏胥更信任,但是,也不得不提防着长随坏了自己的事。而且长随坏事,要比吏胥对官员的伤害更大。所以,头脑清醒的主官,同长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长随的职业神叫作钟三郎,这位纪大才子判定这个钟三郎就是“中山狼”的谐音,由此也可看出官员对长随的一种下意识恐惧。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汪辉祖,在谈到衙门人物品德时,把幕宾排在前列,吏员次于幕宾,而对长随简直深恶痛绝,称其“罔知义理,唯利是图,倚为腹心,鲜不偾事,而官声之玷,尤在司间”(学治臆说
6、用人不易条)。明清还有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票号推荐长随。票号玩的是钱,官员玩的是权,权与钱的结合点就是长随。明清的票号,不但向商家放贷,而且向官员放贷。不但向现任官员放贷,而且向候补官员乃至延伸到在读秀才放贷。这种贷款的收益如何,全靠票号掌柜的眼力。穷秀才没钱读书,那些慧眼识英雄的票号掌柜,把宝押在穷秀才的未来发迹上,资助他读书科考。这种资助不算放贷,当事人如果一辈子出不了头,资助就打了水漂。至于候补官员以及现任官员的放贷,那是没有这种风险的,所以就纯粹是生意。票号放款给某人捐个官职,帮某个现任官员渡过银钱难关,这是铁定有收益的。而收益之一,就是票号有权给当事人推荐个长随。这样的长随,
7、自然就成为官商勾结的关键环节。 长随的自身利益,同吏胥有一致性。他们的收入,主要是同书吏衙役分享规费。有些规费属于长随独占,如门包。另外,长随常常从所经手的款项中克扣一定比例,替长官收礼时收取“小费”等,这些都有惯4例可寻,只要不出格无妨大局。州县用长随监督吏胥,而长随与吏胥勾结往往又是他自己的收入来源。所以,长随又经常同吏胥伙同起来欺骗长官,这才是长随可怕的地方。为了防范长随与吏胥勾结,有的州县长官甚至规定:长随不准与吏胥交游、饮酒和赌博,一旦发现哪个长随同六房书吏及四班衙役称兄道弟,那肯定立马让他走人。即便长随没有丝毫不端,除了个别亲信家人,一般也只能跟随长官一任。这固然有官员防范长随熟悉
8、了官场弊窦而为害几率增大的因素,也有长随自己见好就收的因素。有些从一开始就心怀鬼胎的长随,往往使用虚假身份名字。跟随的长官任期一满,马上到另一地方换个姓名重新开张。正如阅微草堂笔记所说:“州县官长随,姓名籍贯皆无一定,盖预防奸赃败露,使无可踪迹追捕也。 ”有些长随,在跟随主人的同时,暗中记录主人的种种隐私,厚道一点的用这个来防身,奸邪一点的用这个来讹诈主人。当然,多数长随对主人是忠诚的,但长随出事对官员的伤害太大,所以,官员往往会把长随的鄙劣作为前鉴。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许多长随害人的例子,实际上就是出于这种心理。从明清的官场推断,大多数长随还是能得到官员信赖的。否则,长随与吏胥之间的监控
9、关系就难以运作。 在长随中,门房和签押是关键岗位。所以,清朝的学治一得强调“司闻者须老成压众之人” 。其他长随,各有自己的职业规范。长随自己的抄本各行事件(即经验总结性的工作手册)称, “司阍之职,要知世道交接,律例稿案明悉。言语吩咐,不亢不卑。事分缓急,量其轻重,察其大小,须要井井有条。如官府新到任,即细查阅地界远近、村庄疏5密、民情风俗。熟悉于胸中。土役何人妥当,士绅谁兴利除弊,访查明确,以备不时之用。 ”稿案、钱漕要弄清与户房刑房打交道的种种关节,负责对外联络的执帖更要弄清与长官有关的各种外围信息。所谓执帖,就是专管“名片”的公关秘书。他们要收集当地的乡绅情况,了解上司衙门的往来关系,编
10、制出长官必须送礼道贺的“百寿图” ,以备联络。掌管印信的签押,则更是政事中枢, 学治臆说称,门房和签押这两个位置在长随中最为重要。 “此二处官之声名系之,身家亦系之” 。陋规中的“心红银” ,本义就是盖印的用费。至于贴身跟班,主要是打点伺候主官个人,则比门房和签押的重要性要稍逊一筹,但也得聪明伶俐。 “虽在门、印之后,而未曾在办公之列,亦须练达勤能、聪明机警之人方能胜任。 ” 袁枚子不语中记载,淮宁知县华雍,派长随张荣去接待一名钦差。张荣花了上百两银子安排公馆;结果钦差临时调整行程没来,刚好江西巡抚阿思哈被革职拿问路过,张荣就自作主张代表长官接待了阿思哈。事毕回来报销,华雍骂他多事,师爷指出张
11、荣的做法不过是为报销找个名目。但钱已经花了,只好认账。不料,阿思哈重新起复后担任山西巡抚,华雍恰好又转任山西。当年阿思哈落难时张荣的接待,成为后来华雍飞黄腾达的契机。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谈判中,钦命大臣是伊里布和耆英,而实际谈判人员是伊里布的跟班家人张喜。按照史家的说法,张喜在接待应酬、察言观色方面精明强干,面对懵懂无知的外交事务,他一心想的是为主人争面子,善于打小算盘,却把非常重要的领事裁判权拱手相让。张喜的经历,一方面反映出长随的重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旧体制的落伍。 6传统中国的州县衙门,在长官的统领下,吏胥幕随四种人物,互相牵制,形成一种十分精细的运作方式。由此而生成的官场习俗和惯例,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都失之于肤浅。掌握其中的窍道,则能够对“中国式管理”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