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梦彩纷呈显情致梦,是人的心理现象。在作家笔下的梦,异彩粉呈,各显奇巧。或刻划人物,或渲染气氛,曲传情致,令人神往。王朝闻在谈人物的心理描写中说:“梦是心理的形象化了的反映,是现实的一种化了妆的反映,也可以说是现实在意识上的一种改造。 ” 纵观文学作品中关于梦境的描述,仔细探究起来,可有以下一些作用。 梦能凸现事物的特征,营造审美氛围。如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几节: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长,/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啊,是梦境呀,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 这里,为了写出林山水之美,作者避开了人们常用的具体描写和实物作比喻的手法,
2、以写梦幻之美来独辟蹊径,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迷人的情调,营造一种使人觉得新颖而亲切的审美氛围。 又如鲁彦的散文听潮中写海睡时,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这些话从侧面渲染了大海的梦境,既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幽静,又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和平的愉快的神秘”的审美氛围。 梦可以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主题。如鲁迅阿 Q 正传第七章革2命中有一个情节:阿 Q 宣布革命后,飘飘然回到了土谷祠,躺在那里做他的黄粱美梦,内容之一便是“讨老婆”: “赵司晨的妹妹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子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
3、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了。 ” 这段文字对阿 Q 的革命目的作了解释。根据原作,我们还可知道阿Q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地位极低,他人格和精神上忍受着种种屈辱和不幸,心里已经变态,连娶妻生子的念头都被压抑在梦中,只能在梦中得以满足。这一“梦” ,不但写出了阿 Q 变态的性格心理,还揭示出封建势力摧残人性的反动本质。 再如杨沫坚强的战士中俞淑秀从梦中醒来后“欢喜地”向林道静说的话:“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 “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 ”这一“梦”令她“欢喜” ,是因为她渴望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得以暂时满足,这表现她天真活
4、泼的性格,也暗示了反动统治者不得人心,必将跨台,人民一定会胜利。 借梦境来对应现实,从而获得最佳审美境界。披着梦幻的风衣,飘动着想像的灵光,这是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之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入梦”“梦游”“出梦”为线索。诗人在梦游仙界时,忽儿飞渡镜湖,月光临照;忽儿拾级登山,天鸡晨啼;在山回路转时,忽见迷花倚石,飞湍龙吟,电霹山崩;又在迷离恍惚之中,忽见云中神仙,纷纷而降下。梦中说梦,幻而又幻,令人惊讶莫测。全诗以梦幻式的奇想,构成绚丽的诗境。诗人借助梦境就3是为了对应现实。梦境写得越美,就更能衬托出当时现实的丑恶。所以当诗人梦醒之后回到现实,他又愤慨人生之不平,喊出了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借梦境获得达到生活彼岸的希望。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弗洛伊德说:“梦因愿望而起,梦的内容即在于表示这个愿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想像的艺术飘游在梦幻的海洋里,它往往给人以达到生活彼岸的希望。蒲松龄的聊斋中的促织 ,写成名的儿子梦见自己变成蟋蟀,奋力与别人的蟋蟀相斗终于胜利成功,使父亲免遭罪罚。鲁迅先生说得好:“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以后无路可以走。 ”“所以我想,假如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是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见娜拉走后怎样)当成名全家走投无路时,是儿子这个“目前的梦”给全家解了救。事实上,在直觉的意识中,再没有比梦更有
6、助于艺术的完成了,因为它充满了美和希望。所有的命运捉弄,焦急的期待,突如其来的苦恼,都会于昙花一现中梦出希望。 借梦境“向人显相” 。德国尼采引用汉斯?萨克斯在名歌手中所写的诗:“相信我,人的最真实的幻想,是在梦中向人显相。 ”在平日,一些不便说的话,难以表明的观点,往往可借梦境来表述。鲁迅的狂人日记第八节写狂人在进入梦境时,忽然见到一个青年走来,便与他展开了一场“吃人的事对吗?” “从来如此对吗?”的论争。狂人理直气壮地回答了这个自己深思熟虑的问题,从而表现了他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梦往往是平日“所思”的同光折射。 “狂人”在梦中与封建卫道者的辩论,正是他日夜研究吃人历史所
7、引起的。作者就4是借这个梦“向人显相” ,即把主人公“最真实”的思想坦露在读者面前。借梦境抒发理想和强烈的追求之情。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里所说的“梦” ,就是指年青时候的理想。当时理想不能实现,后来鲁迅回忆起来,就如梦幻一般,所以称之为“梦” 。细看起来,便会知道呐喊的来由,起因于年青的时候提倡文艺运动的梦,而这个梦,是从“走异路,到异地”去学新学和因信仰维新而学医这两个“梦”连续变迁而来的。可见,这三个“梦”是有连续性的,都写出鲁迅年青时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思想发展的过程,表现他爱国主义的理想光辉。 再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
8、也是通过一个美丽的梦境,表达了她对乳儿“幸福命运”的祝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一个为他人儿子哺乳的下层妇女,倾注这样深厚而真切的爱,这是多么纯洁而崇高的心灵,多么美好的理想追求。如此这般的梦境描写,足见作者借梦寄情的用心。 借梦境可以表现作者感情的升华,揭示文章的主题。杨朔的荔枝蜜 ,以赞美荔枝蜜的甜香和蜜蜂的辛苦酿造,热情歌颂了勤劳朴实的农民。作者抒发这种感情,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于一波三折中把情节层层推进。对蜜蜂,感情上先是“疙疙瘩瘩” ,到“不觉动了情” ,再到
9、“不禁一颤” ,发出由衷赞叹,最后由物及人,终于连做梦也“梦见自己5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是因为作者为蜜蜂那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精神所感动,这是积蓄已久的感情的喷发。结尾安排这样一个“奇怪的梦” ,正是作者感情升华所致,看似突兀,实则是神来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梦能表现寄情最深的向往和眷恋。冰心晚年创作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中写了这样一段梦境: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 。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啊?”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 ,我一定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
10、剪子巷。 ”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到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自己:“这是谁啊?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 对梦事的叙述,冰心采取了适合幻景的笔调,清澈而柔和。而“黄土铺地” 、 “作揖” 、 “请安” 、 “洋车” 、 “褂子”等几个词语,将读者一下子就带到二三十年代京城的胡同里,看到“黄土铺地”的中剪子巷。梦话“我要回家
11、,回中剪子巷” ,一句简简单单地话,却流露出了复杂的情感。家是倦游者的情感归宿,经受了深刻挫折感的人最需要回家的温馨。数十年的人生征途后,90 高龄的冰心萌生这种强烈的愿望,是不难理解6的。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兄弟之情,陪她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解与追求,都从这里生根发芽。她曾在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中写道: 故乡没有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由此可见,与其说冰心向往、眷恋的是一个具体、世俗的家,不如说她向往的是那段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激情岁月,眷恋的是一股股洋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 梦中的“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到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走也走不到的中剪子巷,无疑寄寓着作家深深的向往与眷恋、失落和无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里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潜意识心里的自我表现,它反映的是人们“被压抑的满足” 。许多作家对梦的成功描写与运用,能使作品锦上添花,给我们读者的阅读和写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