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开“备课”的尴尬局面面对备课,有人觉得很烦,烦的是检查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觉得很累,累的是就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有人觉得很怨,怨的是“我的心思谁能懂,想改变你真的好难” 。造成如此尴尬局面,我想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暂且抛开不谈,假如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做出怎样决定呢? 要制造,还是要创造? 谈到制造,很自然就会想到工厂里的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产出统一规格的产品而辛勤工作着。而有些教师就是在干着这样的活,把教参当作了模具,一字不漏地“生产”着备课。不过这样的备课倒是栏目填写齐全,内容详尽,如果字迹再写得漂亮些,说不定还会得到领导的表扬。这种备课就如同干干体
2、力活,无需动脑,与工人不同的只是将“器械”换了“笔头”而已。难怪乎有些教师把备课本当作废纸卖,一点儿也不心疼。而创造可就不同了,它是要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的。备课的过程是不断钻研教材、反复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一个人的备课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可以折射出他的教学理念,呈现出他对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着他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脑力劳动啊。当这种劳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成为教师努力奋斗的明确目标时,备起课来自然也就常写常新,与时俱进了。 2要共性,还是要个性? 由于长期以来有些学校对备课的要求相对片面,相对固
3、定,没有给教师留下一点展示个性的余地。比如说格式要统一,内容要详尽,步骤要清晰。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给出答案都要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教师的备课总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教学本身就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它最反对程式化的东西。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应该先从备课起步。因而在备课的形式上,我认为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可以精雕细刻,也可以提纲挈领;可以单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图文相结合;可以由个人独自设计,也可以同事共同合作。总之,只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你就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尽情地去发挥,潇洒地去创造,从而备出个性,备出新意,备出风采。
4、 要反复,还是要反思? 有人说:“备课就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般教师的分工相对固定,总是在几个年级之内进行“小循环”,过不了几学年,又要重头再来。因而有些教师就会照抄以前的备课,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反复复。殊不知教书育人不是种同一品种的大棚蔬菜,而是养花。种同一品种的蔬菜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浇水、施肥、锄草、杀虫,但是养花不是简单的劳动,是充满智慧、富有创意的耕耘。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底下;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只有了解它们的秉性,才能把花养好,才能开出色彩缤纷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稚嫩的花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能反复用相同的方法去教学吗?因而此时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
5、反3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来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备课,不断地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学生的发展以及自身的专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不断反思其实就是在不断成长,成为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而同样可以断言的是,那种“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课相似”的教师,肯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要抛弃,还是要扬弃? 在很多人看来备课几乎已蜕化为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大大地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这样“无用功”早该抛弃了。曾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平时每次备课至少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更长,一学年下来至少要在备课上花费近一半时间。更何况备来备
6、去还是那些“老面孔”,自己早就心知肚明了。要是把这些时间花在教科研上,效果会好得多。其实冷静想一想,备课确有备课的好处。众所周知,教师备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情,备学法诸多要“备”的内容于脑中起初常是混乱而无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对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深刻化,才可能在授课时“成竹在胸” 。因而我们面对存在着种种弊病的备课应持“扬弃”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例如备课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备课要突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备课设计要大胆创新,不迷信教参和教案集。教师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从中得到启发。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创新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备课时要多考虑几种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多设4计几种应对措施,以免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而措手不及。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编 / 郑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