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929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1引言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思想,它们同所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紧密联系。 “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淑诡可观” 。神话与宗教不可分, “神话从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 , “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 。神话和宗教都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对环境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状况下, “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将某种超越人类的力量作为依托和精神归宿。 一个民族在创造自

2、己的神话与宗教时,常把与自身的生存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力环境,当作首要征服与支配的对象。原始人类通过辨析、利用环境,最终形成满意的栖息地模式,即理想景观的原型。正是在环境适应过程所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深处的理想景观模式,引发了神话与宗教中关于“神境” “仙域” “乐园”之类的直观思辨,进而附会了一整套基于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解释体系。 2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的模式特征 2作为一种对于居住环境的最高期望和美好理想,每种文化都对理想景观有独特的理解和想象,各民族神话中理想景观可抽象化为四种模式:仙山模式、城堡模式、乐园模式。 (1)仙山模式。中国神话两大源头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境域,

3、以昆仑山、蓬莱三山为代表。传说中的悬圃、姑射山、花果山,以及佛教中的须弥山等都屑这种模式。据山海经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岗之岩”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丹水,饮之不死” 。 列子?汤问对于三山(五山)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山之间相去七万里” 。由此可知,无论是传说中的昆仑山还是三山(五山),都以强调空间隔离为主要特征,侧重于体现山体的高峻与隔绝。 (2)城堡模式。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理想景观模式,以诸神聚居的奥林匹斯山为代表。奥林

4、匹斯山“位于希腊群山中,是凡人无法攀登的峻峭之山” ,气候适宜,长满奇花异草,诸神在那里享受着幸福。主神宙斯居住在陡峭的峰顶,其余诸神居住在各峰之巅,都居于空间重要位置,强调对制高点的占有和视控点的控制。 (3)乐园模式。基督教圣经故事中的伊甸园反映了西方人对于理想景观的理解。伊甸园“长着各种树木,既悦目,果实又可充饥” 。 “河水滋润,四条河流环绕” ,有“上好的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宝3石” “Eden”(伊甸)是花园和乐园的合称。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对于“天园”的构想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对于理想居住地的构想。天园里有四条河流, “水河,水质不腐” ,还有乳、酒、蜜河, “有清凉的树荫,随处都

5、有果树” ,那里“有永恒的庇护,纯洁的配偶” 。它们都强调园内的布局之美,侧重于园子的赏玩休憩功能,是适合人类居住游玩的乐园。 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状况下,为了补偿现实生活境遇中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心理和生理需要,对理想景观有一些趋同化的期望,并多集中于生存层面:理想景观应是适合居住的乐园,在结构特点上强调空间位置隔绝,可满足人的一切生理和物质功利需求。同时,上述景观模式在结构和资源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这其中包含着深层的意义文化内涵,它与各个文化定型时期的自然环境、地理要素息息相关,源于各民族的生态经验和文化适应。 3理想景观模式异同的文化内涵透视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都处于高山和海岛之

6、上,但在现实生活中,高山和一些海岛并不具有生存优势,它们之所以能被人类当作“神境仙域”的所在地,则应从深层的文化影响方面进行解释。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先民产生了山水崇拜。山林是食物来源,山洞是人的庇护之所,满足了原始人的生存依赖需要,使山岳具有了神圣的威力。山的高不可攀、神秘、不可知,使其充满一种神圣感;另一方面,由于山4的高度与天接近,先民以为那里应是神仙的居所。水是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生命的存在能产生强大的自然威力;同时水的深不可测以及形成的雾、风、雨、雪等现象,使水具有了神秘性,导致灵水祟拜。诚如茅盾所指出的:“原始人民对高山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迷信,以为顶上必是神们所居的

7、。希腊神话说神们聚族于奥林匹斯,北欧神话说神们聚居于阿司加尔,都和中国说昆仑乃天人济济,不可具记 ,是同一思想。 ” 昆仑山、蓬莱三山的高大、神秘是其成为“神圣之山”的基础。先民通过想象使其具备了理想的仙居环境,昆仑山周围有神水;蓬莱三山位于海中。这种神山和大海结合的景观模式,呈现出水围山绕样式,山上植物和建筑俱全,是个安全性强、生态环境特别优越的生存空间。这种模式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园林建筑中“一池三山”的景观格局。 由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积淀,不同文化理想景观模式的特点各有不同,中国的理想景观模式偏重于“围合” 、 “隐匿” ,是一种依恋于自然的模式;以希腊文明为起源的欧洲文明,喜好对自身

8、建筑的“炫耀” ,注重制高点和视控点的掌控;伊斯兰文明的理想景观无不特别浓墨重彩地描绘绿荫树木和流水。这些文化在景观理想上表现特征的不同,源于早期的生,态经验和文化适应。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周代是它的文化发展的一个定型时期。周部族在文化定型时期主要在以岐山长安以西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为活动地域。这一地域,南有秦岭山脉,西北是黄土高原,是一个庇护性5和可捍性很强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夏季雨量充沛,日照强,热辐射多,利于农作物生长。由这一时期的生态经验和文化积淀来看,围合的、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值得依恋和信赖的,是一种可供藏匿和依恃的天然庇护所,因而中国先民的理想景观是一种依恋于自然的、藏匿

9、的、注重防守和偏于“内向性格”的景观模式。 欧洲文化发源于爱琴海区域,在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及沿岸地区度过其定型时期,随后扩散到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欧洲先民的生活场所土地贫瘠,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缺乏适宜农耕的土地和气候,没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天然庇护所,使栖息地的捍卫行为失去实际意义。因而欧洲先民没有支持一个集权社会的土壤和空间,稀缺的资源只能维持分散的小型城邦。这些城邦以占据制高点的城堡为中心,城堡是财富的集聚地。因而,欧洲先民注重对于城堡而不是对低生产的栖息地的捍卫。他们信赖的是人工构筑的城堡,是对自身力量的信赖,在没有天然庇护所可以依恃的情况下,炫耀自身的强悍和主动进攻更易

10、使他人感到震慑。因而,欧洲先民更强调对制高点的控制,偏好于向外扩张的战略,与之相匹配的是一种外向型的炫耀式的建筑景观。 创造伊斯兰文明的古阿拉伯人,早期生活在寸草不生的阿拉伯沙漠地带以及多风而荒瘠的高原,气候属严寒酷暑,极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唯有沙漠绿洲才是他们生活的乐园,沙漠地带的严重缺水和酷热,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于绿荫树木和河流的热切渴望,因而在古兰经的描绘中,人类的先祖可在天园中歇息纳凉,啜饮甘泉,遵守安拉意志的人死后也可进入天园,享受幸福。天园的设想是游牧的阿拉伯人从荒瘠6的沙漠迁徙到肥沃的两河流域后受古波斯园林的影响,同时明显地带有对理想化的沙漠绿洲的憧憬。 4理想景观模式的地理回归

11、 所谓“地理回归” 。是指人们将理想的价值世界投影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建构的一个可直接感受的、有形的、实体的“凡间天堂” 。现实中东西方的寺院、神庙、宫阙以及园林建筑等,都有神话和宗教传说中理想景,观在现实牛酌投射,是“仙域” 、 “乐园”在人间的地理回归。(1)理想景观模式在选址上的回归。中国,的理想景观模式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更偏好隐藏于屏蔽式结构,选址多在远离尘世的幽静之所。所谓“深山藏古寺” ,将人文隐迹于自然,风格相对平和、含蓄。一般会刻意对周围自然环境有所维护,这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乐园模式凸显出对水资源和植被的热爱,选址多接近水源和植被茂盛的地方。古城伊斯

12、坦布尔被称为“幸福之城” ,就是由于坐落于马尔马拉海的两岸,与水靠近的缘故。 城堡模式的选址多是在聚落的中心位置,建筑上表现其宏大,注重装饰,体现出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身的炫耀。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台地上,山势险要,从卫城内可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既考虑了置身其中之美,又考虑了从卫城四周仰望它时的景观效果,表现出了对于制,高点和视控点的强烈偏好。 7(2)理想景观模式在布局结构上的回归,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的山围水绕、 “一池三山”的布局结构,表现极为突出。最集中地表现在皇家宫苑的建造上:秦始皇建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了“神仙意境”的园林。汉武帝时

13、, “上林苑”建筑出现“一地三山”为主体的神仙意境。北京的“中、南、北海” ,南京的“玄武湖”等也是“一池三山”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沙漠荒丘,气候干热,是古伊斯兰城市无法逃避的环境背景,因而伊斯兰城市建筑多采取封闭式的形式。密集的聚居区多由封闭式的庭院构成。 古兰经中安拉为信徒们修建的“天园”风光中,街墙内随处是果树绿荫,水、乳、酒、蜜四条小河流注其中,这种造园结构对后世伊斯兰园林有极大影响:波斯人将绿荫树密植在高大的土墙内侧,这样既可获得独占感并能防御外敌,四条河流呈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这种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 5结语 神话传说中的理想景观是人类早期生存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

14、现实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理想景观模式,可追溯园林艺术的源头、梳理其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对现今的园林建设有极深的启迪意义。理想景观模式可应用在古建筑的修复保护中或仿古建筑中。在修复保护时,应注意“修旧如故” ,保持风貌原味。在仿古建筑的选址和结构布局的设计上,也可以以理想景观为指导,使其更具传统文化风味,使建筑景观8符合当地文脉和历史场景,塑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理想景观模式还可用在旅游发展上,可利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化开发,在旅游文化中对古代建筑进行讲解时加入理想景观的文化内涵分析,使其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游人在游览古迹时品味到文化之美,有助于提高游客的审美品位。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510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