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歌:稳中求进的 多元化格局回顾 2006 年的中国诗坛,诗评家吴思敬作了这样的小结:宏大叙事与日常经验、生活写作并存,新诗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趋向多元化。在 2006 年中,广大诗人不遗余力地在坚守民族诗歌品质,探索新诗的汉语语言、风格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涌现出了一批讴歌时代风貌、关注国计民生的好作品。 宏大叙事:传承民族精神 所谓宏大叙事,主要是指围绕重大政治和历史事件的写作及诗人史诗性写作的追求。2006 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广大诗人围绕这一段光辉的历史,遵循严谨的艺术规律,运用多种诗艺,奉献了一首首优秀的作品,如高洪波的组诗走过若尔盖 、张平的红原遐思 、黄亚洲
2、的行吟长征路 、熊召政的苏区诗记 、梁平的中国红 、马合省的苦难风流(2) 、辛茹的读一本长长的书 、何辉的长征史诗 、龚学敏的长征 、康桥的征途等,向读者展现了长征精神的理想之美、崇高之美。许多诗人在创作前带着追寻历史的巨大热情和感受长征的真挚愿望,重走了长征路,亲身感受了长征的艰难险阻,接受了长征精神的洗礼,并目睹了长征沿途革命老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故他们笔下的“长征”直白而真诚,是思想性与哲理性的思考,是一种“史” 、 “诗” 、 “情” 、 “思”相融合的精神向度,他们把人类2历史丰富而灿烂的精华,用近乎原生态的方式凸现出来,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情感描摹与理性反思的空间。 日常
3、经验写作:强化叙事和抒情 与宏大叙事同时呈现的,是日常经验写作持续走高,并有强化叙事、抒情的创作态势。诗人或在冷静的观察中客观描述生活场景,或实录人物对话纳入个人情绪与客观情景为一体,或设计戏剧性场景间接抒情写意,或还原一个生活细节以拓展疆域与情绪容量。如人民文学2006年发表了 81 位诗人的新作,其中组诗 33 组,总诗歌数为 341 首,其中日常经验写作的诗歌作品占有较大比例。在各种文学刊物上刊发的这类作品,将繁复而杂乱的日常经验织入精巧的表现方式,显示出一种葱茏的诗意。诗评家王士强评价认为,不少作品既有对世事万物的智慧体察,又有对个人内心生活的真切表现,把中西文化、历史和传统与个人具体
4、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显示出一种成熟而又浑然的大气品质。 此外,关注民生问题,是 2006 年诗歌的一个突出现象,诗评家王光明说, 诗刊 星星 天涯等刊物都曾发表过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表现农村问题、打工问题和社会底层生活问题等,并引发了关于“底层写作”的讨论。虽然有些作品看起来社会意义大于艺术意义,但诗人通过这些题材的表现,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寻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即强有力的现代季风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时空感性、家园意识,也改变着人的命运、灵魂和价值观念。 因为生活矛盾和复杂,诗中的情感和意识也就不再简单流于一些人3倡导的“批判现实主义” 。2006 年出现的一些“城市诗歌” ,就不是单纯表现人与
5、城市的抗衡性和疏离感,而是爱恨情仇的交织,突破了以往现代主义诗歌想像城市的陈规。而面对现代生活的浮躁与混乱,怀旧与反省的情绪和意识也在滋长,面对“日日新”的世界和快节奏的生活, “慢”也成为生命与诗歌的一种关怀。一些诗人正把往昔的世界和人生有声有色地放进视野。对此,诗评家沈泽宜认为,2006 年诗歌仍延续前两年的走向,正在进一步向现实、向人和人的命运走近,正在弥合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炫技型写作所造成的断裂。其次,一些优秀诗人已在思考现代汉诗如何与书写了三千年心灵经验的古典汉诗接轨,逐渐改变以往一面倒地向西方诗歌学习的局面。 网络诗歌:凸现好作品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
6、给诗歌的发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诗生活连接” 、“诗歌论坛” 、 “诗歌刊物”类各种网站 300 余家。值得欣喜的是 2006 年网络诗歌的确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就记者个人阅读而言,臧棣的“丛书诗” 、孙文波的“无关诗” 、清平的2006 年秋天的狗 、二十月的森林公园之歌 、杨铁军的比喻等,均有不俗的表现。网络诗歌或者说是隐秘于网络空间的字符,无论是褒贬臧否,都将大大方方地闯进大众的阅读视野。有评论家认为,真正的好诗歌作为文本,不会受到网络这种外在形态的干扰,应该重视的是网络诗歌写手在创作上容易导致平民化、口语化及对主题的消解与反讽,而不单纯是网络这种载体、形态。4针对当前网络诗歌创作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引导,会有“好诗在民间”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