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原因有:一是过分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成了字词句篇章的训练课,系统完整的语言被肢解成“零件” ,学生获得的仅是零碎的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二是刻意突出人文性,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学生获得的是理性的说教,形成的往往是“海市蜃楼”式的感悟。久而久之,语文课堂就成了枯燥无味的“分析课” ,或者异常热闹的“感悟课” 。 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是语言,是形象,是美感。语文教师必须心知肚明,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留住形
2、象,获得美的体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常态、朴实、实效的道路上来,不做好看的“绣花课” 。 一、语文教学简简单单,要顺学“多导” 语文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等要简简单单,一目了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学要简单而不是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那么简单、随意,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抓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统领整个课堂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为了他的尊严时,以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2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可搬不搬对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去品读、感悟劳动可以使人获
3、得尊严的道理。这样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实现教学的目标,使课堂结构紧凑,线索清晰。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自读、默读、标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产生联想;从而达到积累语言、补充文章空白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目标简明。这样教学目标简要科学、贴切、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实质性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二、语文训练扎扎实实,要凸显“多读” “语文”姓“语” 。 “语” ,就是说、就是读;学语文,是要靠个人“悟”的。要想“悟”的出, “悟”得深,就必须“读。 ”语文课上必须读,要书声琅琅。叶圣陶先生说:“第一是读,第二是
4、读,第三还是读。”他曾经把学生是否读熟课文作为评判一节语文课教学的成败。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听说读写,以读为基础,同时也要以读为目的。语文课离开了读,就不成为语文课了。初读做到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分清文章脉络;熟读做到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形象;品读做到赏析与反思、完善与修正相结合,将读写训练相结合,学以致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为了他的尊严的教学中,杨老师首先找准言语训练的切入点,几次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乞3丐,去感同身受,达到了“书如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如:“假如你是乞丐,怎样读出你的气愤?” “请同学们自已默读第四自然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
5、,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的空白处,你对哪一处感受最深,就重点写哪一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在学生朗读乞丐搬砖前的生气的话后,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 ”、 “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朗读;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乞丐搬砖时的心理活动。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写下自己思考后的感受。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训练的流程,
6、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世界巧妙地处理、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式的多元解读,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道,切实把语言文字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落实了语文课“以读为本”的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积累丰富多彩,拓展要“多样” 丰富语言积累旨在拓展中训练中优化,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教学为了他的尊严通过上述的自读、默读、评4读、引读、感悟读、想象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使内容理解感悟想象表达形成一条龙同时,在读课文中找出描写乞丐前后不一样的句子,并进行标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统观全文进行思考的能力,为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拓展资料。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教师通过范写名言的方法,引导孩子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及时补充相应名言的方法,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思维的方向、点拨评价学生的发言、激励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地读、充分地悟、投入地议;努力构建平等、开放、多维对话的模式,让课堂成为师生言语交际、互补双赢的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城郊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