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的前前后后2003 年 2 月 7 日,是我 48 周岁的生日。 这一天,我的心情阳光灿烂。我是属羊的,因为是我的本命年,70开外的父母特意从武汉赶到北京陪我过春节,其意是要为我“保驾护航” 。虽然我也已是年近半百了,但是父母双亲依然健在对我而言,真是莫大的幸福! 心情很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初二中午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 8 套一个电视谈话节目敬业是一种素质,心中不由怦然一动。讨论者说,这样一个近乎格言的结论是从近几年的“金鸡奖” 、 “金鹰奖” 、 “百花奖”等各类电影评奖中中年获奖者居多的现象中得出的。无独有偶,就在这天晚上,我又从电视中看到对失事的美国
2、“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 7 位宇航员的个人情况介绍,他们无一例外都是 40 岁以上的人,最年轻的 41 岁,年龄最大的 48 岁,其中还有几个孩子的妈妈。 “真正的美丽可能是在一个人成熟的时候” ,带着这样一种自我肯定的美妙感觉,我坐到窗前打开电脑,开始修改我和记者刘芳历时近两个月采写的稿件当心“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陷阱对所谓“中国第一月嫂”刘洁的追踪调查 (注:见报稿标题为: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 ,系夜班值班副总编辑樊永生所改,明显好于原标题) ,因为年前编辑部已经确定,这篇稿子一过春节就见报。 从 2002 年 12 月 11 日晚得到线索到 2003 年 2 月 12 日有关“中国第
3、2一月嫂”的五篇稿件全部发出,时间历经整整两个月。整理一下我的采访笔记,与刘洁有关的工作日竟有 31 天。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的日子里,我重新认识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心和责任。 “你们肯定受骗了!” 2002 年 12 月 11 日晚,我接到老谢一个电话。 老谢名为谢昌逵,是中国青年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位老记者,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任青少年研究室主任。因工作关系,我和从事青少年研究的专家、学者有些联系。老人在电话里讲述了一件让他感到疑惑的事情,问我能不能帮忙去北京晚报打听一下,报社宣传的这个人物有没有问题? 老谢告诉我,不久前他在北京晚报看到一篇很大篇幅的文章月嫂刘洁
4、,一时非常兴奋。文章介绍说,刘洁是一位从事早期教育并卓有成效的成功女性。20 年来,向刘洁咨询过育儿经的有 2 万多人,经她之手指导的孩子有 2000 多名,个个都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他打电话到晚报询问刘洁的具体地址,又不辞劳苦地从东城跑到西城实地考察,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极力推荐下,还掏钱买了一本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介绍刘洁育婴理论及实践的专著赢在起点中国第一本成功早教案例分析报告 。 该书的文字说明更加打动人:刘洁从事早期教育 20 年,是中国民间早期教育的创始人,中国最具实践经验的早教家,北京人在起点国际儿3童教育咨询中心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她是自然快乐育婴法的首创者,一手创造了中国早期教育史
5、的五项第一:中国第一个由医生下海当月嫂的人;中国第一个提出奥运宝宝 2049 培养计划的人;中国第一个创办母婴同步亲子园的人;中国第一个创办民间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人;中国第一个实施家庭早教实验的人。书中称刘洁为“中国第一月嫂” 。还说,美国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芝麻开门聘请其为首席科学顾问(中国) ,称她为中国最有经验的早教科学家。 老谢说, “9 月 19 日,我迫不及待地带着儿子、儿媳和刚满月的小孙子一同上门请刘洁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在交完 5000 多元的费用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去过两次,看见她只是把小孩的手抻一抻,拽一拽,就算服务过了,不知这样服务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越到后来越觉得
6、有些问题,要找这个人都很困难了。 ” 因为第二天我要去全国政协礼堂参加“关注中国义务教育”的会议,我对老谢说:“这样吧,你有什么材料,让你儿子后天下午送到报社来,我看看后再说。 ” 12 月 13 日,北京天空的云层很低很暗,风嗖嗖的,一场几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雪即将来临。 中午 1 点左右,将黑色大衣的领子立起来挡御风寒的小谢,快步走进报社大楼。此时他的心情和这天气多少有点吻合,沉重而压抑。 在我的办公室,他拿出一本封面印有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推荐的书赢在起点和几份颇有影响的报纸(上面都有整版介绍刘洁的文章) ,用一种疑惑的口气小声问道:“难道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推荐是4不可信的吗?难道报纸上刊
7、登的文章是不可信的吗?” 在快速翻阅了几份报纸后,我起身对小谢说:“你们肯定受骗了!” “你怎么就能下这样的断言?”小谢似乎还有点不信。 “很简单” ,我拿着几份报纸对比着说, “你看,几篇稿件见报的时间挨得特别近,几乎是前后脚;第二,主人公同是一个人,文中所用的材料、所引用的例子基本相同,大段大段的文字甚至是完全一样。如果是记者采访,即便是同时采访同一个人,不同的记者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材料组合。 ”我在新闻行业已 20 多年,新闻纸上的一些小猫腻还是能一眼看得出来的。 我决定安排记者开始调查这件事。 意外发现“中国第一月嫂”在温州遭尴尬 12 月 21 日是周末,北京漫天大雪。 在友谊
8、宾馆参加完青年计算机论坛(YOCSEF)的活动后,我便带着从青海来的新记者刘芳按照赢在起点提供的地址寻找“北京人在起点国际儿童教育咨询中心” 。天冷路滑,刘芳小心地搀着我,在车公庄大街踏着白雪来来回回走了 3 遍,才在路的西头寻找到门面很不起眼的月坛少年之家。 在传达室,我们见到了正在值班的少年之家副主任赵仪杰,方知原来设在这里的“北京人在起点国际儿童教育咨询中心”现已搬走。在仔5细看过我们的证件、弄明我们的身份后,赵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地说:“刘洁这人可是一个国际型的巨骗,好像她在上头有人,还没有谁治得了她。 ” 赵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刘洁与少年之家合作的几年间,如何耍无赖,至今未付一分钱房租、如
9、何私刻公章伪造假合同,对簿公堂时竟敢当面欺骗法官、最后刘洁如何被法院强制执行,这才搬离少年之家等情况。最后他长舒了一口气说:“刘洁这件事对我们是个教训,请神容易送神难呐,尽管这一件事使我们单位无辜损失了几十万(注:双方原先合同是少年之家提供 3 间教室,刘洁租用 8 年,付 140 万租金) ,但我们也认了,不然的话,将来还不定发生什么事呢?把刘洁送走了,我们也轻快了。 ” 从月坛少年之家出来,我们又找到甘家口大厦斜对面的华德商都,听说这是刘洁新搬入的办公地点。好不容易打听到刘洁在 618 房间办公,却发现房门紧闭。听隔壁公司的小姐介绍,刘洁处的两位工作人员刚刚乘电梯下楼办事去了,我们赶紧追出
10、来,在大门前碰到欲打车去邮局发货的一位工作人员,她告诉我们:“双休日刘洁一般不过来,有事你们直接往她家里打电话。 ”她把刘洁家的电话写给了我们。 尽管我没见过刘洁,但老谢的遭遇、赵主任介绍的情况,使赢在起点作者笔下的这位“天使”形象在我心中已大打折扣。我很想找白岩松亲自问问:你了解刘洁吗?你对刘洁的推荐是负责任的吗?而且你负得了这个责吗? 晚上 8 点左右,回到家中的我立即给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组的一6个朋友拨电话,请她帮助联系白岩松。 仅仅几分钟,电话就回复过来了。朋友告知,白岩松对这件事很恼火,已经有 N 个人向他问过这个问题了,12 月 17 日他已在新浪网公开发表了声明,白表示, “特
11、别希望有媒体来调查此事” 。 我立即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我不仅查到了白岩松的声明,还意外链接到 2002 年 9 月 3 日温州日报记者周汉祥、钟勤耕采写的消息:“中国第一月嫂”温州遇尴尬。 消息说,被称为“中国第一月嫂”的刘洁,前天在所住的宾馆遇上了一件尴尬事:来自浙江苍南县的陈先生因想退出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要求刘退还 1 万元的服务费和营养费,可是刘女士坚守房门不出,最后双方都被民警“请”到了派出所。 这一切简直太富有戏剧性了。 星期一上午开完办公会以后,我便坐在办公桌前头也不抬,不停地向外拨电话: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新华出版社、温州日报社、温州的何清望经理、家长吴海珍我找到周汉祥记者,对
12、消息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温州日报社社会新闻部副主任沈志毅还主动向我提供了另外一些相关线索及受害人电话。我从他那儿得知,白岩松本人曾经发给他们报社一份声明,表示刘洁是盗用他的名义搞商业推销。 另外,我安排刘芳去采访受欺骗的家长、去葆婴公司了解刘洁代销其产品的情况、再度去华德商都找找刘洁。刘芳回来告诉我,刘洁仍然不在,但是听说她准备招工作人员。见过刘芳模样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很有希望被录用” 。 712 月 26 日,在甘家口大厦地下一层的麦当劳餐厅,我与刘小寒、杨秀丽、庞玲玲、谢漫山等家长见面,在场的还有一位曾在刘洁处工作过的一位女士。家长们介绍的情况更进一步印证了我对刘洁的判断。 现在倘若有
13、人要问,究竟是谁最早揭露了刘洁的真面目?无疑是温州日报周汉祥、钟勤耕。假如不是他们的报道给了我重要提示和联想,我可能不会对这件事引起特别的重视,也不会再去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白岩松夫妇起了什么作用 赢在起点旬征生命意义的绿色封面外加一个海蓝色的彩印封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隆重推荐”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似乎为了对读者强化这一推荐真实性,上面还特别印上了“白岩松”的手写体签名。 书的封底依次排列着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白岩松的题词。对此,2002 年 11 月 2 日白岩松曾向温州日报传真过一份声明称,自己从未与刘见过面、通过话,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更不可能有任何交往。 赢在起点一书
14、中所有有关她与白岩松交往的描写均为作者不负责任地编造;该书中所有有关我的图片及签名也是作者和出版社从其他渠道盗用的。 对比起来看,后来发在新浪网上的声明,白岩松特意加上了一段文8字,一如他平时主持节目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教育及健康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任何不负责任的推荐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对别人的伤害。当自己被别人无故利用,却又可能给众多普通人带来伤害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种道德上的犯罪,也是一种真正的犯罪。 ” 在向白岩松调查的同时,另一项调查也在进行之中。 元旦过后,报社一位同事给我回话,经王光美的秘书查阅,2002 年2 月 25 日,王确实应约题过“新教育、新公民、新人类”的词,但
15、后面还有一句话“祝贺新民教育文丛出版” 。显而易见,这不是专门为某本书的题词,作者在这里采取了“取其部分,为我所用”的做法。 我与具体帮助联系题词的何家栋先生联系,何老明确地告诉我,如果是为某一本书题词,那我是必须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再做决定的,并不是任何一本书都可以随随便便题词的。 调查至此,我以为如果写稿,材料已经基本成立。文章我准备这样开头:正在解读“中国日记”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 2002 年也给公众留下了一页自己的日记。 我在 2003 年 1 月 5 日与赢在起点作者之一周兴旺(据查,周系工人日报记者编者)通话时,周的回答使我大吃一惊。他居然说, “看到白岩松在网上的声明以后,我感到很
16、痛心、也很难过。 ”周的语气显得非常委屈:“书上发表的有关白岩松的东西,我们都是得到授权的,白岩松夫人朱宏钧那篇生命物语也是专门为这本书写的,具体时间是在 2002 年春节之后。那张白岩松的儿子在游乐园爬梯子的照片,9也是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拍摄的,不信的话,你可以直接找朱宏钧问清楚。 ” 1 月 6 日中午,我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开始对白岩松的夫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朱宏钧进行电话采访。 “本来我们不想在这件事上被牵扯进去,后来发现事与愿违,回避不了,现在我干脆把实际情况全都告诉你们吧!”朱宏钧真诚地说:“因为我的失误、我的简单,我被人利用了,回想起来真是特别的特别的后悔。 ” 朱宏钧承认,
17、她与刘洁见面并不是一次,大概有四五次。而刘洁见过她孩子不过三次,真正做咨询也就一次,而白岩松从没有见过刘洁,也没有与刘洁说过话。 朱宏钧说,2002 年春,刘洁突然邀请我和另一位同事带着孩子一道去“亲子乐园”玩。到了那里才发现,同去的还有周兴旺、李喜和 XX 日报的一位摄影记者。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记者在远远地“偷拍”孩子和我在一起的照片,忽然意识到可能有什么意思,于是赶紧提出“未经我同意,你们不能随便用我的照片。 ”没想到,他们还是拿去照发不误。 朱宏钧坚决否认白岩松为赢在起点一书题过词,她介绍说,差不多也是春天的时候,刘洁跑到电台将这本书的书稿送来给我看,同时拿出一张纸,说是替白岩松为这本
18、书编了一个题词,让我看看怎么样。我一看就乐了,说:“这可不像白岩松说的话,要说他只会这样说、这样说。 ”我一边说,一边拿笔将我改过的话重新抄了一遍,交给刘洁。当刘洁离开以后,办公室的同事都提醒我当心,说:“哪有像你这样办事10的?小心被别人利用!”我一听这话,觉得有道理,赶紧打手机追刘洁,用一种严厉的口气警告她说:“你刚才拿走的这段话,千万不能登出去,因为我们没有同意,如果你坚持要用,你们要负法律责任。 ”这件事,我一直没敢告诉白岩松。 关于收录在赢在起点一书中由朱宏钧执笔写作的生命物语究竟是怎么回事?朱宏钧回答说,这是我现在觉得最后悔的一件事。 赢在起点用的白岩松及其儿子巴蒂的照片以及签名,
19、是他们从白岩松那本痛并快乐着的书上扒下来的,但在文中几处提到刘洁医生的这篇生命物语确实是我写的。当时周兴旺他们不停地催我给写一篇文章,催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心想,写就写吧。在 2002 年春节初七、初八的时候,我抽时间将文章写好,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周兴旺。朱反复说:“这件事使我非常被动,我太简单了。 ” 尽管,我们得到的这些材料完全可以照搬到报纸上,但考虑到我们都是新闻界同行,对白岩松的形象还是应该有所爱护,又考虑到揭露刘洁骗术的稿子也不宜横出一炮,过于枝蔓会影响主题,经过和主管总编辑商议,我们决定将这一部分内容予以舍弃。但是没有想到报道见报后的第二天,北京青年报紧接着发表了白岩松:我从未推荐过“第一月嫂” ,说白岩松夫妇就“第一月嫂”借名欺诈一事表态:该书情节不实且盗用图片和签名。于是揭露“中国第一月嫂”的报道出现了新的热点。生平第一次“缺位”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