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一代大学生矿工2009 年 12 月,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开招聘大学生煤炭工。计划招收100 名采掘员的现场,被 426 名前来报名的同学挤满。入职后的大学生们不仅很快适应了矿井生活,还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搞出了新意,搞活了矿井下的工作。 矿下那重天 两个星期的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机掘组。干的活儿是用炮掘机先在矿壁上打开一道口,然后用钻头再钻出一个深深的隧道,采煤工人们便在这个隧道里采煤。 记得我第一次下井,是跟着吴师傅去熟悉矿井中的环境。在通往采煤点的路上,运煤车里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每个人都闭着眼睛,把头埋在前胸等待。我用手肘碰碰吴师傅。小声问他:“大家怎么这么安静?”吴师傅眼睛都没
2、睁,只是轻轻偏过头来低声告诉我:“矿工劳动强度特别大,必须抓紧每分每秒休息。 ” 我没有听吴师傅的话老实休息。反而瞪圆了双眼四处张望。四周黑漆漆的,只有头顶上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岩壁上折射出些许光亮,看上去湿漉漉的。矿下的空气和地面上的不一样,感觉是潮乎乎的,味道很难形容,就像是腐烂的木头发霉的味道。不到 10 分钟,我就被这气味熏恶心2了。我问吴师傅:“您不觉得这儿很臭?”吴师傅笑笑:“煤是白垩纪时代的动植物腐化之后得来的,过几天你就适应了。 ” 挖煤车继续开。半小时后,吴师傅让我下车,我以为已经到了目的地,没想到,还有几乎一半的路程需要步行。矿井底下的路都是泥,好在我们都穿着雨鞋。这里的煤
3、都是湿的,井底的大风扇也一直吹个不停。我问吴师傅:“这个风扇是用来把煤吹干的吗?”他告诉我:“不是的。风扇是用来吹散井下瓦斯的,否则当瓦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 ” 又走了半小时,我已经浑身是汗,我穿的棉袄已湿得紧紧贴在了背上。底下明明很热,为什么大家都穿着棉袄下来呢?直到半小时后走到矿井深处,一下子变得异常寒冷,我才明白了棉袄的用场。 终于到了目的地,我开始观看吴师傅实地操作。就这样,我在井下待了一天,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8 点。整整 12 小时,除了井下昏黄的矿灯我什么亮光也没见着,好像一直都是晚上。我的眼皮儿耷拉得厉害,身体也软绵绵的。但不管怎样,从今天起,我必须适应地下世界的生活了
4、。 与死神二次照面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终日不见阳光的冬天。虽然我们这个国有煤矿各方面都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但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意外的发生。今年春天,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差点和生命说再见的险情。 在矿井作业时,为了防止塌顶,要用架子来撑起打完的巷道。2010 年3 月 2 日,由于发现了新的煤源,我被派遣到四号煤矿打洞。我们架好钻井3器,接通了电源。机器运行一阵后,突然钻头弹了出来,刚好打在用来支撑巷道的架子上,上面的顶子立马就塌了。老工人一看不对,立马像兔子一样撒腿快跑,我这个新手却什么都不懂。好在后面的工友拖着我跑了出来,不然真会被压成肉饼。 当天晚上我就做噩梦了,半夜醒来就再也
5、没睡着。我想起在刚进矿区时遇到的李大哥,虽然牙全没了,但他仍说自己很幸运,因为身上的“五大件”都在。这五大件是指两条胳膊,两条腿和一个脑袋。 第二天,技术工人经过检修发现,事故原因是钻井器内有颗螺丝松了。这类在生产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情况该如何避免呢?我首先想到了检查钻孔机内的螺丝。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矿用消防管道 A 型快速钻孔机的图纸,想弄清楚哪些地方有螺丝。结果一看到图纸,我傻了,一个钻孔机几千颗螺丝,怎么可能每天都检查一次!这个方案被我否定了。 正当我冥思苦想时,一个矿友来给我送大同煤矿集团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小册子。我习惯性地翻开资料,突然看到关于测量探放水压力的内容。
6、“对啊,打洞时要一边钻孔一边排出探放水,是否可以借用流过钻孔机内的探放水来得到机器内部的健康信息呢?” 我立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吴师傅。他很支持我的想法,并让技工把管道压力传感器借给了我。利用专业知识,我将这个传感器进行了小小的改造。为了提高灵敏度,我让它在测得探放水的数据变化速度大于 50%时就报警。第二天上午,我分别在探眼、水眼和炮眼处装上了改良后的传感器。当天工作一切正常,到了下午快收工的时候,水眼处的传感器突然响4了起来。大家都有些紧张,立马切断了电源,并保持钻头在钻眼里不动。维修人员检查完机器后告诉我们:“幸亏你们停下来了,虽然这台机器没出问题,但水眼里的水流量猛增,煤壁差点儿就被压力
7、巨大的水柱冲垮了!” 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改造,居然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让大伙儿多了一份安全保障。作为新一代矿工,埋头苦干已不是工作的全部,把学到的技术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成了我工作最大的乐趣之一。 500 元搞定技改 今年 6 月,机器检修队马队长发现我的动手能力很强,问我以前是否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我告诉他自己曾在航天二院实习期间做过雷达检修。马队长很高兴,立马把我调到了他们队里,并让我加入了“冷却喷雾系统改造”技改项目。 冷却喷雾系统是掘进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避免掘进机因发热量大而烧毁,必须对其冷却从而保证生产安全。在工作中,我发现喷雾系统需要频繁地更换冷却水。老矿工告诉我:
8、“这种冷却水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电离水。电离水中的一些离子在冷却过程中被消耗了,所以需要及时更换。 ” “为什么不只补充那部分被消耗的离子呢?那样就能避免浪费了。 ”我理所当然地想到了这个主意。 “冷却水里的离子含量不好控制,只能全部换掉。 ”老矿工无奈地说。 5听到这里,我开始思考能否智能地判断出水中所剩的离子含量,那样就能知道该添加哪种成分了。为了弄清楚冷却水的化学成分,在马队长的支持下,我召集了几个大学生同事,找到了市煤矿研究所化验科刘主任请求支持。拿到实验室的 7 天出入证后,我建议大家分成 6 个小组,分别在更换冷却水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各采集两次样本,及时送到实验
9、室检测。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先观察了冷却水的颜色,判断出可能的化学成分,再利用弱酸强碱盐把一些金属离子,例如钙、镁等元素沉淀下来,最后燃烧加热过滤水后得到的气体,根据燃烧的颜色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终于明确了冷却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及需要及时补充的化合物。 有了理论支持,接下来的实现方法就容易多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用大学时学的 c 语言编了个模型配比程序。这个程序将实际数据与冷却水配比模型进行对比,将分析后的最优意见反馈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只需直接实施就可以了。 就这样,我们花了不到 500 元钱就完成了“冷却喷雾系统的自动化”改造。为了奖励我们,煤矿集团团委特地设立了一个科学基金,专门用来做技术研究,鼓励我们多学习,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