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做好广播现场报道的几个原则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深受听众欢迎。广播现场报道从表现形式上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即记者口述、记者的提问和现场音响。在采制过程中,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因素,才能使报道亲切、生动感人,使听众听后如临其境,如视其景,如见其人,进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共鸣。作好广播现场报道,以下几个原则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记者口述要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记者口述在现场报道中占相当比重,它是整个报道的血肉,具有衔接、过渡段落和音响的作用。在采录现场报道
2、的过程中,记者口述首先要围绕主题绘物描景。进入采访现场后,记者要迅速进入状态,注意观察并抓住现场主要特点,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口述把现场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地刻画出来,让听众了解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和记者所处的位置,以唤起听众经验范围内的记忆贮存,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描绘现场时,记者不要将口述完全放在自然风光上,2要紧紧围绕新闻事件的主题进行。语言要精练,表达要清楚,口述要具体,要有立体感,以形象、生动、气氛浓厚的现场感抓住听众。 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口述语言基调和节奏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和现场气氛协调一致,寓思想感情于客观事实报道之中。题材和场面欢快热烈的报道,记者口述要生动
3、、活泼;题材严肃、场面壮观的报道,记者口述在用词和语气上就应该庄重、严谨。同一报道中,记者的感情起伏要自然,述说的节奏要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而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抑扬顿挫,爱憎分明。这样,报道才能以情感人,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 记者提问要具体、准确,简洁清楚 在新闻现场,记者遇到新闻人物或当事人多是临场提问,当场录音,谈话多是即兴的。而新闻现场的氛围,新闻事实自身的节奏,常常不允许这样的即兴谈话有较长篇幅,经常是三句五句,一两分钟就要讲清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提问要单刀直入,问题要简洁、明确、小而具体,以便于谈话人直接讲出报道所需内容。反之,提问含糊其词,离题万里或过大、过泛、过
4、笼统,就会弄得谈话人无法回答,即使答上来,也会远离主题,拖沓冗长,抓不住听众。这就要求记者能够从采访中获得的大量新闻背景、新闻事实中理清头绪,抓住中心,选取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某件事、某个人进行采访。在看似简短的采访中,把大量的信息传给听众。 3我们在采写田间地头话调整时,为了体现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成果,在蔬菜大棚内与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问:您是从哪年开始种大棚的? 答:86 年。 问:现在有多大规模了? 答:都算上的话,我包地 15 亩,还有原来的 7 亩,一共 22 亩。 问:那您在种大棚之前,地里都种了些什么? 答:种的都是棒子、麦子,那时候收入很少。 问: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5、 答:也就四五百元。 问:那您种大棚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一年能赚多少钱呢? 答:原来一年弄个五六万块钱,现在又盖起了 8 个温室,一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在这里,记者没有问那种大而空的问题,而是选择了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来提问,获得的是简短而富有个性的回答,让人听起来自然、流畅,现场感强,吸引听众,而且紧扣主题。 现场音响要真实、清晰,具有典型性 现场报道中运用的音响符合客观实际,不要人为干涉,既不能以模4拟音响代替现场实况音响,也不能搞事前录音或事后补录,更不能移花接木,以甲地的音响代替乙地的音响。 在选用音响时,无论是主体音响、环境音响还是背景音响,都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即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有现场感的音响。恰当选用现场音响,如现场的风雨声、人物谈话、机器声会对听众的听觉形成立体“笼罩” ,产生空间感、立体现场感,使现场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效应。同时,典型音响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易于聚集听众的注意力,缩短听众与现场的距离感,进而对听众听觉产生强烈冲击力,使听众的听觉形象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从而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沧州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