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一、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潜伏期:1-3 日。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
2、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 90%以上均会发病,1-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2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潜伏期:6-21 天,平均为 10 天。临床表现: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
3、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 4 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 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预防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 1-14岁的儿童。在学校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潜伏期:10-24 天,以 14-16 天为多见。临床表现: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 2 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 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 ,是一种通 过飞
5、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易感人群:多见于 5-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潜伏期:14-25 天,平均 18 天。临床表现: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疼痛。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缘不清。有的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附睾)炎、急性胰腺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5、风疹:风疹是由风疹
6、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 1-5 岁儿童,自开展疫苗接种后,近年来成人患者增加,年龄有后移趋势。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高发。潜伏期:一般为 14-21 天,平均 18 天。临床表现:前驱期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流涕、咽痛、结 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出疹期通常于发热 1-2 天后4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部,且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 天内布满全身。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
7、肿大最为明显。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预防措施:在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特别是妊娠早期的孕妇在风疹流行期间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潜伏期:一般为 2-3 天,最短 1 天,最 长 7 天。临床表现: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
8、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 热体温可达 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 日内 发 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 头 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 1-15 周岁儿童。7、猩红热:猩红热是由 A 组 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5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 或“ 产科型猩 红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发。潜伏期:1-7 天,一般为 2-3 天。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后2
9、4 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及全身;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性皮疹,在皮肤褶皱,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 Pastia 线,帕氏线)。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 白圈” 。多数情况下,皮疹于 48 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 天内退尽,但重者可持续 1 周左右。预防措施:隔离患者,严密观察接触者,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患者。易感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流行期间避免集体
10、活动。宿舍、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经常通风。可以用“84 消毒液” 等含氯消毒剂擦拭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公用部位。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预防性接种疫苗是阻断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6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不要随地乱扔,应该扔进垃圾箱;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与他人混用,个人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增强抵抗力
11、。衣、食细节要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应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开水。戒烟限酒,尽量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4、切莫讳疾忌医: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二、结核病(肺结核)结核病俗称“痨病” ,是由于人体感染了 结 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除肺外尚可侵袭浆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脏器和组织。人一旦得了结核病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12、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对 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痰中存活 6-8 个月,粘附尘埃上保持传染性 8-10 天。对湿热、紫外 线、乙醇比较敏感;煮沸 1 分钟、5%-12% 甲酚皂(来苏)2-12 小 时、75% 乙醇 2 分钟均可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也较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可被杀死。衣服、被褥、书籍等在阳光下暴晒可以消毒。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染 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7人吸入后而被感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随地吐痰,带有结核菌的痰经过干燥后,形成微
13、小的漂浮尘埃,人们吸入后也可能造成感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青春后期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人群因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原因发病率较高。患糖尿病、硅沉着病(矽肺)、恶性肿瘤以及过度劳累、妊娠等易诱发结核病。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尤其易好发结核病。青年大学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由于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精神紧张,加上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体能锻炼少等因素影响,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传染源可能感染或者发病。接触结核病人就一定会得结核病吗?人体对结核杆菌有自然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力,感染了结核杆菌后,可因具有免疫力而不发病,也就是说,健康人受到结核杆菌感染
14、后,不一定会发病。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与感染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有关。只有当免疫力下降时或再次大量感染结核杆菌时,才有可能发病。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及入侵结核杆菌的数量、毒力等因素决定了感染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肺结核病的症状有:(1)主要症状:连续咳嗽、咯痰超过 2 周,并/或有咯血、痰中带血和胸痛。 (2)其它常见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肺结核的治疗:学生一旦确诊患有结核病要离开集体环境,到专门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尽早开始正规的抗结核病治疗,要树立能治愈结核病的信心;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遵照医嘱坚持全程规则治疗,要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绝大多数结核病患
15、者是可以治愈的。如不正确治疗,就会产生耐药,导致结核病治疗失败;患者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督导。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在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8同时,还应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再搭配一些粗粮。预防措施: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室内场所每天要注意开窗通风,确保室内新鲜空气流通和交换。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晒被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出的痰液要用纸裹住扔垃圾桶内。咳嗽、打喷嚏掩口鼻,不要面对他人。注意自我保健,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
16、肉、禽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高发季节应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咳嗽、咳痰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为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怀疑得了结核病;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到属地的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学生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要主动向学校校医和辅导员报告,不要隐瞒病情,不要带病上课。一旦出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密切接触者是指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时间在一起学习(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包括患者的同学(室友)、教师、家庭成员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的其他密切接触者。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17、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9传染源:目前研究发现,为携带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 12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临床表现: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 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 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校校医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