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8475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梵高奶奶”们的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梵高奶奶”们的世界新孝道主“意” 2010 年 8 月 29 日,台湾地区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祖父母节”,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节日是源于中正大学的一组调查数据:近四成的祖父母完全记得孙子女的生日,但仅有 5.8%的孙子女完全记得祖父母的生日,且超过六成的孙子女完全不记得祖父母生日。由此折射出来对老年人漠视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是,中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龄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0 年后“4+2+1”的家庭人口结构,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妇“上”要赡养 4 位老人。刚过 40 岁的梁先生和梁太太被迫把母亲送进养老院,脱口而出的是:“先生啊,竞争大啊” 下一

2、代的生活压力和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让养老和尽孝变得格外沉重。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还是送进养老院,抑或三代同堂?这都是形式问题。老年人的幸福依赖除了住所,还有更多。从农村老家把目不识丁的妈妈接到城 市的江华,意外发现了老人的绘画天赋,成就了著名的老妈“梵高奶奶”常秀峰;做家具生意的张邦肯从客人那里了解到折叠床会让老人有“随时被赶走”的联想;艺术家陈志彦在与父亲“男人之间的真正谈话”中,愈行愈近。 多数人的晚年,都在无所事事中度过,身体好点的帮子女看看孩子,做2做家务,用江华的话来说这也只是“用老”而非“养老” 。 “儿女们要帮助而不是代替自己的父母在晚年的岁月中找到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并且享受其中的

3、乐趣。 ” 老年人也需要独立和“控制感”,进入不同的家庭,我们“采集”了一个个老年新孝道样本,希望这些样本,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策划*本刊编辑部 视觉统筹*唐雁斌 统筹编辑*唐小唐 撰文*刘静、张君会、高茗、唐小唐、李筱韵(实习生)、孔盈(实习生) 设计*梁绍棠 摄影*黄集昊、平深、陈昆仑、唐敏 日本信州深山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贫困沿袭下来一个传统是,活到70 岁的老人要被长子背到?A 山上丢弃。69 岁的阿玲婆看着长子辰平、长孙袈裟吉都娶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时候,便说出了“背我上山” 。村里的老人说,下山后就不能回头。辰平下山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雪。他忍不住跑回了山上,“妈妈,下雪了,下雪就有

4、好运气了。 ”“妈妈,下雪了,你冷吗?” 阿玲婆摇摇头,依然挥动着告别的手。 这个故事来源于日本作家深泽七郎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小说?A 山节考,1983 年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凭借同名电影斩获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大奖。 25 块钱陪聊 1 个小时 “先生啊,竞争大啊” 趁周末时间来颐和养老院看望岳母的梁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社会的进步自然不允许现在的子女再像辰平一样3把父母背到一座山上,自生自灭。城市里也极少见山,到处可见正在建设的项目,龙溪大道的隔离带上为迎接亚运会于前两个月种上的花卉已经被野草吞没。养老院院长郭兴迪说:“要是现在再种,到时候就漂亮了。 ” 在最好的时机绽放,不光花是如此希望,

5、梁先生也是这样想。 “现在民工荒,工厂招不到工,国外的企业也慢慢知道了,接单减少很多。 ”生活的压力最终让梁先生将岳母送来养老院,“但是无论如何每周都会来看一次。”一旁的梁太太对院长郭兴迪诉说着母亲的诸多好处,两鬓斑驳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像梁先生岳母这样的老人,颐和养老院住着将近 200 位。本来供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郭兴迪因为医院机构调整,1997 年参与创建了这个养老院,前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个附属机构,后来自己出来做,也迁址到广州花卉博览园的后面,旁边是一所小学。最近他正忙于另一处新养老院的建设,这一处可容纳 1100 人的新养老院被郭兴迪起了一个很“房地产”的名字:颐和养老豪廷

6、。 “我故意用宫廷的廷,意思是让老年人也可以过上皇帝般的生活。 ” 目光所及,显然离“皇帝般的生活”还很遥远。一楼门口的一台麻将桌边因为“脚”不够,只有两个老人在玩,二楼的露天电视前只有三个老人,认真在看的也只有一人,旁边的健身室和乒乓球室空无一人,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坐在自己 10 多平方米的房间门口。 “我们曾经也办过兴趣班,不过办了四期就没人愿意来了。 ” 今年 63 岁的郭兴迪自己倒在上一个老年大学的兴趣班,学书法和绘画。 “把自己以前的弱项补一补,老师也很专业,每次都能感到进步。 ”因4为年纪也这么大了,“丢不起这张老脸”,郭兴迪每次上课都很认真。 4 年前,郭兴迪想退休,让儿子和儿媳担

7、大梁。 “经常找些老同学饮茶,最怀念上学时候无忧无虑了,那时候最快乐。 ”不过,“家里的”不喜欢他这样。在看到一则房地产招聘物业经理的广告后,郭兴迪去应聘,并且成功了。 “一方面闲,一方面觉得以后可能养老院会做大,现在 1000 人,以后可能 10000 人,就需要物业管理,不如自己先去了解一下怎么做。 ”郭兴迪做得很成功,不过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睡眠,最终顶不住,5 个月后辞职了。 去年民政局找了广州市 60 多家私人养老院负责人去开会,账面上只有几个人微利,其他均亏本。 “很多人都有其它业务。 ”郭兴迪在海南也有一个几千亩的农场,位于他曾经当知青下乡的地方。 “看到一夜之间,几百人把几千亩的地

8、都种上了树,真有成就感。 ” 郭兴迪刚刚从一个论坛回来,带着一本关于广州老年人社会调查的书。“我想你来采访,这书上有些数据可以参考。 ”160 多所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61 多间属于私人经营,床位 24000 多个,而广州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拥有广州市户口)是 103 万,占广州常住人口的 13%左右。这是 2009 年年底的统计数据,其中的老年人口还不包括因子女来广州工作、定居随之而带来的老人。 “我曾经去人民公园做过调查,那里的很多老人是外地人,有人在那里做 25 块钱 1 个小时的陪聊生意。 ” 养老应该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广州的很多公园都是老人聚集地,比如人民公园、文化公园和白

9、云山,不过那里的老人多还是行动方便和愿意出去走走的,像“梵高奶奶”常秀峰5这样如果不是家人陪同基本不出家门的老人也不在少数。 在刚刚结束的南国书香节上,“梵高奶奶”常秀峰再一次成为“话题人物”,这个一辈子待在河南农村,不识字,从未学过绘画的老人家用画笔绘出了自己的世界,成就了一个奇迹,就连法国著名摄影师鲁斯本、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也分别收藏了她的画作。 儿子江华在给母亲的第一本绘画书梵高奶奶的世界的跋中如此写道:“我喋喋不休地对亲朋好友讲述老人的故事,总是可以让我成为派对或饭桌上的中心,但是往往以得到嘲笑而告终:你有一个著名的老妈,你是什么?”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人们惊叹于“梵

10、高奶奶”常秀峰非凡的创作力,来到他们家里探望她的时候,除了身边的朋友却鲜有过问“著名的老妈”背后的儿子和儿媳,虽然江华一再强调这一切只是偶然。 “梵高奶奶”的起步是缘于用孙女的蜡笔画来描述自己的家乡生活。不过这一切却被做美编的儿媳管华发现,并告诉她:“这是画啊。 ”彼时的老人根本无法理解“画”的意思,不要说能够像现在这样随口说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样“文绉绉”的话语。直到后来向儿童报的朋友推荐,发表、出书,第一本、第二本,每一步其实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生活就是这样,一步是天堂,一步是地狱。 “1983 年的冬天,分地前江家村每人每年口粮才 70 斤,根本吃不饱。现在说能吃上白馍,这不是胡喷

11、是啥? ”南方周末曾按图索骥找到“梵高奶奶”常秀峰的家乡河南方城县拐河镇杨家庄村江家村民小组调6查,发表常秀峰家乡 20 年生活史新闻本的文章,文中采访的村民江秀德如此感慨,“梵高奶奶”常秀峰也感同身受,一直念叨着“政策好了” 。回河南老家的时候,嫂子们也经常拍着“梵高奶奶”常秀峰的肩膀说:“小峰啊,以前过的是什么苦日子啊,现在你就是在天上啊。 ”怕表达不清楚,“梵高奶奶”常秀峰还特意解释道:“她的意思是现在的生活像在天堂里,很好。 ” 当然,现实没法假设,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如果“梵高奶奶”常秀峰没有被江华接过来一起住的话,现在的常秀峰会是什么状态。被问到同村里老人状况的时候,“梵高奶奶”常秀

12、峰笑着说现在都还不错,儿女大多孝顺,墙上也会刷一些“赡养老人”的标语,一般老人过了一定岁数也会有补贴,“不过以前也有打骂老人的事情,因为穷。 ”?A 山节考是现实的夸张版。 江华比划着手指,1、2、3、4、5。 “这 5 个老人去世后,(村里)就没有人了。 ”生活的压力啊,“追求自己的梦想” 、城镇化,老龄化的问题虽未被足够重视,但每一个有老年人的家庭冷暖自知。 “我的一个舅舅,背上长了一个疮,没去看,后来得败血症死了。 ”因为农村的医疗生活条件和相聚时间的总嫌短暂,江华在 2003 年将母亲接到广州尽孝。像每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样,都有因生活方式和观念分歧引发的小摩擦。 “我的儿子啊,有时候真

13、的不想和他说话。怎么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倔得怎么像头驴?比方说吧,广州这么大热天,老太太冲凉,用了凉水,他就讽刺我说,你别洗了。三天洗一回,更省钱。这话多 250 呀。 ”江华在给母7亲代开的博客中帮助母亲记录一些这样的事情。 “老人节俭基本是这些摩擦最大的原因。 ”而它的反面基本上都是儿女想尽孝。 在跟江华聊到养老院的时候,“梵高奶奶”常秀峰也“插话”参与讨论:“那该多费钱,还不如花在自己家里舒坦。 ”“你看,首先想到的都是钱,眼前的东西。 ”江华苦笑着说。 “其实,计算成本,花在照顾老人上的精力可能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夜里突然要进医院,来回多折腾,更重要的是万一来不及耽误了时间,命都有可能

14、送了。 ” 说归说,江华看到母亲每天坐在阳台上对着画架自己“玩乐”还是很高兴的。问到有什么秘诀让母亲“著名”起来,江华说这一切都是偶然,其实母亲也只是找到一件“事”做。 “最重要的是发现,就像Discovery那么多人爱看一样。 ”“发现之后自己坚持做就行了,我有个朋友是家庭主妇,孩子学校有手工课,她就跟着一块做,后来发现自己也有兴趣,就在淘宝上开了一店。 ”不过,每个人的兴趣都有所不同,老人亦是。江华另外一个朋友知道江华母亲的事情后,也让从农村来的父亲学画画,“学了几天不行了,跑回老家一个人过(日子)了。 ” 同样为孝顺,同样画画,结果却截然相反。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对“孝顺”这个词两代人的理

15、解上。子女总想让父母衣食无忧,住好点,吃好点,用好点。 “什么是孝顺?他们(江华一家)过得好,这就是最大的孝顺。”“梵高奶奶”固执这个念头不放。 作为一个“非典型”老人,“梵高奶奶”常秀峰却是一个“养老”的典型案例,很多做子女的都希望自己家的老人能够拥有类似的晚年生活。“养老最重要的是一个养,带孩子那些还是用,养老应8该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 人呐,总是忽略掉眼前的亲 养老院的人生和“梵高奶奶”的人生,是传统意义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两极。江华夫妻凭借着“发现”,有了一个“著名的老妈”,郭兴迪也正在开始想用自己的经验让那些养老院的老人不再终日“默默无闻” 。“新的养老院,我想可以带他们去旅游,也

16、正在联系粤剧学校的人让他们可以定期来唱戏,愿意学的老人也可以跟着学。 ”兴趣班失败的教训并没有让郭兴迪止步。这样的想法也被郭兴迪写在新养老院颐和豪廷的宣传资料上。 即使,郭兴迪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 1100 个老人也可以像“梵高奶奶”常秀峰一样重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其他那 100 万呢?“青年人给城市带来财富,而自己的老人却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需要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来承担,其实对一个城市的创造力是负面的。 ”跑经济线的传媒人江华用他的经济学来宏观分析。 “光靠政府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划定一些固定的老年人生活区域,有些娱乐活动,再加上义工、志愿者,这样子女不用担心老人自己一个人会丢

17、失,那样会好很多。 ” 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养老院见到的只是片面,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是事实,计划生育所带来“4+2+1”的家庭人口结构也不是新鲜话题。台湾联合报2010 年 8 月 19 日报道,台湾“教育部”18 日宣布,将 2010 年8 月 29 日为第一届“祖父母节”,未来每年 8 月第四个周日定为“祖父母节”,倡导通过祖父母连结传统与现代。而世界有许多国家及地区订有9“祖父母节”,在美国是 9 月第 1 个星期日,新加坡是在 11 月的第 4 个星期日,葡萄牙是每年的 7 月 26 日。之所以制定这样一个节日,据台湾“教育部”说法是源于中正大学进行的“2010 跨世代闾互动关系”调查,调

18、查报告显示八成祖父母能完全说出孙子女的名字,但能完全说出祖父母名字的孙子女不到四成,甚至有一成根本不知道祖父母的姓名。此外,近四成祖父母完全记得孙子女生日,却有逾六成孙子女完全不记得祖父母生日。内地网站就这条新闻也发布了一个“祖父母节我们啥时候有?”的网络调查,调查显示能记得祖父名字的只占 32.4%,而对有建立“祖父母节”的诉求占 62.4%。关于这则新闻,虽然台湾岛内也有“流于形式” 、 “祖父母认为不如花心思设计更周全的托儿服务”等争议,但无疑这是一个对老年社会关注的开始。 “你们媒体应该好好说说这样的话题。 ”来颐和养老院探望母亲的梁先生和院长郭兴迪一再重复这样的话。 “虽然很多养老院

19、账面上亏本,但认真做还是有些微利的。 ”郭兴迪说实话。 “为什么市面上有妇婴产品,就没有专门卖老年人衣服的店?因为老年人大多不愿意花钱,不过人口基数大,他们也有这个需要,就是赚少点。 ”依靠房地产发展 GDP 的社会和赚快钱的企业已经决定逐利的方式是哪种。 “梵高奶奶”常秀峰说,过几年如果行动不便了还是要回老家,“不能让他(江华)一个人负担,老家兄弟姐妹多一点,要轻松一点。 ” 这些在江华为母亲的绘本梵高奶奶的世界的跋里也早已隐隐预见:“我甚至在想,万一哪天母亲离开我回家乡,我的心里,或者是我的生活里,会失落掉巨大的一块。我说过一句话,人呐,总是忽略掉眼前的亲。 ” 10“子欲养而亲不在”虽然

20、是因为以前平均年龄偏低的一个结果,不过今天,迫于生活的种种压力却造成另外一个“子欲养而亲远离”的局面。 ?A 山节考这部电影用了近四分之一长度来跟拍儿子辰平背母上山的这一段,凄厉的音乐和刀锋般寒冷尖锐的山景营造了死亡前的恐惧、冷酷。但是,在这漫长的路中,人们会暂时忘却这旅途的意图,山景变得静谧安详,华美的秋叶和生命的绿色出现,仿佛辰平背着母亲走过的是一个季节。在山的“马背”处,母亲消失了。突然,温暖静谧的风景不见了,?A山的绿树,枫叶霎那变成凄厉肃然的灰色,悲怆的音乐再次响起,母亲在背后重新出现,提醒死亡这一残酷生命行为的存在,提醒这是一个赴向万劫不复之死亡的仪式。 如果说电影中的残酷场景是“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造成的结果,那么当我们物质生活渐渐富足的今天,是否应该让老人在“死亡仪式”来临前度过一段真正有意义的完美生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