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同均三宫”理论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均、宫、调三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同均三宫“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了其理论特点,有利于帮助音乐爱好者加深对“同均三宫“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同均三宫 均 宫 调 一、理论的提出 1986 年,黄翔鹏先生在民族民间音乐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传统乐学基本理论的若干简要提示”一文,首次提出“同均三宫”理论。1989 年,这一理论的内容被写进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宫调”条。关于这一理论最早的出处问题,不同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杨善武在传统实践与“同均三宫” 中写道“黄翔鹏先生的同均三宫理论,最早是 1984 年在一篇题为弦管题外谈的文章中提出的”1 ,
2、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只是笼统地说这一理论是黄翔鹏在其相关文章中提出的。 二、理论的内容 关于“同均三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书籍记载是“同均三宫,指的是在一个相同的七音框架中,包含了三种宫音、五正声都不相同的七声音阶,亦即在七音中,可构成三种宫音位置不同的宫角关系。同宫三阶,则是宫音相同,宫、商、角、徵、羽五正声也相同,仅有2宫角关系;由于变声的不同而构成三种七声音阶,是在九声的范围内分属于三个不同的七声框架”2。也有的记载为“所谓同均三宫,即一均七律能容纳有三个不同高度、不同乐音结构的宫列,并要存在于同一五度链内,理论的前提三宫列应是同七律(同均列中三个宫调采律相同)”3。要理解这一理
3、论,首先需要分清楚均、宫、调这三个层次和概念。 1、什么是“均”? 国语?周语下 :“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4。这是说“均”是由“律”来确定的,是随着律高而确定下来的一系列音所构成的调高体系,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一个固定的音列基础。律名提供了绝对音高,它在构成音阶之前,只是一些单个的、表示一定音高的符号,这些如同构成乐曲的音符一样,是构成均的基础。而均是一个可以构成音阶的音列,它利用这些律名,可以构成不同调高的三种音阶形态:正声音阶、下徵音阶、清商音阶。需要注意的是,均可以构成音阶,但并不是均所形成的就一定是音阶。此外,“均”字也常常作为后缀出现,如以黄钟为宫的
4、调高体系叫做“黄钟均”(在正声音阶中也称为“黄钟宫”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假设黄钟为始发律,且设其音高为 C,那么如下所示: 例 1 在此例中,这七个律构成一个“均”“黄钟均”,而这七个音叫做“黄钟均”的七律。由于这是以黄钟为出发律的所得到的均,所以黄钟3就是这一均的“均主” 。需要指出的是:“均主”所指的是某一个均的首律,是一个概括性的古代名词,并不一定就等于“宫音”,这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2、什么是“宫”? “宫”是“均”下属的一个层次,这个概念的形成和“音阶”的概念有关。在中国传统乐理中,音阶是由“宫、商、角、徵、羽”等不同的阶名构成的,音阶的主音(或首音)叫做“音主”,而“宫”
5、就是音主所在的音级的名称。阶名分为“正声”和“变声”两类,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属于正声,变声则包括有和(Fa)、变徵(#Fa)、闰(Si)、变宫(Si),由正声和变声可组成一个“九声音列” 。以黄钟均为例来理解(假设黄钟律音高为 C): 例 2 在上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排列顺序,所得到的宫音是不同的: 从黄钟律开始循环排列,则五正声所在的律名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其中,黄钟为均主,也为音主,即宫音,音高为 C; 从林钟律开始循环排列,则五正声所在的律名分别是“林钟、南吕、应钟、太簇、姑洗”,其中,林钟为宫音,音高为 G; 从太簇律开始循
6、环排列,则五正声所在的律名分别是“太簇、姑洗、蕤宾、南吕、应钟”,其中,太簇为宫音,音高为 D。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同一个黄钟均中有三个宫音,即“同均三宫” 。 3、什么是“调”? 4“调”是“宫”下属的一个层次,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调式。和“均”的首音叫做“均主” 、 “音阶”的首音叫做“音主”一样,“调”的首音叫做“调头”(在少数情况下,调头不一定是调的首音)。以例 2 为基础来理解,在正声音阶中,五正声分别为 C、D、E、G、A,如下表 : 例 3 在此例中,我们可以以宫音作为调头排列,得:宫、商、角、徵、羽;也可以以商音作为调头排列,得:商、角、徵、羽、宫,这时就叫做“商调式”,由于是以
7、C 为宫音,所以是“C 宫商调式” 。以此类推,以角音作为调头排列则是“C 宫角调式”;以徵音作为调头排列则是“C 宫徵调式”;以羽音作为调头排列则是“C 宫羽调式” 。由此可见,一个宫包含了五种调式。由此可得出结论:以任意一个律作为始发律开始排列,都可以构成一个“均”,那么十二个律分别作为始发律,就可以构成十二个均,而每一个均又包含三个“宫”,十二个均就形成了三十六个宫,又因为每一个宫都包含五种“调”,于是,三十六个宫就形成了一百八十个调,用数学公式可以清晰的表示出来: 12* 3 * 5 = 180 这也就是黄翔鹏所谓的“一百八十调” 。 4、关于“同均三宫” 在上面的论述中,讲明了“均”
8、 、 “宫” 、 “调”这些概念,而“同均三宫”的基点是七个按五度关系排列的相邻的音,那么,我们以比较典型的5“F 均”为例,再来深层次的理解这一理论。 例 4 - 1 在此例中,选用的是 F 均,两条黑线的中间部分,是分别以 F、C、G作为宫音时得到的五正声,而两条黑线以外的部分则是变声。具体分析,当以 F 为宫音时,得到的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个音,是一个正声音阶;当以 C 为宫音时,得到的是“宫、商、角、和、徵、羽、变宫”七个音,是一个下徵音阶;当以 G 为宫音时,得到的是“宫、商、角、和、徵、羽、闰”七个音,是一个清商音阶。总结出来并按照音列关系排列可得: 例 4 -
9、2 这就是在同一个“均”“F 均”中,包含了三个宫“F 宫” 、“C 宫” 、 “G 宫”,即所谓的“同均三宫” 。这一理论包含了几个 特点: (1) 由于五个音阶的骨干音(即五正声)的三次转移,使七音产生了三次被选择的可能,如例 4-1 中 F 宫、C 宫、G 宫分别选择的不同的音构成的五正声; (2) 以上三种音高不同宫音位置的五正声确定后,七个音在每种五正声中的其余两个音分别作为变声时,也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即构成了三种不同结构的七声音阶,如例 4-2 中的“正声音阶” 、 “下徵音阶” 、 “清商音阶” ; (3) 由于三种不同结构的七声音阶中各自的骨干音五正声,因6三次不同相对音高的转
10、移,使同一均中的七音,每一个音分别三次被定性为“正声”或“变声”等不同的音级性质: 1、 七音中的某一个音,在这种音阶中是正声中的这一音级,在那种音阶中是正声中的另一音级; 2、 七音中的某一个音,在这种音阶中是“正声”,在另一种音阶中则可能成为“变声”; 3、 七音中的某一个音,在这种音阶中的某个变声,在另一段旋律中被强调了又可能成为另一种音阶中的正声5。 “同均三宫”理论的内容是丰富的,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方面,就还包括了“同曲三宫”和“三宫同均”两类情况: 1、 三宫同曲,指的是仅用一个七音的一首曲子或一套曲子即包含一个均中的三宫。 2、 三宫同均,则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乐曲因使用的七声相同,而
11、共用一个均6。 本文重点在于介绍“同均三宫”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所以,对于它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所包含的这两类内容,不做具体论证,不过有关此方面的论证内容,作者会结合黄翔鹏的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在之后做出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 杨善武.传统实践与“同均三宫”J.音乐研究,2002,3:3-18. 2 童忠良、崔宪、胡志平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M.北京:人7民音乐出版社,2004,53. 3 郑荣达.邹议“同均三宫”J.黄钟,2001,4:3-9. 4 薛安勤、王连生注译.国语译注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137. 5 童忠良、崔宪、胡志平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第 5455 页. 6 童忠良、崔宪、胡志平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第 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