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评选揭晓 阳光四度入选树行业标杆引言:9 月 22 日, “2007 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报告”在北京钓鱼台发布,备受国内外机构关注的“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年度榜单揭跷,阳光 100、万科等知名地产入选。其中阳光 100以连续第四次进入“TOP10”行列而格外引人瞩目。这是继“中国房地产百强规模性 TOP10”、 “中国 500 价值品牌”之后,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对阳光 100 品牌实力的再次肯定。这也表明了阳光 100 这家全国大型房地产连锁企业经过近年来稳健而迅速的扩张以及在二三线城市的持续领跑,已经成了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家标杆企业。并得到了业内外人士
2、的广泛认可。 品牌价值,为行业树立标杆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逐渐加剧、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步提高,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开始在房地产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远见卓识的房地产企业已开始从产品经营进入品牌经营,站在品牌的高度来运作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 TOP10 研究组”自 2004 年以来持续开展品牌2价值研究,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房地产品牌企业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强化行业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 年,研究组通过对全国 500 家入选房地产企业经过
3、半年多的研究最终形成了“2007 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其中阳光 100 以持续稳健高速地增长,连续四年入选 TOP10 榜单,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企业。 四年努力,铸就品牌成功路 从 2004 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 TOP10 评选开设以来,阳光 100 就以其成功的品牌战略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受到了专家评审团的一致青睐,并跻身当年的 TOP10 之列。4 年来,阳光 100 一直致力于品牌先行战略,通过聚焦城市新兴白领,聚焦城市新兴地带,实现跨地域品牌全国连锁开发,并最早引进国际大师设计,坚持“与大师对话” ,将产品的品质、成本与设计艺术价值相结合,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今天,阳光 1
4、00 在全国 14 个城市的 21 个项目全面开花,受到了各界的一致看好,4 年来连续入选 TOP10 行列,正是社会给予阳光 100 的最大肯定。 厚积薄发,从成功走向辉煌 沿着这条成功的品牌发展之路,阳光 100 厚积薄发,在 2007 年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在市场上,阳光 100 屡次缔造了让业界为之咋舌的开盘即售罄,深受高端消费者追捧的“阳光 100 现象” ,南宁阳光 100 上东国3际更是创造了“单月单盘销售超 2.8 亿”的楼市神话,让整个房地产界都为之侧目 在品牌扩张上,阳光 100 斥资 1.2 亿入住无锡大盘,用大手笔揭开了长三角布局的帷幕,在社会上,阳光 100 更是得到了
5、极大的认同, “中国房地产百强”评选将阳光 100 列为规模性 TOP10 第 9 位, “中国 500 价值品牌”评选中,阳光 100 位列地产品牌第二,品牌价值 58.03亿;这种种的辉煌,标志着阳光 100 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全国房地产领军企业的位置,并为地产界树立了一个高度与实力兼具的行业标杆。 相关链接: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 TOP10 研究组” ,自 2004年开展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出来,已持续进行了四年,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品牌企业提升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
6、额、强化行业地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TOP10 研究组充分借鉴国外著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Interbrand 和 Brand Finance 的研究经验和操作实务,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条件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基于经济使用价值法的现金流折现法(DCF)和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一套实操性较强的研究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房地产品牌价值 阳光 100: 4阳光 100 中国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创建于 1992 年,2000 年在北京成功开发阳光 100 国际套寓,创立阳光 100 品牌,阳光 1 00 在北京首开国际大师设计,其不断创新的产品得到社会的认可,连续三届荣获国家建设部
7、“创新夺标”最高奖,曾被誉为“引领北京住宅进入设计时代” 。 阳光 100 目前已进入北京、天津、重庆、沈阳、济南、成都、武汉、长沙、南宁、无锡、烟台、东营、柳州、桂林等全国 14 大城市,已建和在建项目达到 21 个,规划开发面积超过 1000 万平方米。2007 年荣获中国地产百强规模性 TOP10 第 9 位,并连续四年跻身“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 ,2007 年品牌价值 5 8 03 亿元,位列中国地产排名第二。 来自微笑国度的辉煌华源集团在泰国的成功之道 何美娜 李皖南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集团”)是 1992 年 7 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8、,是当时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新生的华源集团以“高科技、外向型、多元化、跨国经营”为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对上海医药、北药等国内龙头企业的“大手笔”兼并重组,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集团和医药业集团。2004 年,集团实现主营收入 485 亿元,营业收入列“中国企业 1000 大”第 29 位,列医药制造业第一位和纺织业第一位,在中国出口额最大的 200 家企业中排名第 28 位。 2006 年,本若“出资人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华源集团与中5国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行了重组,华润集团成为华源集团的最大股东,拥有华源集团 70的股份。重组后
9、的新华源集团仍将坚持“优先发展大生命企业,优化发展大纺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大生命产业的航空母舰。 不管是老华源还是新华源,华源集团都没有停止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实际上,从 1997 年以来,华源集团在北美、欧洲、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投资建立了一批海外华源企业及分支机构,基本形成国际化经营的格局。其中东南亚地区是华源海外扩张之路的关键一站,而泰国则是其东南亚战略的核心,华源(泰国)工业城是华源集团海外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堪称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成功示范。 东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想地区。华源
10、集团很早就对这个地区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经过反复比较,华源最终选择在泰国落户。2001 年,华源集团在泰国建设“工业城”的投资合作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簦署,首期投资 1.17 亿美元,在泰国东部罗勇府洛察 纳开发区兴建中国华源(泰国)工业城。这是中国内地企业 1995-2000 年对泰国投资总额的 1.6 倍,约占当年中国企业在泰总投资的 58.5。这一大手笔的投资激发了人们对华源集团的好奇之心。 华源集团之所以选择泰国,主要是因为这个被称作“微笑国度”的国家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在华源集团的眼中,泰国是东盟国家中投资环境最完美的国家:首先,泰国地处东南亚地区的中心,交通运输便利,其地缘优
11、势有利于产品向周边地区市场扩展,其次,泰国政治、经济稳6定,投资政策比较透明、稳定,优惠政策吸引力大;第三,泰国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综合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大,第四,泰国是华人集中的国家之一,最近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反华,且与我国关系密切,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浓厚的传统情谊,为我国企业进入泰国提供了最有利的政治和人文环境,第五,泰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关系普遍不错,美国和欧盟对泰国纺织品的进口限制相对较宽松,利用泰国作为中转站把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比较容易第六,泰国距离中国较近,华源集团可以与在泰国的公司实现联动生产,如向泰国公司提供半成品,供泰国公司加工,以追求产品加工中的迭加价值。这些优越的投资因素吸引了华
12、源集团的目光,更为华源(泰国)工业城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事实也证明了华源集团选择泰国是非常正确的。中国的纺织产品在出口欧美国家时屡屡受到配额限制,而进口原材料时也会遇到配额问题,华源集团在泰国的投资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些麻烦。2005 年纺织业出口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虽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同时又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欧美国家利用我国人世承诺,动用“特保”等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加以限制。而相比之下,东南亚的纺织品市场形势较好,国际市场上的纺织品订单部分转向东南亚国家。面对这一形势,华源集团再次审时度势,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尤其是大大增加了对泰国的
13、投资,结果不仅可以使华源集团规避贸易摩擦,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泰国的比较优势,拓展在国际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到 2006 年,华源集团在泰国的投资已达 1.7 亿美元,而且还计划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医药等其它7行业。如今,华源集团在泰国已经开办了四个工厂,并完成了华源集团在海外工厂生产链的衔接。泰国也因此而成为华源集团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基地,与华源在墨西哥、加拿大的棉纺、染整项目遥相呼应,形成了以泰国为基地辐射北美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华源集团全球经营的战略目标。 本土化管理,征服微笑国度 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跨国经营是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而强化跨国经营意识,加快管理本土化进
14、程,则是跨国公司成功经营的重要举措。华源集团在建立之初就定下“跨国经营”的总体发展目标,这几年来更是高度重视跨国经营,不断强化管理者的跨国经营意识,要求管理经营者从跨国经营的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同时,华源集团还特别重视管理本土化,总是不断摸索推动本土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在这种本土化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也处处体现了华源的特色: 一是识别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由于华源(泰国)公司的员工多数是泰国人,为了降低本地工人的抵触情绪,回避文化差异,必须按照泰国的文化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做到求同存异,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华源集团根据当地劳工特点,生产一线全部招聘泰国工人,而且还吸收
15、泰方人员进入管理层,如聘请泰国人担任副厂长、工段长和小组长等。这种管理的出发点对华源在泰国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8二是在组织结构中融合中泰文化差异。泰国文化是等级文化,强调正式的组织结构。于是华源集团根据这一特点在泰国公司设置正式的组织结构:厂长直接管理工厂行政办公室和物流销售部门,总工程师管理技术质量等部门,副厂长由泰国人出任,直接管理生产车间直至生产班组。这种组织结构类似于金字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使华源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率。华源(泰国)工业城的两家棉纺厂在 2001 年动工不到 10 个月就已开始试生产,而生产 3 个多月后其产品质量就达到世界先进
16、水平,价格在泰国当地也具有很强竞争优势。 三是在人事管理制度上体现泰国文化特点。华源首先按工艺流程实行比较严格的定岗定员管理,使每一位员工在有效工作时间内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工作,保证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华源同时还设计了满勤奖制度来鼓励工人出勤,降低泰国员工随意休假的现象。在具体人事管理上,华源运用泰国人管理泰国人,真正实行管理本土化,这不仅使泰国员工心理平衡,而且还比较容易留住工人,由他们到泰国政府办事,也更容易沟通办成。此外,华源还提倡人性化管理。由于泰国人自尊心强、流动性大,华源(泰国)公司不准中国管理人大声批评工人,并公开表扬有成绩的员工。对于违反纪律应该除名的工人,华源集团一般也采用让
17、他自己辞职的方式,给员工留些情面。 华源(泰国)公司根据泰国法律、民族习惯和对中泰文化差异的理解以及工厂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适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按市场化原则选择了职业经理人,还借鉴西方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实施了科学的战略管理及管理创新。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不仅让华9源(泰国)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资本市场拓宽发展空间,并适时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且也使得华源(泰国)公司很快成为华源集团在境外的“旗舰企业” 。 严格控制质量,成就“WORLDBEST” “WORLDBEST”是华源的英文译名,它反映了华源集团的战略目标和方向走向世界,做世界顶级的企业。自
18、成立以来,华源集团一直致力于境外企业间的相互联动,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把海外华源推向国际市场,最终把中国华源建成一家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增长的世界级企业。 要做到这一点,华源集团除了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外,还对维系企业生存之本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为此,华源在泰国的公司,坚持“质量优良,品种丰富,价格合理,服务满意,交货准时”的宗旨,不仅执行泰国和国际上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而且还建立了高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指标体系。 在具体的质量控制上,华源一方面设立了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制定并施行包括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和试验管理、产品标识和可塑性管理、不合格品控制、顾客投诉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原辅材料
19、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严密的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分别对产品质量问题分析、产品质量及采购原辅料的检验与试验、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另一方面则建立了根据产品需要的恒温、恒湿、洁净车间,并对10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按照 ISO90019002 标准管理。 严格的质量控制,带来了顾客的高满意度,成为华源集团打开泰国市场的一大功臣, 并使华源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目前,华源(泰国)工业城生产的产品 30在泰国内销,70外销,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源集团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华源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06 年,国家商务部合作
20、间吴喜林司长在参观华源(泰国)工业城时,曾称赞华源(泰国)工业城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作了积极、成功的探索,树立了国家海外投资的良好形象。今天的新华源集团正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国际竞争,华源(泰国)工业城依然作为华源集团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备受关注。未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商机增多,中泰之间的经贸前景也更加广阔,华源集团在泰国的发展也会更加美好。 三款“大两厢”争霸武林盟主 “三大门派”大过招景逸、骐达、福克斯谁将一统大两厢江湖 近两年来,两厢车盛行已经成为车市江湖不争的事实,而其中素有“光明顶”之称的“大两厢”更是成为了门派的必争之地。日前,随着风行景逸“起规格”利剑的陡然出鞘,大两厢江湖风行景逸、福克斯、骐达三足鼎立的局面终于明朗。自古江湖各大门派风云争霸,江山轮转,必有一派终主武林,大两厢市场究竟谁主沉浮我们不妨一“试”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