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8722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聚居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支系阿细人就会举行祭火盛典仪式,阿细祭火又以一个叫红万的山寨为最。阿细祭火盛典仪式最核心的部分有四个:长龙宴和阿细酒歌、钻木取火与送火、火文化展示、跳火神,它们分别代表了火神祭典中的主要观念和仪式。 一、长龙宴和阿细酒歌 进红万山寨首先要过一道由青枝绿叶扎成的寨门,寨门的青枝绿叶问“嵌”着火红色的篆字体“何万园”三个大字,寨门的两边各站着一位神秘却又威风凛凛的光头门神,门神全身彩绘,头戴彩色缤纷的长着鳄鱼嘴的头盔,脖子上挂着用发了芽的洋芋串成的“项链” ,用棕片蒙着下身,小腹前挂着一只硕大的木铃,手执一把长柄“揽月刀” 。

2、另一个门神的打扮也大体如此,只不过他用一个烂铁锅做“阴囊” 。 “守门”的还有两个祭火娃,祭火娃一身精光,剃着可爱的“狗娃”头。祭火娃披着一张老鹰皮,挎着一只用树叶装点的小背箩,小背箩里装了半箩各种面额的纸币,筹集祭火活动的经费。寨门口还烧着一坛火,火坛香烟袅袅,这叫火门,前来参加祭火节的宾客必须从火坛上跨过去,以除去身上的秽气。跨过火门,两旁站立着盛装的阿细妇女,她们吹奏起欢快的唢呐,2跳起欢快的阿细跳月,迎接来自周边村寨和远方的客人。 这时的山寨里格外洁净,也很热闹,穿寨而过的连乡公路上铺着散发着清香味的青松毛,这些青松毛是准备摆长龙宴的,青松毛一直铺到龙树下,龙树下是以巨型根雕(钻木取火

3、用)为标志的祭坛。古老的大龙树与其他树木连成一片,棠梨树、野樱桃等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龙树下人山人海,穿着麻布衣的阿细老毕摩(祭师,祭火仪式的主持者)带领相关人员作准备工作,有的在跳阿细跳月,有的在唱酒歌,有的人唱起祝贺丰收和吉祥平安的歌谣,有的人在龙树下就坐。巨大的火神塑像就放置在离龙树不远的地方,火神塑像披着蓑衣,留着长发,嘴唇腥红、黄颜色的皮肤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圆圈,火神塑像前有两匹阿细人用来动物崇拜的骡子。 不一会,有关人员给毕摩端来了酒肉,随之就是繁文缛节的祭祀,阿细妇女们也开始在祭坛周围“安桌”上菜,首先把醇美的包谷酒敬给长老和象征着木灯时代的老人,祝他们健康长寿。随之,几百米长的长

4、龙宴就开席了。长龙宴本来是当地人把用于祭祀的牛、猪、羊、鸡(现杀)等肉烹熟后所进行的聚餐,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借此互相祝福。阿细人的祭火有很多严格的规定,需用大红的土公鸡,没有喂过混合饲料的黑毛公猪,活献,酒要用山区出的包谷酒,化妆时忌外人观看。长龙宴上的菜也忌到集市上购买,一般有野生木耳、大块猪肉、树花、龙爪菜、炒核桃、芭蕉芋杆煮红豆、棠梨花煮老鼠豆、奎煮鸡蛋等。用青松毛铺就的长龙宴,摆上碗筷酒菜,宾客们往两边一蹲就算上席了。随之,一群群阿细姑娘小伙子就会到你面前唱阿细祭火敬酒歌,他们不停地劝游3客们“嘟(喝之意)嘟!”听阿细酒歌是长龙宴的一大享受,阿细酒歌因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曲目繁多而堪

5、称世界之最。阿细酒歌的节奏激越明快,它同样以 135 为核心韵律,与名扬海内外的阿细跳月一脉相承,同脉同宗。阿细酒歌是敬酒歌,是劝酒歌,是歌唱劳动生活的歌谣,也是献给神灵的颂歌,其目的是让神灵感受到“我们喝醇酒,我们食美味”的幸福生活。 二、钻木取火与送火 酒歌还在起伏,就见几个全身作了彩绘的男子来到了龙树下,钻木取火的仪式就要在龙树下举行了,在这神秘而庄严的时刻,游客们被安排在间隔着一条连乡公路的看台上,穿着麻布衣的老毕摩又是焚香叩首,又是祭酒献肉。随之,更多的祭火人陆续来到龙树下,他们的装扮五花八门,有的用棕片蒙住脸,有的用绿叶青枝或者地板藤遮住下身。 钻木取火的过程极为简单:巨形根雕的上

6、部早就凿有一个小孔,钻木棒也事先就削尖了一端,将这尖端插进钻孔里,用双手急速地搓转,竖直的钻木棒会产生高温,随即就起火,然后用易燃物(产于本地的火草棉)一引,火苗就燃烧起来。顿时,嘹亮的牛角号吹响了,在场的祭火人举着木刀、木叉围着新取到的火种跳起来:“有火了!有新火了!” 嘹亮的牛角号告诉人们,新一年的钻木取火又成功了,祭火人从四面八方涌到龙树下,他们兴奋地呼叫着“来祭祀火神!来祭祀火神!”接下来是送火,于是,祭火人在芒锣、牛角号的混向里,由两个人举着4的“避邪门”开道,送瘟人不停地比划着一只白公鸡,火神塑像和新火种由刀斧手们护卫着走进寨子中,将新的火种送到每个农户的家里,让主妇安置在火塘里。

7、接下来的一年里,这种仿照祖先钻木取火得来的火种将被主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直到第二年祭火节的到来。 当然,如今的送火种也仅仅是一种仪式了,其目的是以便于躲在树林中、柴堆旁的祭火人加入队列,主要是游街,让游客更清楚地看到祭火送火的场面。 三、火文化展示 与钻木取火和送火同时,展示阿细风情文化的活动也在紧靠寨子的一个大陷塘里举行,近千个阿细农民在五十六把翻山大号的引领下绕场,向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致以节日的问候!他们分别是大号队、酒歌队、女子唢呐队、鼓舞队、权权队、跳虎队、大型霸王鞭队、阿细远古服饰队、阿细跳月队等等。大号本是阿细人用来祭天祭地祭祖和古代军乐队中用的一种乐器。阿细人不耍狮子而是跳老虎舞

8、,表示阿细人的祖先曾自称为“山中之王的老虎” 。老虎以黄红两种颜色分成公母,还有男扮女装的“小丑”爬杆跳月,这些音乐舞蹈都来自于不同场合的祭祀。风情文化所展示的内容紧紧围绕着祭火这一主题,特别是阿细远古服饰表演主要体现阿细人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苦难生活,以纪念阿细人的祖先。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甚至于没有衣服穿,像野兽一样睡在树上或者住在石窝里。但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就穿上草裙,或者用树叶、包谷竿、5兽皮、棕匹来妆饰自己,用牛角号吹响生活的颂歌! 当然,展示火文化的重头戏还是由一千名阿细农民同跳的举世著名的大型舞蹈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由扑灭一场蔓延的野火演化而来,大三弦声催促人们“前进前进快前

9、进!扑火扑火快扑火!, ,妇女们则模拟扑火、踏火以及生产劳动中的各种动作,其间伴随着“嘿嘿嘿”的呼喊声和歌唱生活的歌声,把展示火文化的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四、跳火神祭火的盛典 伴随着一阵炮仗声响,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欢呼起来。 “跳火神”在阿细语中为“阿截毕” ,或者“木灯赛禄毕” ,意为“人体彩绘跳祭火舞” 。跳火神是在歌声与狂呼声中进行的,阿细祭火的目的在歌词里说得很明白:“世上的人们,想过好日子,就要祭火神。阿细祭火神,山寨会平安,老人会长寿,小孩快快长,风调雨又顺,岁岁乐安康!” 歌声中,祭火人源源不断地加入队列,一部分人全裸,把男根彩绘成光芒四射的太阳,也有人全身涂满了烂泥巴。特别是

10、由十多个中老年人组成的跳月队的打扮更是标新立异:有的装成驼背,有的用大叶子做衣服;有的用锯子搭上一根小木棒当二胡拉起来;有的扮成孕妇。 当用新火种点燃的篝火燃起来,当火神塑像手中的火把燃起来,人们便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狂歌纵舞:“木灯赛禄来!木灯赛禄来!呵呵!”他们把熊熊燃烧的篝火当作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的木灯,为木灯献上美好的颂词。这时,祭火人或在篝火边倒立行走翻跟斗、跨篝火,或在6篝火边摔跤,一切随心所欲,任意狂欢。 “姐姐把草裙穿起来,哥哥把木刀举起来,弟弟把花脸画出来,大家把火神祭起来!哦哦哦!哦哦哦!歌声唱起来哟,快乐跳起来哟,我们美好的生活,全是火带来,我们幸福的生活,全靠火带来。啊

11、哈哈呵呃,啊哈哈,亲爱的哥哥,亲爱的姐姐,请你赶快来,来唱一曲祭火歌,来跳一场祭火舞。跳月跳起来,歌声唱起来,大家唱起来,大家跳起来!”这是祭火盛典的主题歌,他们在赞美火是光明的使者,他们在歌唱阿细是火一样的民族,他们在向世人炫耀着阿细人有着火一样的文化! 面对此情此景,众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加入祭火人的队列手舞足蹈,穿着草裙的姑娘们,乘机把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在来宾游客的脸上,把祭火的狂欢推向高潮。 这时候,有四个人抬着巨大的火神塑像,一个人抱着白公鸡(意为白鸡办白事),两个举着“避邪门”的人悄悄地离开了广场,他们将“避邪门”插在进村的大路上,然后将火神塑像抬到一块空地上,把杀白鸡的鲜血滴在火神塑像上,默默地点燃火神塑像。于是,巨大的火神塑像(依附着妖魔鬼怪和瘟疫病毒)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中随风飘去。然后,这七个人跑进树林中换上衣服静静地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刚才的狂欢判若两人。阿细人认为,这就是火神塑像将村中的邪恶与灾难带走了,保佑了全村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