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跨文化交流学的语言交际方面看宋美龄 1943 年访美摘 要:随着国际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英语语言反面的应用,因此,探讨一些相关的成功例证从而归纳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启示显得十分必要。1943 年宋美龄访美就是一个典型范例。笔者将主要从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一些中美文化交流中语言交际方面的建议,说明除了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功底外,对西方思维方式以及相关语言使用技巧的掌握同样重要。 关键词:文化交流 语言表达技巧 思维方式 二战后,随着交通、通信和科技的极大发展, “地球村”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学应运而生。跨
2、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E, Poter,2004:82) ,这就涉及了包括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地理等多种学科。如今,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幅增加,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将会更频繁。 宋美龄, (18792003) ,19381949 年的中国第一夫人,1943 年访美是其一生的巅峰之作。在此期间,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了大批援2助,并在美国掀起了一阵“宋美龄飓风” 。尽管在此时,跨文化交际作为
3、一门学科尚未出现,但可以肯定宋美龄的访美已成为该领域的成功范例。一、思维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显而易见。西方人的思维基础主要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Karl Pribrsam 认为,西方共有四种思维方式,其中英国和美国可归纳为唯名式的推理, 即世界是由事实而非想法组成的。所以英美国家的人倾向于通过分析具体事实得出结论。美国人在做说服性文章是普遍采取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式章法,可大致分为引言、记叙与说明、证明、驳斥、一些离题的话和结论。一般而言,这种结构的议论文对美国人较有说服力。 作为卫斯理女校英国文学和哲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宋美龄对这一谋篇布局方法运用自如,突出体现在她
4、在众议院上的演讲辞中: 第一段和第二段可看作是引言部分,在此她成功地与听众建立起了联系,包括她对美国人民热切欢迎的答谢,自身的荣幸和对即兴演讲不卑不亢的态度,这种伦理道德的吸引力让她赢得了议员的好感。第三段可看作是提出主张的部分,即中美两国 160 多年的友谊,为后面赢得支持做出了铺垫。第四段到第七段是分述部分,首先描述了一位年轻美国士兵迫降中国时得到的中国人民的友好接待;其次讲出了自己在美求学经历,表达了对美国这一第二故乡的亲切与感激之情;再次表达了她对3两国合作对抗敌人以实现罗斯福总统的“四大自由” ,引起了议员们的共鸣。这一部分突出使用了情感道德的吸引力。第八到第十段是证明与驳斥部分,即
5、进一步证实自己的主张,并对对立观点进行驳斥。她举出了磨镜石的故事警示两国合作的重要方式:“不但要有理想,不但要昭示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 ”以此来间接表示对美国先前的消极应战态度的不满。 根据以上的分析,美国议论文体与中国的曲折含蓄风格不同,如果不对此加以注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说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表达方式 Arensberg 和 Niehoff 认为, “语言是文化间最显著的区别”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即使相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使用。在美国,大多数人不懂矜持,所以交际中的语言风格更倾向于直白。他们也欣赏直接、坦诚和明确的表达而非含糊其辞。而我们中国人容易将这种直白理解为
6、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容易造成气氛尴尬。总之,语言在美国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个人观点,而在中国则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工具,这一点是双方交流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个人认为宋美玲在语言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首先,她清楚明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中国战争中的盟国,美国从未在支援中国上做过明确承诺,因为美国将重点放在欧洲战场上。对于对于宋美龄来说,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美国的态度以增加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在对4众议院演说中,她采取了欲抑先扬的策略:首先赞扬了美国士兵的勇气和美国所蕴含的浓厚的民主风气, “美国人民正在建立与实施一种确系其祖先所怀抱之立国典型。此种信心,益见加强而证实。 ”,所以在伦理上,“诸君为美国
7、人民之代表,目前有一光荣机会,使汝祖先之开国工作,发扬光大,超越物体与地理限制之疆界”到 “诸位代表”理应将日本视为比希特勒更为凶险的敌人。 在此演说中,她从未直接提及中国自身的利益,相反,她处处从美国,从世界,从全人类以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她充分利用了美国根深蒂固的追求历史、传统、道德的理想主义外交情结,使得美国人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责任重大。 最后,她不仅操着一口流利准确的美国英语,还恰如其分地引用了几句中国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暗示美国应该将重点转向亚洲,清醒地认识日本的威胁;“看人挑担不吃力”来暗示美国应当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手足情深”生动描述了同盟国之间的兄弟
8、之情。这些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的表达更凸显了她作为东方大使的角色。 Althen 对美国人对语言的痴迷有一个精准的描述: 美国人敬重那些可以用适量词汇清楚表达自己的人,笔者认为这正是对宋美龄女士的精准描述。 三、一些启示 从语言交际方面看,宋美龄女士对我们与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有很多启示。 比方掌握多种信息系统,熟悉更多的语言符号,注意英语的文化根5源。在中国,英语作为外语,我们容易忽视英语的深层文化的学习,例如在习语、模糊语这些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表达的使用中,如果对文化不够了解,直译是行不通的,很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冲突。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有能力的人的显著标志就是能言善辩,思维清晰。为提高交流
9、技巧,可以加强思维的训练。其次,培养交际的灵活性。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指出:“一个人的一声会扮演多种角色”不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不论我们采取怎么样的技巧,我们都需要应对各种各样情景,人物与事件,正是由于未来的不可预测,这种“随音乐调整舞步”的能力才显得如此必要。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E. Po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the 5th ed.2004 2Pribram, Karl, Confronting Patterns ofThought, Washington: Public Affairs Press,1949 3C.Arensberg & A.Nichoff, Introducing Social Chang: A Manual for AmericansOverseas, Chicago: Aldine,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