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记文学之传记与文学摘要:传记文学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一支,不仅具有非虚构文学中的非虚构的相对真实的特点,更具有文学特色的特点。本文拟从传记文学的归属入手,探讨其所归属的类别,有助于研究传记文学的特点,探讨传记文学所具有的传记与文学性。 关键词: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美学意义;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Biography and Literature in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LAN Qing 传记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年前,中西方的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传记文学的身影。在西方,希腊时期就有了传记作品,而古罗马时期的普鲁塔克则更是西方古代最
2、优秀的传记文学家。在中国,煌煌正史中的那些帝王将相,名臣义士的传记更是多不胜数,而司马迁的史记则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然而,有如此长的历史的传记文学,其发展却是缓慢的,直到近两个世纪以来,才出现了传记文学的繁荣。自 18 世纪起,西方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和作品,如法国卢梭的自传忏悔录 ,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的自传邓肯自传以及美国的富兰克林传等,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只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传记文学创作才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历史人物传记、共和国2元帅传记、科学家传记、文学家传记、艺术家传记等层出不穷,如胡适的四十自述 ,沈从文的从文自传
3、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而传记文学中体现出的民族性,人文精神,更具有相当的具体性与代表性。因此,研究传记文学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从传记文学的名称来看,传记文学既包含了传记的特点,又含有文学的特色。可以说,传记文学中,不但要注重真实性的原则,而且要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段来为之增色。20 世纪 30 年代,茅盾和郁达夫就曾提出了传记文学的传记及文学特点问题。茅盾认为, “虽然在古代典籍中间,我们有着不少人物传记,但只是历史的一部分,目的只是在于供史事参考,并没有成为独立的文学。 ”郁达夫则指出:“传记文学,是一种艺术的作品,要点并不在事实的详尽记载,如科学之类;也不在示人以好例恶例,而
4、成为道德的教条。 ”他认为, “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他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抒写出来,长处短处,公生活与私生活,一颦一笑,一死一生,择其要者,尽量来写,才可以见得真,说得像。 ”由此,他们在强调传记文学真实性,传记性的同时,突出强调了传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作品,它所应当具有的文学特色。 本文拟从传记文学的归属入手,探讨传记文学所归属的类别,有助于研究传记文学的特点,讨论传记文学所具有的传记与文学性。 一、传记文学的归属 根据当代学者的观点,传记文学属于非虚构文学。学者王晖在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这篇文章中说:“非虚构文3学按照其所体现的作家的写真意识、
5、文本再现的似真程度以及读者接受时的真实感效果等三个方面因素,将非虚构文学划分成完全非虚构(包含报告文学;传记;口述实录体;新新闻报道;纪实性散文等)和不完全非虚构(包含非虚构小说;纪实小说;新闻小说;历史小说;纪实性电影;电视剧剧本等)两种主要类型。另外,还有一种基本属于虚构文体的类型,如新写实小说之类,它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具有“非虚构”的一些元素,我们将之视为仿非虚构类型。在广义上,非虚构文学是一个相对于“虚构文学”的文学族群,在狭义上,它专指美国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和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类型。 ” 而这一归属也是如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可见,传记文学
6、属于非虚构文学中的一个分支,因此,传记文学就具有了非虚构文学的一般特征,并且作为非虚构文学中的特殊文体,又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传记文学,作为传记,应该忠于史实,事实,不允许虚构,也不可随意编排,有其严格的真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文学,又有文学性的特点,它不仅要有一定的文采,采取一定的叙事技巧来引人入胜,不能只是枯燥的流水帐,而且,对于人物的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需要使其生动富有感染力。但同时,传记文学的传记特点与文学特点又不应该是相互分离的,而应该辩证统一于传记文学。 尤其,中国的传记,往往完全地面向历史,无论自传还是他传,总是为了追求历史的公正,社会的认可,追求过分的真实,而缺
7、乏传主自我的个性、人格的张扬,从而使得传记文学的文学性有所下降。在这一4方面传记的传记特征无可置疑,然而其文学性却得不到发挥,而这也的确是传记文学所要面对的如何处理传记与文学的关系的一大重要问题。 二、传记文学之传记 从传记文学的归属看,传记文学属于非虚构文学,因此,它应具有非虚构文学的“非虚构性” ;从传记文学的名称来看,传记文学应首先包含有传记性。无论“非虚构性”还是传记性,都是从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出发的,而真实性问题,是无论在非虚构文学还是传记文学,都不可回避的事情。 首先,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一支,传记文学典型地凸现了非虚构文学的“非虚构性” ,它与虚构文学的“虚构”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学者王
8、晖在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这篇文章中所指出的:“与虚构文本在虚构的情境之下创设的艺术真实相比较,我们就会更加清楚地看到非虚构文学中所创设和追求的非虚构或者说“真实”的不同内涵。 ”他认为,艺术真实,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而与艺术真实不同的是:非虚构文学的“真实” ,是一种内在的、动态的相似,确切地说,即是“形态真实
9、”与“关系真实” 。 “形态真实”指人和事物自身的自然形态必须在客观社会中“确定无疑” ,它是一种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的存在状态。 “关系真实”则是指5人与事物均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中,并保持着现存自然形态的内部组织结构,它是一种非假定性的、实在、直接的现实景象,是一个动态系统。“形态真实”显示微观结构。 “关系真实”则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显出宏观之真。 由此可知,虚构文学的“艺术真实”加入了作家本身对于社会生活,人生历程的感悟与体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是一种创造的真实,是基于某种确切真实而虚构出的真实,更多地包含了作家本身主观性的内容,其创作出来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而非虚构文学
10、的“真实性”是一种动态与静态,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辩证统一的真实,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原生态的接触的本真表现,并且,是主体在时空中不断运动着的, “保持着现存自然形态的”真实。因此,传记文学首先要表现的,就是这种非虚构文学的真实。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传记文学又有不同于非虚构文学中其他文体,如报告文学,口述实录体,新新闻报道等所不同的非虚构的真实特点,是一种相对的真实。 由于传记文学是描写传主的生平事件,是作者对传主的解释,或者是自传的写作者对自己的生命历程的解释,它虽是通过描写真人真事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但同时又是以现实生活真实为依据,通过对真人真事的提炼、选择去反映与概括的真实,因
11、此,这种人物传记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只能是最大的无限度的接近历史的真实,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真实。又由于作者或传主的立场、审美观的的不同,又或者其写作的目的、角度的不同,由此写出的传记文学不可能对于传主的生平或6事件进行百分之百的还原,达到绝对的真实,而只能是部分的吻合,相对的真实。 同时,传记文学依赖于语言与记忆,而语言与记忆无论对于历时还是当下,都是不可靠的。无论多么准确的,绘声绘色的语言,都无法重现历史的情景,无法绝对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人物与事件,而只是存在于相对的真实。传主的记忆,也不可能是确切的,绝对的,无差别的接近的,而是不精确的,相对的存在的。这也决定了传记文学的相对真实
12、。 三、传记文学之文学 传记文学的文学性说明传记文学在保持其传记性,即相对真实性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对于传记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语言、叙述手法、叙述顺序、叙述技巧等,可以适当的加以运用。同时,传记文学又要以其作品来达到感染人,影响社会,激励读者的作用。 首先,对于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既然是文学,就应注重作品的语言的感染力,适当地描写与词语的优美是必不可少的。以纪实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叙事为主,不是机械地模仿与再现,而体现创作者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的摹仿和再现,体现作家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像虚构文学作品那样,表现为对人和事的加工提炼、变形夸张、任意虚拟和想像,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在真实描绘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认识和评价,表现为如何把真人真事生动、形象、感人地描绘出来。 其次,传记文学应以其文学影响力来影响社会、读者和特定的阶层。传记文学具有民族性,无论东西方的传记文学,其精神上都深深刻下了7民族文化的烙印,传主作为其本民族的一分子,其生平经历、人生阅历都具有无限的代表性,来反映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