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新思维与儿童钢琴学习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 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方(1961 ) ,男,汉,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艺术教育学。) (杭州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 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欣赏、表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创造力;儿童;钢琴学习;训练;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2、CHEN Fang 一、创新思维研究现状 2创新(innovation)来自拉丁语 innovare,原意为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本质上意味着新秩序的产生。创新思维作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在音乐创作、表演,还是在音乐欣赏、批评中,一直受到国内外音乐心理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的关注。吴进国认为,音乐是激活创新思维、开发人类智慧的特殊“维生素”和催化剂注:(吴进国音乐激活创新思维 , 中国人才 ,1998 年第 1 期,第 44、45 页。);华莱斯认为“意向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征,联想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 注:(罗小平、黄虹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版,第 2
3、29 页。)赫德森指出,寻找、发现问题的欲望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环。注:(同上,第 242 页。)托兰斯提出“四年级低谷区” ,指出过重的压力会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注:(同上,第 248 页。)陈一林认为“灵感是音乐创作和表现的灵魂突破常规和定式是音乐思维的特点。 ”注:(陈一林浅谈音乐思维对创新思维的推动作用 , 科技经济市场 ,2006 年第 5 期,第 128 页。)张爱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张爱民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应用 , 甘肃等师范专科学校报 ,2003 年第 3 期,第 107 页。)。高琳认为“音乐教育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
4、动性,能培养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及创新个性”注:(高琳关于音乐教育与培养创新思维的关系的思考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6 期,第 129、130 页。)。创造性既需要灵感,又需要勤奋和毅力。儿童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儿童身心已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接受音乐教育。钢琴因其简单实用,成为培养音乐能3力的首选。诚然,欣赏和演奏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科学的训练方法,则可以提高儿童的歌唱、节奏及音高辨别能力。罗代筠提出通过“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注:(罗代筠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溶于学生音乐教学之中 , 教学探索
5、,2006 年第10 期,第 80 页。);谢珍辉指出“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想象情境”三步骤注:(谢珍辉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浅探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年第 4 期,第 151、152 页。);黄忠昭则认为应着眼于“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的最佳途径”注:(黄忠昭论音乐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年第 3 期(总第 67 期),第 121-123 页。);王令武则主张“眼、耳、口并用” , “给学生自由思维空间与时间”并“鼓励学生表演”注:(王令武在音乐教学
6、中培养创新思维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4 期,第 8 页。);薛涛提出“发掘教师的创 造潜力,激发学生群体的创造潜能”注:(薛涛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美与时代 ,2004 年第 10 期,第65、66 页。);陆颖则指出“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评价” 注:(陆颖让创新思维成为音乐教学中的灵魂 , 音乐天地 ,2008 年第 1 期,第 16、17 页。);刘克敏指出“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注:(刘克敏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天地 ,2003 年第 11 期,第 19-21 页。)三方面举措等等。近年4来
7、,教育工作者们日益发现,音乐教学的开展,不能无视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应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理念,实现审美体验价值。 二、创新思维元理论描述 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创造发明主要靠思维能力,创造型的人才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渐次发展过程,20 世纪 20 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最早对此进行研究,产生著名的沃勒斯“四阶段模式” ,即准备、酝酿、明朗、验证期。注:(李祖扬、柳洲创新原理与方略 ,天津人
8、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66 页。) 人脑是创新思维的器官,具有最为发达的大脑皮层,其范围越广,个体就越能以特异的方式作出反应。脑的高级功能如思维等,与神经回路活动有关。脑内神经元(约 140 亿个)通过突触形成庞大的神经回路,形成各思维方式收敛型、发散型思维。前额叶的联合皮层是“多重感觉皮层” ,视、听、嗅、触、味觉向此传递并进行整合处理。语言思维能力与性别有关,女性语言技能比男性稍强,男性空间能力则占优势。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认为大脑半球具有思维能力,且分工明显。左半球与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及对逻辑分析有关,主要从事抽象思维5工作,称之为“理性脑” ;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如空间定
9、位、图像识别、色彩欣赏等,为“感性脑” 。左右脑功能的互补,能使大脑的思维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主体主要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人才,其本质归结为“科学”二字,通过组合、反转技术等创新技能来实现。产生于创新能力与创新关系、创新环境与创新精神是创新的两组基本矛盾,其中创新关系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则适和创新环境的发展要求。此外,创新哲学主张人人能创新、时时能创新、处处能创新,并积极利用条件、创造条件创新。 音乐才能是神经系统天生的能力,外部刺激居于次要地位。极少数人在儿童早期表现出超常的音乐才能(如莫扎特) ,音乐的内在规律使其不需外力便可掌握,这是音乐神童出现较高频率的主要原因。在
10、音乐才能实现过程中,干扰因素与动机较为重要。音乐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及高度的自尊,其个性表现为多态性,即女音乐家更男性化,男音乐家更女性化。听觉能力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条件,听力与智力的互相促进是个人获得音乐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梅德尼克出(Mednick)提出,联想诸要素的组合形成新结构,产生新颖而又源源不断的联想,注:(罗小平、黄虹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版,第 235 页。)属于这种类型的人较富于创造性。创造力是一种整体能力且具有发展性,社会政治变迁、个人经济状况、生活遭遇、国家经济的增长或衰退,都会影响个人创造。另外,创作过程中强调非意识的灵感因素,也注重有意识的努力
11、因素。 6综上所述,创造性与个性特征、认知特点相关。个性特征主要指独立的自我力量及对复杂事物的爱好与驾驭能力,认知特点表现为灵活性及高复合程度的认知结构等。这些特征伴随着相关的动机及发现问题的兴趣,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不同侧面描述创造性。 三、创新思维在儿童钢琴学习中的训练 一般人都有辨别、回想旋律的能力,而音乐训练能使人获得音乐结构词汇表,如经过音、和弦、旋律、曲式等,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记忆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给我一打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从乞丐到律师等不同层次的人。 ”由此说明外部环境及训练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科学的音乐训练能使普通市民成为音乐家。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2、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表明,创新素质是创新主体成才的内在根据,育人环境是必要条件,创新实践是根本途径,因此成才规律表现为“创新素质+创新环境+创新实践” 。创新环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术创新环境。音乐家庭与非音乐家庭的区别在于,前者欣赏音乐、演唱歌曲的机会更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对儿童音乐发展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鼓励孩子非常规的音乐思维。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鼓励标新立异,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社会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场所,家长、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演奏、音乐比赛、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以获得社会知识,并能提高临场应变7能力。 (二)充分运用想象、直觉因素
13、想象是音乐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也是使表演充满生命的关键。因此,表演者要不断丰富个人的生活阅历,尤其是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直觉是运用内心听觉,在头脑中形成音响运动图像的能力。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得以发展,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培养不可能获得音乐的直觉。因此,在音乐表演的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直觉能力,尤其是正确的技巧和视唱练耳、音乐审美鉴赏和风格感受力。 (三)克服临场紧张 临场的紧张乃至怯场,是较为普通的心理现象。如何改变并克服这种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其次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另外充分练习以纯熟掌握曲目,加强信心。还应经常参加演出实践,
14、锻炼应变能力。通过上述五方面的努力,将“怯场”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四)以创造代替模仿 音乐艺术长于抒情、拙于论理,在时间流程中展现,随时间完成而消失。学习者应在认真分析和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借鉴的吸收前人的经验,加上个人创造性的诠释。对以往艺术大师的创造,做到充分尊重但8绝不盲从。表演艺术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声音、技巧都是逐步得以完善的。英国指挥家伍德曾说过,任何符号都不能保证乐曲诠释的同一性。由此可见,演奏家之所以成其为演奏家,在于他能敏锐的感受一切,善于强烈的感受艺术。 成就是个人经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但一个能力较强的人却未必有相应的成就。毋庸置疑,只有
15、艰苦卓绝的训练,才能使人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绪情感,以满足其成就感。 四、创新思维在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作用 创造力是一种整体能力,托兰斯(Torrance)的“阈限假说”表明,当智商超过 120,学习中创造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注:(罗小平、黄虹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版,第 247 页。)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除了恰到好处的投情,更需要想象和直觉的配合,想象的过程则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积极运作。创新思维对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稳定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情感指向 每个人都会倾向于喜爱某一类音乐,与社会环境、听者的情绪状况有关,具有不稳定性,
16、会随着各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社会境遇会形成一定的情感状态,情绪状态决定音乐的选择;反之,音乐使情感状态9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行为的改变。情感、行为的改变又与社会境遇的改变直接相关,形成“循环反馈”模式。受过系统音乐训练并参加过实践的儿童更喜欢古典音乐,短期训练也产生一定作用,如 1872 年威廉斯(Williams)通过 2 个月的音乐欣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严肃音乐的爱好。 (二)创造力的培养与开放的个性 创造力与个性特征、认知风格、能力相关。卓越的科学家具有独立的个性,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即所谓开放的个性特征。他们乐于学习艺术相关知识,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
17、于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游刃有余。他们以一颗时时求同存异的大脑,汲取着自然界的精华。另外此类儿童的认知结构复合程度相对较高,也更易适应环境变化,思路较宽,善于在事物运动中得出抽象规律。 (三)儿童身心发展与因材施教原则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早期音乐教育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3 岁是开始音乐训练的理想年龄。儿童 7 岁开始建立守恒概念,福利(Foley)致力于研究儿童在这段期间的反应。托兰斯则更重视“四年级低谷区” 。注:(同 ,第 248 页。)训练还可以提高音高辨别力,增强节奏感。而乐器训练则能增强儿童处理旋律音高等信息的能力。尽管音乐领域神童相对较多,却有不少人音乐才华止步于童年期。对此,温(Winn)指出青少年转换期的重要性,注:(同,第 239 页。)认为良10好的转换才能保证音乐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时刻保持创新思维的“泉涌”则是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存在于各学科、各领域,隐藏于不同人的潜意识里,合理的开发能发挥最大潜能,而这种潜能是无可限量的。音乐以潜移默化的特点影响着儿童,使其在不自觉中接受音乐的熏陶。音乐的稍纵即逝、不可言传性,注定其每次表现都会产生不同的因素,因此它最能激起创新思维。不可否认,创新思维只是一种理论,只有当其外化为认识手段,并以此来培养音乐能力时,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