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997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摘 要:艺术表演行业是一个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的行业,在中国整体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业已习惯了计划体制生存方式的艺术表演行业面临着在市场体制下生存的适应性问题。表演艺术产品的先天局限性和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一种特殊性社会组织的改革局限性的存在,使我国艺术表演行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中表现出“过渡性”特征。 “过渡性改革模式”的存在对推进艺术表演行业改革的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特殊的政策要求。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艺术表演行业;文化体制;改革;适应性;过渡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自 1979

2、年以来,我国的艺术表演行业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锋,一直是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试验场。经历 30 年的改革历程,学界和政府有必要对艺术表演行业的改革进行历时性和整体性的检视:30 年来中国艺术表演行业改革成效如何?有无成功的经验模式?从目前的改革进程来看,尽管艺术表演行业虽然个别地方探索出一些模式,但对于全国文化行业而言,艺术表演行业的改革现在尚未建立一套非常成熟和有效的经验模式。造成当前改革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核心或2本质原因在于:艺术表演行业的行业属性与市场体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行业属性与市场体制之间的不兼容导致了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复杂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和非配套性又导

3、致了艺术表演行业“过渡模式”的存在,并由此对国家政策环境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化局限及其原因 从当前我国艺术表演行业的现状来看,行业属性与市场体制之间,尽管有个别艺术院团市场效益良好,但从行业整体上说,二者之间总体上是不兼容的,这种“不兼容”的特征我们称之为“逆市场形态”。 (一)艺术表演行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几个特征 1艺术表演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式微,完整的产业链仍然没有形成 对 30 来艺术表演行业的考察表明,与广电、出版等文化行业的成长趋势相反,艺术市场上呈现出供给和消费需求持续下降的特征。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1997-2009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3

4、0 多年内,我国艺术表演行业的艺术产品供给量不断下滑。1996 年,全国的 2656 个剧团新排上演剧目 4300 个,团均 1.6 个,到 2009 年全国6139 个剧团原创首演剧目 1578 个,团均 0.26 个。 与供应能力类似,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 1985年的团均 226 场下降到 2009 年的团均 169 场。并且,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演出场次主要由省级以下大量农村演出场次支撑。进一步的调查表明,一些艺术团体为了获得政府对农村演出场次的补贴,想办法增加农村演出场次,例如,把一个演出团拆分成 3 个小分队,所以真实的演出场次可能要比团均 169 场更低一些,这也

5、进一步说明了社会对演出需求3的持续下降趋势。 2艺术演出市场上价格机制失效,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关联性部分断裂 在物质生产领域,价格具有市场信号的传导功能,通过价格对价值的偏离与回归,传导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对供给起到调节作用。因此,物质产品市场上,高投入与高回报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但在艺术行业领域,30 年来我国艺术市场发展的经验证明,表演艺术产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效益具有非同步性,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是一种概率关系而非函数关系。以我国文华奖获奖剧目为例。文华奖作为全国专业艺术成就的最高奖,其获奖剧目应该代表了中国专业艺术的最高水平。按照市场的一般原则,高质量的产品应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实际的情

6、祝是,尽管这些获奖“产品”的艺术价值高,但其经济效益却不尽如人意。据1999 文化部艺术司对 230 多个文华奖获奖剧目演出情祝的调查数据,赢利的只有 71 部,占全部剧目的 30.2%,基本持平的 5 部,占 2.13%,亏损的 114 部,高达 48.5%。艺术精品不赚钱与我国文化市场发展不成熟相关,同时又与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双重属性、与多重标准的评奖机制相关。 3市场化改革措施在艺术表演行业作用有限,艺术表演行业改革措施不力、进退失据 30 年来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经验证明,在实体经济领域灵验有效的效率措施和激励机制,在艺术表演行业领域却只能发挥有限作用。蒋昌忠、宋丹娜等人通过对 1979

7、 年以来中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外增量、体4制内存量和总体性改革进程的分析表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总体上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实际情况是,从 1990 年到 2009 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总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呈递减趋势,国家给予艺术表演行业的财政收入却成倍增长。2009 年与 1990 年相比,19 年间财政补助增长了14.4 倍,总支出增加了 20.9 倍,场均支出增长约 24.4 倍,相反,观众人次却减少了 7885 万人次。 艺术院团改革 30 年来,演出收入虽有增加,但远远赶不上支出的增长幅度。演出收入与财政补助之比不但没有随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而增高,相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 1990 年的

8、 41.2%降至 1995 年的 39.7%,2000年的 29.9%,2005 年的 31.9%,2009 年的 22.5%。财政补助收入与总支出之比并没有随改革的进程而逐年下降,而是呈现上升的趋势:1990 年为64.8%,1995 年为 53.9%,2000 年为 64.3%,2005 年为 69.9%,2009 年73.3%。 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失效,给艺术表演行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困惑” 。调查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启动的全国艺术院团差额补贴措施,在进入21 世纪后逐步回归原路,财政“差额”激励机制逐步为“全额”补贴机制所替代。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随着矛盾的积聚而需要支付越来越高的改革

9、成本。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而许多剧团的收入并不因此而大幅度上升呢?艺术表演行业和市场机制“不相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体制和本体”两个方面探究其原因,即艺术表演行业既有5体制性因素的影响,也有艺术表演产品的本体性因素的影响,本体性的影响并不因为体制的变化而对它有根本性的改观,或者说它很难通过外部的力量予以扭转。 1体制性因素 30 年来的艺术表演行业改革一直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按照党委、政府规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试验。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已存在的单位体制赋予了艺术院团相对独立的利益目标,艺术院团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存在多重发展

10、目标和利益要求,具有自身运营的逻辑。同时,随着市场力量在体制外成长,中国单位社会特征的日益消减,我国艺术表演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又要受到体制外市场力量的牵引。这样,在党委政府、市场与艺术院团三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三角型关系模型。 30 年来的艺术表演行业改革过程要受到这种三角型关系模型的影响,艺术院团及整个艺术表演行业的发展轨迹是三角力量均衡的结果。从 30年的发展轨迹看,艺术表演行业改革的轨迹既不完全遵循艺术院团的发展逻辑,也没有遵循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机构一般性市场模式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并非完全遵循党委政府规定的预设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公有体制之外成长出一块社会

11、空间,使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化机构和文化组织所依赖的“国家单位”二元结构转变为“国家社会(市场)单位”三元结构,文化体制改革过程已经不单单只有政府和行业的作用力,还包括了市场诱导力量和单位自主改革力量。政府、6市场和单位这三种力量构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三角协调模式” 。 这种三角关系模型存在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即党委政府希望按照意识形态管理模式来管理艺术院团,同时又希望借助于行政力量主导艺术院团面向市场的效率化改革,这两者之间由于无法区分管理边界往往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致使以意识形态来管理艺术院团的特征明显。我国艺术院团一直以党的宣传阵地为己任,兴衰于政治运动之中,依附

12、于政府的财政供养之内,主体性地位缺失,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文化领域内的公有制偏好,这种模式不仅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还是一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 例如,我国艺术院团创作剧目不断、剧目投资回报低的背后原因是各级政府设立的“艺术创作基金”激励的结果。这种艺术创作基金由政府设立,由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主管,在体制内封闭运行,各个院团大都可以得到基金的资助,一些艺术院团可以拿到钱而不用操心公共投入的收益问题,因此我国艺术表演行业就自然存在新剧目不断创作而场均收益持续下降的现象。 2本体性因素 我国艺术表演行业对市场经济不适应现象的背后,不仅仅隐含着体制上的弊端,而且存在着本体上的“效率困境” ,

13、主要体现为技术的比较劣势导致了效率的比较劣势。表演艺术作为技能型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文化科技体系中处于技术的低端。尽管现代艺术生产过程中注意引进高新技术,但这种技术密集一般只集中于舞美领域和表演以外的其他领域,艺术表演行业是一种“活的艺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很难从劳动密集7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 1966 年,两位经济学家威廉巴摩尔(William J.Baumol)和威廉鲍温(William G.Bowen)通过对美国表演艺术公司的调查,并将艺术表演行业与其他生产行业进行比较,出版了表演艺术:经济困境一书,他们在此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巴摩尔原理” (Baumols Law) 。他们运用经济学的原理

14、分析了表演艺术产品成本日益增加所导致的表演艺术所面临的挑战。他们认为,由于不同行业生产力提高的速度不尽相同,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会有所变动,生产力提高机会较多的产品就会更便宜。如在一些行业,工人的劳动效率每 29 年翻一番,但在表演艺术行业却是不可能的。因此,艺术表演行业在与其他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较之其他行业工人,演员、演奏家薪水的增加速度要慢得多,但表演艺术产品的生产成本又比其他经济部门产品的成本增长快得多。而随着表演艺术价格的不断上涨,其他消费品和服务将由于价格优势而逐步迫使艺术产品退出市场,直至使表演艺术从市场上消失,因为它的固定成本将会远远超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巴摩尔原理”解释了票价的

15、不断增长和为表演艺术提供公共补助以及文化赞助的内在深刻原因。所以,他们提出,如果艺术表演行业或者艺术表演团体要在市场上生存,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不然这些表演团体就会逐步消失。 二、艺术表演团体作为社会组织的改革局限性与政策方向 (一)表演艺术产品固定成本难题的解决之道 巴摩尔定律固定成本难题的应对之道,以资金来源渠道为依据,存在着两种思路、两种政策体系。 81计划体制国家的解决之道:国家财政补贴模式 艺术表演行业的国家财政补贴模式是指艺术表演组织由国家拿钱“养着”,将艺术表演团体纳入到整个庞大的计划生产体系之中,艺术表演团体担负产品的生产创作职能,而行销通过国家的销售渠道予以安排,这就是计划体

16、制国家的解决之道,像中国、苏联、东欧都是大都实行这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借助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权利,并通过文化行政系统源源不断地将资源注入到包括艺术表演团体在内的基层文化单位,以维持基层文化组织的运转,文化系统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树结构”B11 形态的组织系统。这种树结构组织方式遵循同权分割的原则,即从制度上规定把同一种权力分到组织中的不同层级,上级掌握大权,下级掌握小权,构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配置系统。这种文化体制在苏区根据地时期即已形成,建国后自然转变为国家文化体制的基础架构。这种体制的好处是:上级可以绝对地掌握下级,具有迅速动员、快速行动的效果,符合战争时期意识形态管理和社会文

17、化动员的要求;弊端是:这种体制在和平时期由于严格的等级划分,严格的上级负责、下级不负责,导致官僚化严重,机会主义盛行,效率较低。 2市场体制国家的解决之道:非营利组织与社会赞助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和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间组织。中西方学界认为,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七个基本属性: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能与民间组织划等号,东西方国家中的一些非9营利组织带有半官方色彩,并不完全是纯粹的民间组织。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良好,其管理模式具有典型性。根据美国税收法案的规定,文化艺术经营机构一般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营利性的

18、,一类是营利性的,从登记之日起,两者的税收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如作为非营利公司的艺术表演机构有一些独特的管理规则 B12: 第一,公司的收入必须用于公司业务,严禁以酬金或其他个人福利方式将公司收入转为经理、员工的个人所得,但允许合理的工资和通行的福利待遇。 第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营利性业务,也可以从事与其免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但与非营利性宗旨所规定的业务无关的其他收入来源不得成为主要渠道。如交响乐团不能以伴舞乐队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否则,此类经营就纳入营利性公司管理范畴。 第三,组织的资产必须用于非营利性宗旨所定的业务,如交响乐团的乐器不得长期用于舞厅伴奏,而只能用于交响乐团的演奏。如果

19、公司破产,公司资产必须分配给其他非营利性公司。 注册为非营利性公司的艺术表演团体,享有以下优惠待遇 B13: 第一,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第二,各级政府免税及可以享受政府津贴,各级政府的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资助这些公司。 第三,可以接受民间企业、团体、个人的捐款。 第四,政府制定其他优惠政策,如给非营利性公司廉价的邮资、广告费和购物价等等。 10因此,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票房收入、政府补贴和社会赞助三个渠道。统计显示,美国非营利演出机构的票房收入最低的占全年总预算的 20%,最高的占全年预算的 60%,其余预算来自于私人、基金会、公司以及政府。在整个预算中

20、,政府对于非营利演出机构的资助比例并不高,通常在 5%-18%间。例如,纽约大众剧院 2007 年总预算为 1800 万美元,票房收入 400 万美元(约占预算 22%) ,政府 150 万美元(约占预算 8%) ,其余来自基金会、私人和公司约 1250 万美元(约占预算 70%) 。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2007 年总预算为 3300 万美元,其中票房收入 1100 万美元(约占预算 33%) ,政府投入 600 万美元(约占预算18%) ,剩余来自基金会、私人、公司筹资 1600 万(约占预算 49%) 。B14在三种来源中,社会赞助是非营利性艺术表演团体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二)政策方向:推动艺术表演团体从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变 根据我国艺术表演行业的行业属性及当前解决艺术表演行业成本难题的两大模式,我们认为,当前我国艺术表演行业改革的政策取向应为:推动艺术表演团体从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的提出,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事业体制向另一种新型文化制度体系的转型,即从行政范式到契约范式的整体性转换。这种转换以推动“科层行政命令结构”向“网络契约协调结构”转变为中心,突破文化事业体制中纵向层面上的保护依附关系,并从横向层面引入契约交易和契约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