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过南北两极度的小学教师“他的专业是生物科学,他的岗位在小学课堂。但他已经成功地跟随中国极地考察团赴北极进行了 3 个月的科学考察;现在,他正带着全校师生的梦想在南极长城站进行科学考察。张凯亮,中国第一位登上南北两极的小学教师。 ”在 2009 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们给张凯亮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张凯亮是北京市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的老师。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科学知识尤其是南北极知识,带给孩子们,在科考队员与孩子们之间架起一座桥。 ”他说。 放飞学生的梦想 “听说现在南北极都在升温,您现在所在的地方也升温了吗?如果是,对小动物有什么影响吗?”张凯亮的学生、丁香胡同小学五年级五班
2、的章博森在他的博客上留言道。 而当时,张凯亮正跟随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长城站进行极地科考。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他给出答案。他的南极之行从 2009 年 12 月初开始,到 2010 年 1 月底结束。而早在 2008 年 7 月,他就曾随科考队在北极考察了 3 个月。 提到自己能够两次去极地考察,他认为自己很“幸运” 。 2张凯亮在丁香胡同小学任科学课老师。丁香胡同小学有着多年的南北极科普教育传统,在张凯亮大学毕业入校时,学校正在把“情系南北极”申报为全国优秀实践活动。而他,恰好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任教期间,我越发感到学生对极地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极地很向往,有很
3、多的梦想。 ”张凯亮说, “他们的关注点非常多,对极地生物、海洋、海冰和雪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的问题。 ”他说,比如“全球变暖是否导致了极地的冰雪加速融化”等。 这次去南极之前,张凯亮收集到了全校 900 多名学生的 900 多个问题。同时,他也在博客上,随时给孩子们留下了问题,启发孩子们去思考并寻找答案。在孩子们眼里,27 岁的张凯亮充满活力。 在多年的南北极科普教育中,丁香胡同小学总结出了此项活动要达到的几个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对极地更加感兴趣、关注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励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 “在我们的地球上,南北极是两块净土,我们要保护它们,要关注极地环境乃
4、至全球环境的保护” 。 “我只是有幸成为科考队伍中的一员,这使得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梦想交给我,让我帮他们带到极地去放飞,去实现。 ”张凯亮说。 建设共享资源库 丁香胡同小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南北极科普教育的小学之一。1984 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学校就与国家海洋局建立了“大手拉小手”的联谊3关系,并一直持续到现在。26 年来,丁香胡同小学的校旗插上了南极长城站(1993)、北极黄河站(2004)等科考站点。 经过多年极地科普教育的积淀,丁香胡同小学已经出了相关的校本课程书籍,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极地生灵和神奇的南极 ,张凯亮担任了这两本书的编辑工作。 2008 年 7 月,在赴北极的科考船“
5、雪龙号”上,张凯亮负责搜集包括冰川、动物、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各种资料。工作之余,他就忙着请专家们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让孩子们看到真实的北极生物,在拍摄生物组科考场景的同时,他还为学生制作了北极打捞上来的海星等生物标本。在北极的 3 个月中,他共拍摄了 6000 余幅照片、近 60 个小时的视频,写 T4 万余字的科考日志。回到北京,张凯亮开设的实践活动新课神奇的北极 ,深受孩子们欢迎,他还把神奇的北极课程“教”到了校外,在东城区的其他小学进行了课程展示,吸引更多的孩子开始关注南北极。 虽然这次去南极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张凯亮仍然不放过任何机会,拍了大约 7000 幅照片,录了 40
6、 多个小时的视频,并采写了 3 万多字的文字资料。 张凯亮和丁香胡同小学的最终目标是把从南北极带回来的一手资料做成共享资源库。 “主要理念就是把我参与南北极所收集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好资源库之后可以对其他学校共享和开放。”张凯亮说,目前这个资源库正在筹备中。 “两次去极地,我对全球变暖导致海冰的融化深有体会。 ”张凯亮说,4中国历次北极科考,科考船“雪龙号”所到达的纬度一次比一次深入,在他参与的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中,雪龙船已经到达了北纬 85。 “队员们都发自内心地想保护南北极的环境,在极地的其他国家的科考队员同样如此。 ” 不仅仅在南北极,张凯亮认为,任何去过南北极的人,
7、回来后在环境保护的意识上都会有提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他,则会把对环境保护的新认识, “传递到学生们的意识中” 。 科普是长期的工作 虽然在北极的时候曾经遭遇北极熊,险象环生,但赴南北极的两次科考,让张凯亮感动的事情“数不胜数” 。 “科考队员的环保意识很强,这本身都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张凯亮说,科考人员到站外科考时,都随身携带着垃圾袋,把垃圾都带回站内,然后再分类分装,从不会破坏南极的环境。 对待极地的生物更是如此。 “大家都很爱护那里的每一种生物,哪怕是一条鱼、一个贝壳、一只飞鸟。 ”张凯亮说, “队员们从不去打扰他们。在南极,动物与人类真的是亲密的朋友。动物们从不害怕人类。 ”这些
8、所见所闻都让他感触颇深。 在收到孩子们委托张老师带来的贺卡时,长城站的科考队员们的脸上写满了欣喜。他们也在丁香胡同小学的校旗上,写满了对孩子们的寄语。 5作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丁香胡同小学在科普方面的教育一直没有间断过,从最开始的丁丁动物园(目前动物园内已经有 30 多种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到学校气象站的建立,孩子们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而谈到丁香胡同小学的南北极科普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张凯亮说,“达到”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极地的关注越发强烈,对极地的向往越发浓厚,对科学家工作的认识越加深刻。 ”张凯亮说,极地的科普教育不单单是一门科学性的教育,也是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