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49079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必须依赖于对社会效益的清晰认知。只有当社会效益可以以更为直观,更易把握的标准合理形态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能更为准确地设计并实施科学、可行的公共文化制度,并运用多种控制方式,对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处理和校正,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效益;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文化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分化过程中,对公众起凝聚和整合作用的主要力量来源。但是,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实现其对公众的影响力,就必须强化政府

2、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尤其是加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立法、制度设计、财政支持和监督实施的作用。 必须首先认识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只是实施公共文化政策的平台,而且是确立公众看待文化的方式以及落实公众文化福利、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个重要媒介,是吸引公众、引导公众,帮助公众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和设施保障。因此,制度建设成为完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第一要务,2成为提高公民综合生活质量、健全公共福利事业的充要条件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分析 在 1985 年党代会上,邓小平同志就已指出, “思想

3、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十七大报告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章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可见,实现社会效益是我党文化工作一以贯之的思路。 何为社会效益?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社会效益是其在社会上产生的非经济型效果和利益。但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社会效益则应理解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整个社会文化福利的提高;是以维护社会自治和良性运转、促进文化自觉

4、为目的的公共文化利益的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具有若干特征,首先是其在影响主体对象上是不明确的,不指向某一特定的个体,而是指向普遍意义上的人,因此受益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其次,社会效益是人民文化权益的实现而非少数人的利益实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再次,社会效益涉及和影响社会的多个方面,既有直接社会效益也有间接社会3效益和无形社会效益,因此在构成上显示出了多层次性和多目标性。此外,社会效益的产生时间并不固定,既有即时性社会效益也有延时性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一旦产生也有其持续时间长短上的区别,既有暂时性社会效益也有长期性社会效益,因此显现出时间上的模糊性。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5、缺乏明确的评价对象、评价时间和评价范围,社会效益最终具有了不同于经济效益的特点,即一部分社会效益难以量化。 然而,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政府部门必须实施实时的监督和调控,通过即时反馈,发现体制上的问题,再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做出有效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检验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度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可否认,社会效益是一个与当前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难以测量的可变量,因此必须从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出发对其进行历史性、综合性的评估。这就意味着,社会效益一定是多项指标的分析评价集合。 在社会效益中,直接社会

6、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福利贡献、就业效益、对经济的拉动效益等都可以运用一定的公式、数学模型,通过数量演算来反映其大小。而文化对教育、社会风尚、生活质量的影响则多为非货币性后果,因包含大量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因素而难以用数据的形式直接体现。通常的做法是对这部分无形效益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但,为了能为行政决策与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和度量工具,就有必要探寻为无形社会效益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建立数学模型使之定量化。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4已经成熟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如有无对比分析方法、条件价值法(CVM) 、矩阵分析总结法、层次分析法(AHP) 、Delphi 法

7、等设计出适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评价模型,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指明可验的方向和目标。 二、社会效益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今年年初,根据中宣部和文化部的要求,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大规模免费开放,期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为参观人数急剧增多导致了参观质量下降、参观秩序混乱,更有甚者,一些展馆设施损坏、藏品展品受损,如福建省博物馆为此就蒙受了多达十多万元的损失。在拷问公民素质的声音背后,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中的一环,免费开放是一个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利益的调节器,是制度正义的一个体现。但制度建设并非止步于此,我们需要明确,免费开放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吸引公众走近文化、给予公众平等

8、的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的权利,而是应该追求一定的社会效益的实现。只有在厘清免费开放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并对此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变革,真正地从制度层面上解决现有的矛盾,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在一定意义上制度是“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 。 1这种规范体系是“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和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制度建设是要建立服务于公众文化权益、实现社会效益最5大化的规则体系。当前,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免费开放所带来的林林总总的事件,正是由于在原有制度的界定下的利益关系和现今所追求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是原有制度与现有目标不适应所造成的。这

9、种冲突必然要求对原有文化制度进行积极的调整,和创造性的发展。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规范体系不仅仅是用来约束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而且也有约束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效益的实现,不仅是文化服务主体自身努力的结果,也需要服务对象的规范的、积极的参与。只有明确上述认识,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制度建设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这一概念。首先,要理解和肯定制度的变迁,对原有制度中制约社会效益实现的方面要大胆改革。其次,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限制侵害公共文化利益的行为,尽可能公平分配社会文化资源,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福利。最后,制度不是教条式的有形体,也不仅仅

10、限于法制、体制、机制等正式规则约束。而是含有更为宽泛的意义,包括了社会习俗、生活惯例等非正式规则约束,这些非正式规则约束对维护社会自治和良性运转、促进文化自觉是有所裨益的,而这也正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追求的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 制度订立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利益趋向的影响。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订立规则是制度建设的核心,而实现社会效益是制度建设的指向。为保证制度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应该把社会效益作为制度建设的标杆,也就是说,社会效益既是对制度建设的工作绩效的检验工具也是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的创造、选择的标准和目标。社会效益6最大化作为制度的最终指向不仅是具有象征功能的,可以向公众表明公共

11、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而且必然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可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为公共文化制度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度量的依据。在制度运行过程中还要实施控制监督,而控制监督的标准正是社会效益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实际成效和阶段性目标的比较,纠正偏差,回归目标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必须依赖于对社会效益的清晰认知。只有当社会效益可以以更为直观,更易把握的标准合理形态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能更为准确地设定并实施科学的、可行的公共文化制度,并在对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对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处理和校正,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 2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