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摘 要:文章系统总结了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运行机制、服务方式、管理模式、财政模式、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内在体系与特征,客观评价其建设成效,总结其存在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流动图书馆 广东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3-69(11)20084-07 A Study of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Guangdong Mobile Library Xie XiaoyanWang Lei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Guangzhou,
2、Guangdong,510275)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bile libraries in Guangdong. The author analyzes its internal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operating system, service mode, management, financial model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n th
3、e author makes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construction, sums up the existed problems and tries to discu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2Key words:Guangdong; mobile library; construction number: G258.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2-0084-07 1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广东省
4、公共图书馆的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欠发达的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地区投入十分有限,基层图书馆经费不足、藏书少、设备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基层读者看书难的现象十分严重。据广东省文化厅 2001 年和 2002 年对省内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的统计显示,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年购书经费在 5 万元以下、年购书量在 1000 册以下。2001 年,全省130 个地县公共图书馆中,新购图书册数为零的有 16 个,2002 年增至 19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南澳县图书馆,已经 20 年没有买过 1 本新书。这些现象与广东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及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是极不相称的,因此为改善广东欠发达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文化大省
5、建设步伐,广东省政府决定从 2004 年起每年拿出 500 万元专款,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分别在粤东、粤西、粤北等贫困地区的县级图书馆建立分馆。1 2003 年 11 月 23 日,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规划 5 年内建成 60 座流动图书馆,让广东数千万欠发达地区群众进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殿堂。经过 6 年的发展,截止 2010 年 9 月底,广东流动图书馆共建立了 67 家分馆,接待读者达 2680 万人次,阅览总册次达 5039 万册,外借总册次达到了 304 万册。 2 广东流动图书馆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3分肯定,成为一个闪亮的“品牌”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基层图书馆加盟以及
6、有助于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这对于流动图书馆建设的后续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从运行机制、服务方式、管理模式、财政模式、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内在体系与特征,凸显其成功经验及积极意义,以探讨完善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1 运作模式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定位,是在不改变原有各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主办,与各成员馆在网络基础上开展共建共享,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全省信息化发展,建立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献保障体系。其具体运作模式是:广东省财政每年下拨 500 万元专项购书经费,由广东省立中
7、山图书馆牵头,购置一定数量适合基层读者阅览的图书,经过分编加工,分别送到符合加盟条件的县级图书馆,设立流动图书馆分馆供读者阅读。除图书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还负责书架、电脑、打印机、监测仪等设备的采购和运送,并负责对各分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县级图书馆则负责为流动分馆提供场地和阅览桌椅。具体操作上,广东流动图书馆是以物流概念构建图书馆共享和协作网络,即创新的“图书物流模式” ,就是省馆与书商、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物流,根据实际需要,物流公司把新书(1.2 万册)直接从书商的供应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广东流动图书分馆。并且每批新书每半年流动一次,按照
8、预定的流动路线,物流公4司把新书物流至本地区的下一个分馆,同时把另一批的新书补充到位,每批流动的图书在流动数次后回流至省馆。其中,根据图书的批次、品种、数量、分布的区域,以及各分馆的距离,进行地级市域之间的“小流动”和在全省范围内的“大流动” ,从而将配送成本降到最低。 3 这种图书物流模式,在图书流动的规模、图书流动的半径、图书流动的时间和人力的安排上,均应用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但有效地实现了广东省内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流动图书馆实践的服务效益最大化与效率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在图书流动中实现了图书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 1.2 管理模式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体系逐年成长,是一个操作性很强
9、的庞大工程。它的正常运作必须以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支持。为此省馆制定了“广东流动图书馆管理条例” 、 “借书条例”等各种规章制度,并与各分馆签订协议,明确了各分馆的职责,规范了各分馆的阅览室管理方法,包括设备、图书排架、阅览室布局、服务态度等等,使各分馆从较落后较传统的管理手段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大大改善了基层图书馆的工作面貌。 在管理层次上,广东流动图书馆突破了公共图书馆的省市区城镇这种层级式管理体制,直接将省馆研究辅导部确定为广东流动图书分馆的日常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分馆运作和管理问题,如设备故障、电脑或打印机故障维护、指导读者使用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制定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等。在实现对分馆
10、的切实管理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5已在所有分馆设立视频监控系统、软件管理系统和邮箱通报系统,使总馆与分馆之间、分馆与分馆之间处于紧密联系之中,组成一个逐渐成熟的网络管理模式,形成了数据流、图书流的有效结合,并建立业务上报系统,使各分馆的读者人次、阅览册次、外借办证、外借册次等统计数字在网上公开,所有开放情况及效益都能了解到。省馆主要通过QQ、MSN、E-mail 等现代化的网络通讯工具,与各流动分馆联络,对分馆运作进行业务辅导,从而有效解决了广东流动图书馆各分馆分布广泛、现场辅导不便的问题。 5 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突破了省、市、区(县级市) 、街(镇)四级图书馆的层级管理体制,实现了业务管理
11、的最高效率与最大效益。 1.3 财政模式 2004 年起广东省财政厅每年拨给省馆专项购书费(流动图书馆购书经费)500 万元,并在 2005 年另拨 100 万元用于购买配套设备与解决运输费、差旅费、人员培训等运作费用。此外,流动图书馆实行契约化管理,加盟分馆、当地文化局和省馆签订三方协议,协议规定省馆根据广东省财政每年下拔的专项购书经费,保证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的图书配置,图书所有权归省馆,流动图书每批次在分馆停留期间使用权归分馆所在市(县)图书馆。分馆所在市(县)文化局须保证分馆所在市(县)图书馆每年单列购书费不少于 5 万元,以及负责流动分馆的水电费、网络通讯费,并为分馆所在市(县)图书馆
12、争取增加编制 2-3 个,使分馆所在市(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数能达到 8 人以上。这样一方面省馆保证了图书购置经费全部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广东流动图书分馆的信息资6源建设、图书馆运行、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馆舍维护等各项经费。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当地政府必须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为基层图书馆争取编制提供了难得和充足的理由。 6 除政府投资外,还鼓励社会资金的加入。如从 2005 年 10 月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州花旗银行合作,由广州花旗银行捐资人民币 220万元,用于在新兴县六祖镇和龙门县两地分别建立一座少年儿童图书馆,让这两处欠发达地区的上万名孩子受惠。 1.4 资
13、源配置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资源配置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既有纸质图书也有电子文献,既提供传统的图书阅览服务也提供现代化的网上信息服务。每个分馆分别配置 1.2 万册左右的新书,图书配置注重实用性、指导性,贴近社会生活和生产工作,重点入藏农业科学类、政治法律类、文化教育类、实用工业技术类、医药卫生类图书以及各类工具书。每个分馆均配备了电脑,通过“图书馆协作与馆际互借网”和“网上参考咨询”等网络系统,共享省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当地的读者提供免费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具体包括:1200 种中外经典电子图书光盘阅读;90 万种电子图书、1200 万篇期刊论文联机检索和原文提供;
14、12 万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6 万篇学术会议论文联机检索和原文提供;1.4 万种外文期刊的数字化资源库检索;30 个事实型数据库检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各项服务等。 7 每个分馆还配备 16 个书架、2 台戴尔电脑、1 台激光打印机、1 台复印机、1 台图书防盗仪、1 套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阅览桌椅等设备,并对各个分7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基层图书馆的龙头,总馆的超海量数字化资源,可以在各分馆共享,只需办理一个分馆读者证,即可使用省馆数字化资源中心的电子图书 30 万种、1000 万篇电子论文等;同时,通过省馆服务器,各分馆使用一个管理软件,所有分馆的在藏
15、图书书目数据,均在一个服务器中,各馆可通过上传或下载数据,共享 60 个分馆的书目数据。 1.5 建设成效 (1)广东流动图书馆发展迅速 自 2003 年 11 月首个流动图书馆建立以来,至 2009 年底,全省已建成 67 个流动分馆,2004 至 2009 年,平均每年增加 11 个分馆,年均增长34.9%。很好的完成了五年建成 60 座分馆的目标。后期发展趋势放缓,表明全省范围内的分馆规模已基本形成。 2004 年,广东流动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为 55.88 万人次,2009 年增加到 641.2 万人次,年均增长 62.9%。其中平均每馆流通人次从 2004 年的3.73 万人次增加到 2
16、009 年的 9.57 万人次,年均增长 20.7%。 2005 年广东流动图书馆外借图书 1.22 万册次,2009 年增加到 86.66万,年均以 1.9 倍的速度增长。其中平均每馆外借图书从 2005 年的 435册次增加到 2009 年的 12934 件,年均增长 1.33 倍,成绩相当显著。 8 (2)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 除了发展规模迅速,广东流动图书馆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流8动图书馆的建设也掀起了各地读书的热潮,丰富、充实了群众业余生活;在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图书馆本身的业务建设。 广东流动图书馆所到之处,纷纷掀起当地读书热潮,读者猛
17、增。如兴宁图书馆,2003 年总流通人次 12 万人次,2004 年 5 月广东流动图书馆兴宁分馆开馆,当年全馆总流通人次增加到 20.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8%;2008 年,兴宁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到 29.8 万人次,其中流动图书馆分馆流通人次达 23.3 万人次,占 78.2%。再如紫金县图书馆,2003年总流通人次为 6.8 万人次,2003 年底紫金分馆开馆后,2004 年紫金县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增加到 14.54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一倍多;2008 年,总流通人次增加到 18.17 万人次,其中流动分馆流通人次达 14.74 万人次,占 81.2%。许多读者如领导干部、教师、科
18、研人员等,每到双休日便迫不及待地到图书馆“充电” ,解决了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些学校争相把阅读课安排到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成为同学们向往的第二课堂;农民们也经常到流动图书馆寻找科学种植和养殖办法,产值大增,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9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不但带旺了图书馆的人气,也改变了馆员的精神面貌,馆员们的工作热情高涨,积极、热心地为读者服务,深受读者好评。 流动图书馆明显改善了基层读者的阅读环境,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认同,特别是在基层建起的流动图书馆给当地的民众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带动效应,较好地弥补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资源贫乏、农民基本借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促进了
1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9设。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在改善公共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带来积极的变化。广东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广东流动图书馆相继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内参刊登了赖少芬题为广东创建“流动图书馆” ,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一文,国务委员陈至立、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周和平分别在新华社内参上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服务新模式;以“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文化部第二届创新奖唯一一项特等奖。 10 这表明流动图书馆的做法不仅在全省图书馆界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其做法在全国也具有导向作用,并对
20、全国欠发达地区产生示范效应。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的成功运作,是一件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工程。广东流动图书馆集中体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与服务理念,体现了图书馆保障社会民众阅读权利和图书馆权利的本质特征。广东流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设的新模式,对完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文化大省、和谐社会建设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情况 2.1 开放服务 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的准入条件为:(1)每年单列专项购书经费 5万元以上;(2)工作人员不少于 8 人;(3)可提供面积不少于 1
21、20 平方米的阅览室作为分馆用地;(4)具备专线上网条件;(5)具备良好10的馆容馆貌;(6)每周至少 5 天以上开放至 21 点。依此条件便可保障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需求,发挥出切实的服务效益。一般情况下,流动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当地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一致,如南雄市流动图书馆每天开放 10 小时,每年进馆达 20 万人次,年均办证人数为 2000 人,借书 4 万人次,实现免费阅览书刊及电子资源。外借期限一般为 15 天,流动馆的服务已经达到全馆业务量的三分之二。 2.2 基层流动服务点 流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是以县图书馆为支中心,在现有的以县馆为架构形成的服务网络基础上,拓深服务深
22、度,指导和支持分馆向镇、乡村复制流动,以覆盖镇、社区、乡村等基层。面对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复杂情况,在农村图书公共服务点的选取上,广东流动图书馆各分馆在选择农村流动图书馆服务点时,形式不拘一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设在镇文化站、村委会,或是文化大户、乡村学校、妇女学校、党员活动室、农村小商店、农民闲置房、农民居室等。11 如南雄市雄州瑶坑村农民科技书屋作为农家书屋和瑶坑村文化室,是设在本村祠堂的,属于自筹经费,专人义务管理,同时流动图书馆会支援一些当地村民所需要的农业种植书籍。而相邻的里和新村则设在了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这些流动服务点,有书架和设施,简单的装修,配备近千册书籍,派出图书管理员指导,制订出借阅规章制度,设立记事本,根据本地的独特情况开放并补充图书,并不定期流动更换图书。 此外还可在学校、企业、部队等建造流动图书室,作为基层服务点。韶关市曲江区的雅仕发服装有限公司设有一服务点,共有员工 300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