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当代意义音乐论即中国古代艺术论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如何承继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 ,理解“和观念”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当代意义,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古代乐论;“和观念” ;乐与礼;和与同;乐(yue)与乐(le)?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2.009?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的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既当立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当立于具有数千年渊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贯穿有一个“和合”的思想脉络。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 ,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如何承继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 ,理解“和观念”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当代意义,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2当今,我们不能将古代乐论理解为单一的古代音乐论,而应当理解为是古代艺术论。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 “音”和“乐”本是两个独立的词。 礼记乐记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里边说的声、音、乐三个词,具有各自的内含。声,是指自然的、本能的声响。音,是指有意识的配合,并按规则、规律振动的乐音和将乐音组合
3、、变化、协调并使之条理化、秩序化、体系化的曲调相当于今天所称的乐曲。乐,是指将乐曲和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结合,具有更明确的社会内容和更动人的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类型。 乐记就从三个层面谈到了声、音、乐。如乐记乐本篇说:“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这是说人们往往从审察声进而懂得音,从审察音进而懂得乐,从审察乐进而懂得政治的得失,所以不懂得声的人,不可能和他谈论音;不懂得音的人,不可能和他谈论乐。懂得了乐,也就接近于懂得礼了。 乐记乐本篇还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
4、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这阐明: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伦理道德相通的。所以禽兽只知道声而不懂得音,普通人只知道音而不懂得乐。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知“声”只需要本能,知“音”需要一般的艺术感受力,而知“乐”除了感受鉴赏力之外,还需要懂“礼”礼所规定的秩序。鉴于古代乐论所包含的宽泛内容,所以说,古代乐论,实际上是以音乐论为基础的古代艺术论。? 3中国被认为是“礼乐之邦” ,以礼和乐来安邦治国,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礼,是由当时仪轨、规范、制度所代表的社会政治的等级秩序;乐,则是当时最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的教育手段,其根本功能是灌输礼的意识和保障礼的实践。礼把不同等级的人区别开来,乐
5、则把不同等级的人在礼所规定的秩序下结合起来、凝聚起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 古代乐论有许多阐述乐与礼之关系、乐与礼之不同功能作用的论述。如荀子在乐论中说:“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意即乐是协调关系不可变换的工具,礼是治理国家所不可替代的手段。乐使人们和谐一致,礼辨别等级差异,礼乐的原则,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西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在乐记乐本篇中称:“礼节民心,乐和民性” 。意即礼,节制人民的思想,乐,调和人民的性情。还在乐记乐论篇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意即乐是表现
6、人们的共同本性的,礼是体现人们的等级差异的。既和合人们的感情,又端正人们的态度行为,这就是礼乐应有的职能。还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意即大乐与天地一起协和万物,大礼与天地一起节制万物。乐使天地间的事物互相协和,礼使天地间的事物井然有序。因为互相协和,所以万物都融洽共处;因为井然有序,所以万物又都有了区别。故而他在乐记乐化篇4告之人们:“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致乐以治心,刚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意即礼和乐片刻也不能离开人们的身心。乐是打动人内心感
7、情的,礼是约束人的外貌行为的。研究乐,用它来提高内心修养,平易、正直、慈祥、善良的心情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故而他在乐记乐本篇中明言:“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意为用礼引导人民的意志,用乐调和人民的性情,礼、乐、刑、政,它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统一人民的思想,从而使社会安宁,天下太平。? 古代乐论中还有许多阐述文艺与社会、政治、道德、民心关系的论述。如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称:“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意即听一个国家的音乐,就能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考察了一个国家的风俗,就能了解一个国家的志趣
8、;分析一个国家的志趣就能了解一个国家的道德。所以说(文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 ,人们可以通过文艺(音乐)深刻地观察社会。 乐记乐本篇更是明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可见音乐的道理是和政治息息相通的。 国语周语下载伶州鸠论乐说:“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意即政治效法音乐,音乐必须协和,协和出于平正。他还说:“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 ”是说因为有协和平正的声音,才会有繁殖不息的财产,所以必须用中德(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和可常行之德)来引导,用中音(即中而不淫之声)来5咏唱,用德、音具备(即既不失中德、又不失中音)的音乐来礼敬神祗,和合人民。
9、 孟子公孙丑上载子贡说:“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意即看到一国的礼,就能知道它的政治状况;听到一国的乐就能知道它的道德教化。荀子在乐论中说:“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 “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 ,意即乐是使天下整齐统一,使性情中正和平的重要手段,是人的感情所需要而不能自止的东西。音乐对人的影响很深,对人的感化很快,可以改善民心,它感人很深,它移风易俗很容易。? 以上古代乐论中关于乐与礼关系的阐述,对当今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至少有:? 文艺当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
10、个社会理想。当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这要求我们认识、把握和尊重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文艺的繁荣发展,一定要紧贴社会发展的现实,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一定要“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 。? 文艺当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启引、精神支撑。在这方面,文艺是大有可为的。首先,文艺当宣传、表现和谐社会构建发展方向的正6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我
11、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既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 ,也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更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而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其次,文艺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要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要引导人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要引导人们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
12、和谐精神。第三,要在文艺中宣传、表现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要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努力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促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以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13、。第四,要通过文艺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7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要发挥文艺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和与同多样化文
14、化的共同发展? 和与同,是古代乐论“和观念”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孔子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论。 国语郑语中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这是说:和能生殖事物,同则使事物不能繁衍。不同的事物互相交合称为和,哪里有和哪里就会有事物繁衍不息;如果以相同的事物补凑,那么这一事物用完了这类事物也就消亡了。单一的声音不动听。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子也说和与同相异。他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15、”意即和就象做羹汤一样,用水、火、醯、醢、盐、梅烹调鱼肉,用柴炊烧,厨师进行调和,为使味道适中,调料不足的就增补些,过多的就冲淡些。如果用水去调济水,谁爱吃它呢?如果琴瑟音调单一,谁愿听它呢?同一之所以要不得,也就是这个道理。这生动地表明,和与同的差8异在于,和,乃多样的调和,同,乃单一。? 和而不同的思想,含孕了深层次的哲学方法论内涵,它说明系统内多种要素和合协调,而又相异互补,则充满生机。而与和相对的同,表明事物同到单一,其结果是逐步走向衰亡。所以,把古代乐论中的和、同内涵上升到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和而不同的观念,就是提倡多样化,反对单一化。? 古代乐论中, “和、同”范畴的丰
16、富内涵,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的现代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本民族历史生活的沃土,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把“和、同”范畴引申至和谐文艺建设,可以认识到:? 和谐文艺当是多样化文化相融的文艺。我们是在多重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的。多种文化的共同发展当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多种文化的共生、共存、共荣,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和谐文化建设发展之动力、活力的源泉。鼓励多种文化在交流、碰撞、竞争中争奇斗艳、各展风姿,是应当营造的和谐文化建设、发展氛围。借鉴、吸取、融入多种文化的优秀传统、优秀成果,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这其中,把握好古今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
17、度,把握好中外文化的借鉴与发展关系的度是关键之举。? 和谐文艺是各文艺门类、品种、体裁、风格等协调发展的文艺。文艺系统,是由各门类、各品种、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等组织起来的“交响乐队” ,各门类、各品种、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等,以其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愿望,它们都是文艺系统9必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们相互间的发展并不平衡,甚至还存在有较大的荣枯差异,但是,唯有通过加强交流、协作、沟通乃至扶持,促进其发展,才能体现文艺发展的自身和谐,才能实现文艺事业协调发展的总目标。? 混融,是当代文艺创作中富有创新意义的手法。参照古代乐论“和观念”的基本思想,所谓混融,从文艺形式层面
18、讲,就是不同素材、不同形式、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种群等,相互混合交融而形成的新文艺成果。从空间(地域)层面讲,就是对不同地域、民族(包括中外)文艺的优秀成果予以继承、综合、交流、扬弃、超越;从时间(历史)层面讲,就是在对文艺传统保存的基础上促进其实现现代发展。诚然,在文艺创新方面,基于单一素材的发展和基于多种素材的混融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从已有的实际效果看,综合性的混融方式要优于单一素材的发展方式。这是因为,如果说单一形态的素材有作为原生性的“种”的意义,那么,两种形态的素材之并列交替,则具有以对比促发展的意义;三种及三种以上素材形态的融合应用,其发展的空间及实际成果可能会出现的“质”的变化
19、就更大了。混融方式能以更多的文化信息量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照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基本思想,在当代文艺创作中进行传统文化基因的混融,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在自然封闭状态下的传承,是一种“静态保存” ,具有“保种”的意义;而在文艺家创作中的运用、混融,则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动态保存” ,具有发展和形成新的基因的意义。对传统基因的继承、扬弃,体现了传统基因的历史延10续性;对传统基因的混融、超越,体现了传统基因的历史积淀过程。? 参照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基本思想,从创作技法的层面看,混融是文艺创作实践的一种方式、手段。从创作结果层面看,混融是文艺创作实践所产生的一种成果。采
20、取混融方式形成的混融性文艺成果,具有既源于传统,又使之转化和激活、实现现代发展,既有别于西方,又借鉴西方现代优秀成果之多元融聚的兼容性、开放性特征;具有高雅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高雅化之雅俗趋同的时代性、先导性特征;具有依据社会发展情势促进文艺创作的追求和满足现代人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之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自觉性特征。一句话,混融,从创作实践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体现了古代乐论中“和观念”的当代意义。? 乐(yue)与乐(le)文艺多种功能的全面实现 乐,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乐(yue),也可读乐(le) 。乐(yue)与乐(le)的关系,也被古代乐论多次论及。? 荀子在乐论中说:“乐(yue)者,乐(le)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意即乐(yue)就是快乐,是人的感情所需要而不能自止的。又说:“君子乐(le)得其道,小人乐(le)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le)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le) 。故乐(yue)者,所以道乐(le)也。 ”意即君子乐(le)于通过乐(yue)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却乐(le)于通过乐(yue)满足声色欲望。如果用道德来约束欲望,就能得到快乐而不致迷乱;如果为满足欲望而忘了道德修养,则只会迷乱而得不到快乐。所以,乐(yue)是用来引导快乐的。? 关于乐(yue)与乐(le)的关系论述,含孕了一个文艺多种功能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