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208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东民间美术赞助体系研究(注:作者简介:陈其和(1955 ) ,男,汉,山东临邑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美术学。) (广州大学 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广东美术体制不同于中原美术,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民间美术的繁荣和文人美术的民间化,确切地说,广东美术在很早就体现出了商业美术的特征,这也就是广东民间美术极为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以社会功能为分类原则,系统地概述广东民间美术的赞助体系。 ?丶?词:广东;民间美术;赞助;宗族美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The Fo

2、lk Fine Arts Sponsor System in Guangdong? CHEN Qi-he? 广东民间美术的事项繁杂。在古代,广东因地处偏远,是中央集权鞭长莫及的地方,成为历代流民的落脚地。中原、北方的文化不断注入这片土地,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情况在这里显得更为普遍。土著百越、俚、僚文化和先进汉文化互生互长,形成了文化景观复杂的地域特点。2而地域因素造成的政治弱势使传统文化更能不受干扰地,沿着人性内涵发展。因此广东地区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方面,这里有着极为开放的观念;另一方面,许多古老的文化事项又得到相当完整的保留。所有这些,都造成广东民间美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按着美术

3、式样分类研究的方法往往不能囊括其丰富性。我们尝试从赞助的角度看待广东民间美术,则能更好地了解民间美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宗族赞助 对于民间艺术来讲,宗族的意义远远大于国家政治的影响。它除了担负约束族人行为、使其符合社会、政治要求的责任以外,更主要的功能是传习文化,是具体的民俗生活的组织者。这些民俗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民间美术事项。 1、民俗节日中的民间美术 节日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每一种节日都有特定民俗内容,给美术活动带来特定的空间。宗族每年都会从收入中留出特定的部分,专门处理节日庆典,也包括各种美术工艺的制作。春节前,宗祠的修饰是一年里最重要的宗族活动之一。族中派专人负责请来民间色工、雕工、画

4、工,把宗祠整饰一新,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增添饰件。有时族人也会参加这些工作。由于宗祠装饰都是要表达宗族家国的观念的,也集中形成了孔像、关公像等常见宗祠画像人物的民间绘画样式。这时也是年画、门神画、剪花的集中发行期。年画最早都是以家庭方式制作并仅供家庭使3用,年画作为商品流通是后来的形式。 此外,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的花灯;舞狮、舞龙的制作 (注:舞龙、舞狮的制作工艺极其烦琐复杂,样式也极丰富,就广东地区而言,已有二十种以上的工艺,详见广东民俗大观 ,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年版。);清明节纸质供品的制作;重阳节的风筝制作等等,往往也以宗族为单位进行制作,成为这类民间美术的代表。 其中,四月初八

5、浴佛节上的飘色造型,是广东民间美术中较为独特的事项。吴川、中山等地,至今这种活动仍广为流传。飘色以真人造型为主,个别地方也用木偶、布偶。这些人物造型多以传统戏剧为蓝本。并巧妙设计各种机关,使人物看起来都是漂浮在空中,被海外学者称为“广东的奇观” 。飘色花车还要舞狮子、舞龙、舞凤,从大街小巷穿行而过,衬托出为诸佛祝福,为世人祈祷的欢乐景象。 而为了庆祝这些年节,增加族人的娱乐项目,宗族负责人还往往为大家请来戏班,民间把这称为请戏。广东木偶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木偶剧团往往也是一个家庭,平时忙于农事,节日时间,外出表演。与之相应,木偶制作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美术事项。广东的木偶品种繁多,

6、有杖头、铁线、圆身纸影、竹窗纸影、提线和布袋戏等形式。杖头木偶俗称“托戏” 。木偶造型各具特色:潮汕的木偶纤秀,兴梅和东江的木偶精细,五华县的木偶粗放。 2、特殊宗族活动中的美术活动 广东有很多北方迁来的移民,他们除了保留中原生活的许多习惯以外,还在长期的移民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宗族文化事项。比如吴4川李氏家族的“游邓公” 。一般把这种活动看成是飘色的一部分,但如果仔细考察它形成的原因和飘色的造型特点,就会发现,它不同于一般飘色,首先是它的人物造型都是模仿唐代的几位开国元勋;其次,它的造型不局限于飘色,还包括一些真人偶;最主要的,这项活动原则上是李氏宗族内部的活动。据说与纪念他们的先祖李世

7、民的侄孙李晟有关 (注:参见神州民俗总第 25 期,第 32 页。)。 3、宗族教育中的美术活动 宗族都设有宗学。族人以家为单位分摊公田或者交纳一定的收入给宗族,用以对下一代进行教育。为了鼓励学子们,宗学还兴制各种表彰性建筑。惠州、潮汕一带就有许多状元坊,但这并不是说那里出过很多状元,而实在是宗学对学子们的一种激励。大部分的宗学都有历代贤圣的塑像或壁画,同时还要把宗族内取得成绩的学人一起雕绘出来。在客家地区,还有一种特殊的雕塑石笔,它几乎已经成为客家人宗学的象征。石笔一般高度在三、四丈到五、六丈之间,状如旗杆,上方雕有直立向天的笔形,笔的下部,雕刻龙、虎、祥云等吉祥图案,说明了客家人崇尚文德的

8、传统风气,也被称为“客家人的图腾” (注:参见石笔凌云一文, 神州民俗总第 25 期,第 42 页。)。4、宗祠建筑 建筑宗祠是族中的大事件。广东的宗祠建筑几乎可以说是最注重装饰的宗祠建筑了。除了具有岭南建筑繁复华丽的特点,形制变化也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有广州陈氏书院(陈家祠) 、顺德的梁氏大祠堂等。这5些宗祠,精雕细刻,往往历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逐步建成。宗祠建设是同姓家族间的大事,为了宗祠的建设,各家族都会在财力、物力上尽最大的可能。这些建筑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各处均配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灰雕、陶雕、铜铁铸等艺术品,与雄伟的砖、木、石建浑然一体。各种雕塑中,木雕的数

9、量最多,经过多次漆化处理后,岭南木雕有着很强的耐潮、耐酸性,历经百年而不朽。目前,传统的岭南陶雕、砖雕、灰雕技艺已几乎失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祠建设已逐渐失去市场。在以往的年代里,这些民间匠人的一生,虽然也为普通的民居建筑服务,但更主要的市场对象还是这些对装饰有极高要求的宗祠建筑,从这里,宗祠建筑对民间美术的赞助功能已可见一斑。 5、宗族中美术人才的培养 族中的孩子享受族里的免费教育。近代的宗学已有了职业教育的萌芽,并不苛求孩子们一定为科举而学习,这个风气尤其在广东沿海地区盛行。因此在宗学中,一样可以得到初步的雕刻、绘画等美术教育。即使在传统的为科举而办的宗学里,书画教育作为

10、培养学生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也得到相应的重视。 事实上,民间美术制作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虽然不一定整个宗族都参与这种职业性的工作,但一个宗族往往因为有这样的家庭作坊而带上了民间美术制作者的色彩,而且是该作坊美术工艺最有可能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比如佛山年画的李保记、冯平记等。他们是宗族教育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6二、村社美术赞助 村社并不是简单的宗族的集中。有的时候,一个村社就是一个宗族甚至是一个宗族的一部分。村社美术赞助活动的目的与宗族活动不同,往往带有民间竞赛的性质,有很强的娱乐色彩,村社更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增加村社与村社之间联系。 典型的如佛山“赛灯色” 。据佛山忠义乡志卷十风土志一记载当时

11、各家各户的人都喜欢参加这种活动。他们制作的的灯别出心裁,多姿多彩, “其最者曰茶灯,以极白纸为之,剔透玲珑,光泄于外,生子者以酬各庙及社,兼献茶果,因名茶灯。曰树灯,伐树之枝曰八角灯曰鱼灯曰香瓜灯曰伞灯” (注:详见中国工艺美术大观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第 432 页。)。这样的活动从明代就开始了。每年正月、八月各办一次。高潮时,几乎全村社的人都参加制作,可见其被受重视的程度。 再如,在潮洲的“赛灯会” 、广东多数地区的“赛七巧”等活动中,都产生出极具特色的美术事项。广东的七巧人偶,起源于民间的娃娃玩具,但在长期的传承中,其制作工艺日益精湛,渐渐分出以广州、番禺和以吴川为中心的不同流派。十八

12、世纪以后,西方和日本的玩偶通过海港贸易和民间商业交往,流传入广州,给传统七巧人偶的制作注入了新的因素,形成了追求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色彩绚丽、装饰华美的风格。 7在一个村社中,农闲时节,正是老人向年轻人教授各种民间手艺的时候,所以在广东,虽然至今很难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制作的系统著作,但人们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将优秀的美术技术一代一代流承下来,而定期的村社活动更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甚至成为美术技艺的赛事。? 三、宗教美术赞助 佛教活动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展示和销售平台。每次佛教盛典也是民间手工艺者的节日。除了佛教画、佛教雕塑、各种佛饰、各种生活装饰品、女性装饰品等等外,广东还有一些专门为佛事活动

13、制作的工艺品,比如南海的菠萝鸡、佛山的装修性祝福符等。 宗教美术事项的一些传统模式也就是在这些活动中,世代承袭、逐步演绎成形。其中还传达着广东宗教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流信息。 以广州华林寺五百罗汉堂为例,其间罗汉都是用麻经多次漆制后做胎,外表涂金色涂料,造成金碧辉煌的庄严效果。这种金制的华美效果与印度和南亚的佛教造像十分相似,而佛像本身的造型又与中原文化接近,体现出岭南文化的多重性格。该大殿总体呈田字形,其格局与尼泊尔南部一些乡村寺庙类似,但在建筑材料上,却取水磨青砖、花岗石等传统中国建材。大殿的五百罗汉都端坐在一米多高的台座上,或正襟危坐,或袒腹微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一位名为

14、“善德尊者”的罗汉即是以在元朝做官十多年,几乎游遍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8波罗为原形塑造的。一座罗汉大殿,也就是一座多种文化的交融处。 源于本土的道教建筑则更接近于宗祠建筑。其中代表如始建于宋代的仁威庙,整座庙宇平面略呈梯形,广三路,深五进,另有东侧一列平房,很像民居的厢房。令人惊异的是它在清代重建时翻修制作的木雕建筑装饰,仅一道建筑眉廊,就集中了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术,雕镂最复杂处有五层之多,表现出清代艺术繁冗细腻、注重装饰的特点。主题雕刻周围嵌有边框,多用曲线交错、穿插构成,我个人认为这是西风东渐以来,西方罗可可风格对广东民间美术产生影响的结果,也是广东开西化之先声的又一证据

15、。 广东的宗教活动从南北朝时期即已十分盛行。世俗生活将儒、释、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广东的道教造像如北帝像也带有明显的佛教造型的特征。据载,在宗教活动最兴旺的明代,广东民间几乎月月有宗教节日,百姓们对各色神灵一例平等地敬爱,各种法事和宗教节日不仅影响着平民的日常生活,甚至还制约着官府各种制度的制定。仅明成化二年盂兰节的佛事聚会,华林寺就得到“五万金”的进项,就是这种对宗教的普遍热衷,使得和广东宗教有关的美术事项不断繁荣,直到今天,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四、民间美术赞助中的女性美术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民间美术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9宗族祭祀中,家族女性是制作祭奠工艺品的主力。在岭南,还

16、有一个专门为女性准备的工艺竞赛机会,那就是“拜七姐” 。广州人将阴历七月七日称作“七姐诞” ,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女人们会把精心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拿出来,比一比谁的手更巧。这种习俗并不是只有广东才有,但广东的规模最大。宗族、村社会把“拜七姐”当作一件大事,几个月前就开始有组织地准备。而参加的妇女也各尽所能,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被制造成有趣的工艺品,这期间,也是女孩向老辈学习技巧的好机会。 在广东民间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的粤绣、抽纱、香包更都出于女性之手。其中香包完全是女孩们在家庭、环境的鼓励下完成的一种自娱性工艺品。相传,南宋潮州女孩就有带香包的习惯。最初的香包形状如粽子形,也有人认为跟纪念屈原有关。到了明代中后期,潮州府一带,民间婚庆便有贺喜的宾客向新郎讨香包的习惯,为的是讨吉利,因此香包也被看作上爱情信物。潮州香包要经过刺绣、剪样、贴金、盘金、缝合、穿珠等许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香包的材料也很讲究,主要有绸、缎、纱、绒等。解放以后,人们还把香包改造成香包玩具,使香包成为一种商品,行销海内外。 民间美术是美术中最贴近生活的部分,因此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极其活跃的特征,比如任何一种新事物都可能成为民间美术的材料、题材。但从广东的民间美术发展来看,类别是基本稳定的,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