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235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华侨华人 中国奥运海外兵团在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之际, 让我们记住一个群体华侨华人, 他们曾经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近代中国的许多单项运动是华侨传进来的, 侨胞大力捐建侨乡体育设施, 闽粤的多个地方开风气之先, 涌现出一批运动之乡。 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密切。新中国的一些单项运动由归侨支撑, 许多国手出国定居, 成为“ 海外兵团” 。在支持申办奥运、捐建“ 水立方” 、迎接和保护奥运圣火中, 海外同胞功不可没。事实上, 华侨与奥林匹克早已结缘, 在旧中国, 南洋华侨 1936 年为中国健儿赴欧洲参赛筹集盘缠,1948 年第十四届奥运会结束后, 参赛的中国足球队因缺少经费,

2、差点流落伦敦街头, 华侨凑路费帮他们回国。海外同胞为奥运竞技场上的中国健儿呐喊助威, 唐人街全街夹道欢迎中国运动员的场景,更令人难忘。 北京奥运“ 祥云” 火炬在世界各大洲传递了一圈。所到之处, 海外华侨华人用旗帜、标语和歌声夹道欢迎, 他们的心随着火焰在起舞。与其他北京奥运场馆不同,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是唯一由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建造的, 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5 万多人捐资近 10 亿元, 他们用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筑起了这座“ 水晶宫” 。奥运临近, 海外华侨华人和北京贴得更近。 2如今的中国, 早已告别那段被称为“ 东亚病夫” 的耻辱历史, 成为一个任何对手都

3、不能忽视的体育强国。抚今忆昔,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世界体育事业发展和促进人类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光回转到公元 1932 年 7 月 30 日。美国洛杉矶中心体育场, 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中国体育代表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在由 6 人拼凑而成的队伍里 , 大名鼎鼎的刘长春擎旗走在前列 , 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 其次为宋君复, 留美学生和华人代表刘雪松、申国权以及托平。 华侨华人从一开始就和中华民族的奥运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个中华民族百废待兴的岁月里, 他们和运动健儿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赢

4、得了体育的荣耀, 振奋了民族精神。 我国第一支出国访问的男子篮球队, 是爱国华侨林珠光先生集资、以菲律宾华侨队为基础、邀请上海篮球队队员参加组成的“ 中华征美篮球队” 。该队于 1929 年 7 月赴美国学习与比赛, 他们在美国比赛 8 场, 胜 5 场, 负 3 场, 受到海外华侨的称赞。第一个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 是祖籍福建、生长于印度尼西亚的吴传玉。 他 1951 年回国,1952 年代表中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游泳比赛。1953 年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 100 米仰泳金质奖章。1954 年他又在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比

5、赛中, 获得 100 米仰泳和 100 米蝶泳两项第二名。可惜天不予3寿, 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在海外, 有许多老华侨华人十分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 菲律宾的陈掌谔便是其中的一位。1897 年出生在福建同安县的他为了改变旧中国体育落后的现状, 远赴美国春田体育大学深造, 后回国任教。日寇侵华, 远走菲律宾。在菲律宾功成名就的他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 那就是希望中国的体育事业能够尽快追赶世界水平。 他曾经写过一首子夜歌? 中国得胜再填词补, 其中写道:“ 现时代, 新兴运动, 雅典首都重举。相继参加, 胡笳幕揭, 无限欢情绪。大英庚续后, 苏俄雄视争取。精练三军, 出奇连捷, 中国愁无语。待何年,

6、 军冠全球, 再填词补。 ” 这首叙述奥运历史的子夜歌, 写得气韵深沉。放眼世界体坛, 最令陈掌谔伤感的是, 在各路英雄龙争虎斗之中,“ 中国愁无语” 。他认为, 由于多年积弱, 中国体育落后先进国家起码有 50 年, 不过他始终认为, 中国也会有“ 军冠全球” 的那一天。他的信心没有错。 像林珠光和陈掌谔那样挂念中国的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并做出过贡献的华侨还有温集祥( 足球, 印尼)、杨秀琼( 游泳, 加拿大)、陈振和( 足球, 印尼)、许承基( 网球, 印尼)、林宝华( 网球,澳大利亚) 和邱飞海( 网球, 新加坡) 等。而像吴传玉那样的归侨, 对新中国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事业发展同样做出

7、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强辉, 举重运动员、教练员, 运动健将。祖籍福建厦门, 生于印度尼西亚。1952 年回国, 同年开始举重训练。1955 年赴苏联学习举重并进入国家队。历任国家队教练、总教练, 中国举重协会副主席,亚洲举重联合会副主席。1958 4年在全国 25 个单位健将级举重比赛中, 以 155 公斤的成绩打破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在中、苏、波三国举重比赛中, 又以 158 公斤的成绩, 再破该项世界纪录。1959 年在全国健将级举重比赛中, 以 158.5 公斤的成绩, 打破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任教练后培养了一批优秀选手, 其中有 5 人 11 次打破世界纪录。他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8、。 再如郭德观( 网球, 印尼)、汤仙虎( 羽毛球,印尼)、陈福寿( 羽毛球, 印尼)、梁秋霞( 羽毛球,印尼)、陈玉娘( 羽毛球, 印尼)、林慧卿( 乒乓球,印尼)、李宽敏( 垒球, 日本)、容志行( 足球、印度)、陈常凤( 篮球, 印尼)、许淑莲( 网球、印尼)、高志宏( 网球、印尼)、刘庭怀( 体操教练, 印尼)、楼大鹏( 中国奥委会, 英国 ) 等, 他们中的一些人至今还以教练或体育官员的身份活跃在体坛上。 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 广东、福建的多个侨乡开风气之先, 涌现出一批运动之乡。如广东中山被称为“ 体育之乡”, 台山被称为“ 排球之乡”,梅县被称为“ 足球之乡”, 东莞被称为“ 游

9、泳之乡” 和“ 举重之乡”, 福建莆田被称为“ 田径之乡”, 晋江被称为“ 篮球之乡” 等等。它们如涓涓细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汇成河海, 成就了今天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卓越表现。除了“ 走回来” 为国争光, 如今许多国手也纷纷“ 走出去 ”或者寻求发展, 或者定居易籍, 成为“ 海外兵团”, 为所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比较突出的如郎平( 排球)、何智丽( 乒乓球)、李佳薇( 乒乓球)、马文革( 乒乓球)、乔良( 体操)、田菊坪( 体操教练)、王同祥( 跳水)、汪嘉伟( 排球)、皮红艳( 羽毛球 )、徐怀雯( 羽毛球 )、栾菊杰( 花剑)、姚明( 5篮球)、王治郅( 篮

10、球)、易建联( 篮球)、孙继海( 足球)、董方卓( 足球)、郑智( 足球)、邵佳一( 足球) 等。 中华民族的奥运历史已近百年。华侨华人在其中抒写了动人的篇章。他们和奥林匹克的故事说不 完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港台奥运健将 杨传广: 奥运会夺牌第一人 美国西部时间 2007 年 1 月 27 日下午,中国台湾省田径运动员杨传广在美国圣费南度谷去世,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运会奖牌的运动员, 曾有“ 亚洲铁人”的美誉。 杨传广出生于 1933 年, 台湾省台东人。中学时代, 杨传广便表现出超人的体育天赋。1958 年, 杨传广赴美留学深造,1960 年在罗马第 17 届奥运

11、会的十项全能项目中, 杨传广获银牌, 成绩是 8334 分。 东方羚羊: 纪政 中国台湾省田径运动员纪政是世界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 被誉为“ 东方羚羊” 。1968 年在第 19 届墨西哥奥运会上 , 纪政以 10 秒 4 的成绩获女子 80 米栏铜牌, 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奖牌的中国女子。由于她的成绩特别出众, 获得“ 东方羚羊” 、 “ 世界女飞人” 、 “ 短跑女王” 等美名。 风之后: 李丽珊 6中国香港选手李丽珊被称为“ 风之后”, 她在 1996 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帆板冠军, 为中国香港代表团首夺奥运金牌。 自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 中国香港参加的历届奥林

12、匹克运动会上从未拿到过奖牌, 李丽珊在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夺冠为中国香港翻开新的奥运篇章。李丽珊在全国九运会失意后一度打算退役,但她在 2001 年再次登上世界女子帆板年终排名第一 , 这是她继 1996 年和1998 年后,第三次获得这个殊荣。她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精神, 成为了香港精神的典范。 “ 骑手” 林子心 林子心是中国香港奥运马术队的骑手。林子心于 1978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出生, 父母均为香港人。为了能够代表中国香港参加比赛, 她在2006 年放弃了加拿大国籍。目前她正在比利时训练, 为奥运会进行最后的备战。对于从小就酷爱骑马的林子心来说, 仅仅参加一次奥运会当然是不够的。她说:“ 我的长远目标是 2010 年的世界锦标赛, 这是级别和奥运会一样的大型赛事, 希望能够在那里取得好成绩。然后是 2010 年的伦敦奥运会, 虽然 4 年时间还很多, 但我还是希望下次能够有机会再到奥运会的赛场上骑马。 ” 跆拳道冠军: 陈诗欣 陈诗欣,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人, 跆拳道选手。她参加了 2004 年雅典奥运会, 在女子第一量级(49 公斤级) 决赛中以 6:4 击败古巴的迪雅兹, 7拿下金牌。 陈诗欣现为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副教授。陈诗欣选手从事跆拳道运动十余年, 秉持刻苦耐劳、从不懈怠的精神连续勇夺三届世界杯金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