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立多体制图书馆体系的经济学研究摘 要:图书馆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不是唯一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性质的可变性、公共物品理论的深化以及民间资本的壮大为非公有制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公立图书馆的缺位和政府机构偏离公共利益使得民营资本的进入成为必要。构建“公立图书馆为主体、多体制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我国图书馆服务体系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内涵,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多体制图书馆 公立图书馆 民营图书馆 准公共物品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024-05 The Economic A
2、nalysis on Constructing the Multi-systems Libraries ZhangYueying ( Liaocheng University Library, Liaocheng,Shandong, 252059) Abstract:The library service has the public goods attribute, so the government is not the only supplier.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ublic natures and the public goods theorys dee
3、pening as well as private capitals development made the private libraries possible and feasible ; Public 2librarys vacancy andgovernment institutions devi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causes the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into the library service . Constructing the multi-systems libraries has the deep econ
4、omic theory foundation .That the Public library is main body as well as the libraries in different systems jointly developping is the only way taking our country Library enterprise into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libraries in multiple systems; public library; private library; quasi-public goods n
5、umber:G259.2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24-05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图书馆作为全民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文化阵地,作为缩小数字鸿沟、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应有之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作用会日益显著。图书馆发展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着更大程度的紧迫性。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图书馆服务能力低下,不能满足人民迫切的文化信息需求将仍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图书馆服务的公
6、益性,寻求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和我国实际状况的有效提供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民间资金繁荣图书馆事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是图书馆界必须面对的3重要理论课题。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为视角,运用经济学分析,深刻探讨构建多体制图书馆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帮助。 1 图书馆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多体制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1.1 准公共物品的概念 现代福利经济学把社会物品根据消费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萨缪尔森首次给出了公共物品的精确定义,他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把公共物品定义为
7、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减少的物品。 并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X=Xi (i=1,2,I) 式中下标 i 表示个人的序号,等式左边代表对公共物品的全部消费,等式右边表示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公共物品的消费,等式表示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整个的公共物品,个人消费等于全体消费。经济学界一般认为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两大基本特性。此后,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对萨缪尔森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指出符合萨缪尔森定义的公共物品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叫做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如果将私人物品作为一极、纯公共物品作为另一极,大量存在的不是纯公共物品,
8、而是处于两极之间中间状态的物品。 这些不严格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 。1765 年,布坎南在著名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引4入了“拥挤”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从纯私人物品到纯公共物品连续变化的过程。图 1 直观地描述了准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和现实存在。 性程度对物品进行分类 在图中,A 点表示纯私人物品,B 点是纯公共物品,面上的其余点都代表着准公共物品,只是它们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不同。 公共物品的性质影响供给。由于公共物品不能有效排他,则所有消费者都会选择搭便车,生产者往往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愿提供此物品或服务;消费的非
9、竞争性意味着对此物品收费不能按照通常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进行,存在定价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领域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由此,经济学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必然提供者,市场机制则是私人物品主导的提供方式。准公共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其非纯性要求它的供给主体不是唯一的,私人、政府、私人和政府以外的团体、私人和政府的合作等等,都可能成为准公共物品次优的选择,其供给模式更是复杂多样。目前世界各国准公共物品供给的方式总的来说大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政府完全供给。 3 1.2 图书馆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在现代图书馆中,多个读者可以同时入馆阅览
10、、借阅书籍以及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在一定的消费者数量内,每增加一个读者,图书馆增加的边际成本近于零,即图书馆的边际成本并不会因为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图书馆服务在一定消费规模内具有非竞争性。但是,任何一个图书馆,它的空间、文献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服务人员的数量都是5有限的,都存在一个最大可容纳读者量。当进馆消费的读者数量超过这个“拥挤”点后,读者平均享用的文献资源数量和服务质量大大降低,其边际效用递减,可见图书馆服务的非竞争性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按照许斌对非排他性的定义,图书馆在原则上不可拒绝任何人共享图书馆资源,属于不可排他的一类物品。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27 条规定:“人人
11、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 4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集散地,是公共资源,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人人有权自由平等地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不应拒绝为任何人提供服务。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 。 5 也就是说,图书馆在道义上是不可排他的。然而,图书馆的排他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用办证、办卡的方式使一些低收入群体、非本地居民等被排斥在外,图书馆实际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其根本原
12、因是图书馆以办卡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并不代表对公民阅读权利的否定。 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发生拥挤时具有竞争性,在技术上是可以排他的,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具有不纯粹的公共性,在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就为市场体制在图书馆领域发挥作用创造了空间。虽然世界范围内通过集团行为(通过政府及各种公共机构)获得图书馆服务已经占据主流位置,但在图书6馆发展历程上的大部分时期图书馆服务都是私人行为,时至今日,私人提供图书馆服务仍然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对不同主体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极好的证明。因此,图书馆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多主体、多体制提供图书馆是符合公共物品供给
13、规律的,是合理的。 2 公共物品理论的深化和民间资本的壮大:私人图书馆发展的可行性 图书馆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政府是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在人们的概念中,私人或者其他组织介入图书馆领域,将会背离图书馆公益性的本质,不能很好履行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所担负的社会使命,是不能称其为图书馆的。随着人们对于物品的公共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私人提供图书馆服务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并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 2.1 公共性质的可变性 现代公共物品理论认为,物品的公共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界限是模糊的,并呈现动态变化;同一个物品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其性质会有所不
14、同。技术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都会改变物品的公共性,进而改变其供给方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向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加速推进过程中,知识和信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时代主题的改变,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终身教育的社会机构,已经逐渐地变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由大变小。当图书馆的需求弹性变得很小时,它更具有私人7物品的性质,每个人将会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购买适合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如休闲娱乐、再教育、个性化信息服务等。这时,图书馆的公共性逐渐降低,如图 1 所示,从 D 点变化到 D点。公共性降
15、低意味着私人物品性质的增强,这就为私营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空间。 公共物品的定义是从消费的角度给出的,消费者的约束条件如收入的变化趋势必会改变物品的公共性质。我们已经知道,图书馆服务不应该排他或不可以排他,因而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的收入水平低的时期,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向公众免费提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时间价值相对增加,金钱价值相对降低。在现阶段,人们去公共图书馆获取服务的非货币成本增加,所获得的效用相对减少。而且消费者收入层次的不同导致了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作为一种基本制度保障的公益性图书馆不可能完全满足。收入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依
16、赖,使人们有能力负担和接受营利性的图书馆服务。如果收费的私营图书馆能够导致人们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那么图书馆按照“谁付费、谁受益”的原则开展有偿服务的合理性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不应该排他的图书馆服务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渴望便捷、细致服务的意愿,其非排他性质有了变化,从而使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公有资本有了进入的可能。在公立和私立图书馆并存的地方,相当一部分人更愿意选择收费但是灵活细致的民营服务。有数据显示,1999 年 11 月,科教图书馆开馆的当天,迎来了 5000 多人。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达到 2500 人次,到 2002 年 3 月,该馆8接纳各类读者 240 万人次,相当于整
17、个济宁 40 万市民人均去了 6 次。 6 从民众的反响可以看出民营图书馆是深受欢迎、很有市场前景的。 2.2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的可分离性 传统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就是政府直接生产,生产者和提供者合二为一,这显然不能解释实践中丰富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现代公共物品理论主张,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是可分离的,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provision)指的是做出某种制度安排,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就是“通过集体选择机制对下列问题做出决策”:指定一组人提供各类物品和服务;决定被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安排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对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进行融资;如
18、何对生产这些物品和服务的人进行管理以及被管制的程度如何。 7 生产(production)则指组合生产要素,将投入变成产出的更加技术化的过程。萨瓦斯认为,在涉及公共物品的供给上,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参与者: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来讲,提供者是指各级政府,政府是图书馆服务政策的制定者,负有满足公共需求的最终责任,由它选定图书馆服务的生产者;生产者就是具体的各图书馆、馆长及其领导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由政府选定的图书馆服务的承担者,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生产者的图书馆,可以是公立图书馆也可以是私立图书馆,只要它们提供了与现有公立图书馆相似的服务即可;消费者就是某一
19、居住区的居民,也就是读者,他们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委托人,是图书馆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在政府作为提供者的情况下,提供和生产的不同结合情况,会产生多种9供给模式。图书馆服务提供和生产的可分离性,为多种利益群体介入开启了广泛的可能性,为多体制图书馆并存、多赢格局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根据生产主体和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图书馆系统分为如下几个部分:8 2.3 图书馆是可收费物品以及民营资本的蓬勃发展 如前所述,图书馆具有非排他性并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从效率意义上说其排他成本是极低的,对此,E.S.萨瓦斯给出了最明确的描述。按照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消费的共同性(非竞争性) ,萨瓦斯将物品区分为四种形
20、式:个人物品(可以排他,不能共同消费) 、可收费物品(可以排他可以共同消费) 、共用资源(不能排他不能共同消费) 、集体物品(不能排他,可以共同消费) 。在他绘制的以这两个属性为两维坐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散点图中,萨瓦斯清楚地将图书馆示例为从可收费物品到集体物品之间更靠近可收费物品的区域。现实情况的确如此。图书馆属于可收费物品,使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非国有图书馆,能够靠服务收益支撑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多体制图书馆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可能性。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计量、查询、收费变得容易,排斥众多用户的交易成本降低,图书馆服务的经济收益空间扩大,潜
21、在的经济利益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图书馆领域中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将会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实力得以提升,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鼓励10和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参与信息和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民营图书馆将和其他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一起,成为打造我国文化强国形象的组成链条。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不断发展壮大,民间资本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有数据显示,2003 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金额达 7.4 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 10.8 万亿元。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由1980 年的 18.1%上升到 2000 年的 46.6%,而且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9 2007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金达 17.3 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 元,同比名义增长17.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