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刘恩沛 从“外滩号”到“”我始终希望做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事情。能够使人们有机会激发并且实现新的想法、观念和经验。 刘恩沛 曾经是上海标志性生活时尚中心外滩 2 号的创始人之一。身兼执行董事和首席财务官的他,曾领导和参与了外滩 3 号的设计、施工、试营业、融资和商业运营。 如今,刘恩沛与王丽莉女士携手合作创立众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着手另一重大翻新项目 1933 老场坊。1933 老场坊将位于虹口区的一群历史文化欧洲建筑重新打造为现代的创意生活中心,旨在为上海的设计创意、生活方式和教育求知树立新的标准。 现在,这两座新型生活方式开发项目,对上海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滩 3 号” ,矗
2、立在上海外滩的时尚宠儿。 “P933” ,上海北外滩一个新兴的创业园。 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这两座新型生活方式的开发项目,对上海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的缔造者之一就是刘恩沛,一位希望把时尚、文化、创意注入到人们生活的奋斗者。近日,笔者在“1933”2采访了这位为了时尚文化产业努力着的虔诚者。 一次华美的转身 刘恩沛的背景相当地国际化:他幼时便随家人迁居世界各地,其父母 60 年代早期在巴西圣保罗工作,他在巴西出生并且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在美国长大,1978 年首次回到中国。后又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完成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事务研究的硕士学位后,刘恩沛在
3、纽约华尔街的 JP 摩根开始了他的事业。这期间,他还在 JP 摩根日本分行工作过一段日子。 刘恩沛在银行业工作了 13 年之久。在 2000 年定居到上海这个他视之为“真正的家”的地方之前,他正担任美国银行香港分行亚洲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也是在那时他得到了来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开始了他和“外滩 3 号”的故事,也在那时他开始从金融领域涉足到了时尚、文化产业。 刘恩沛是这样解释他从银行家迅速转变成为时尚业管理者的过程的:“在银行业工作有挑战性、有满足感而且让我在国际化环境内接触到大量的财务技巧。然而,我始终希望做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事情,能够使人们有机会激发并且实现新的想法、观念和经验。 外滩 3
4、 号就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运作它远比我在银行业或者任何一个传统的首席财务官职位上所能做的事情都要有意思得多。毕竟,你的一生当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能够从头开始构造愿景和激发灵感?” 3刘恩沛开玩笑地说:“看到去年的金融风暴,我是不是该庆幸自己早一点走了出来?不然,今天我可能也是一个失业者了。 ” 他说在他曾经的同事里有很多很有创意、很有思想的人,但却没有机会发展相关的才华。他很希望这次的金融风暴让那些心怀梦想的人能走出来,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刘恩沛说, “我比他们可能是早十年认识了自己。 ” 这个十年,或许当别人还在人生道理上彷徨时,刘恩沛已完成了自己的华美转身。 “外滩 3e”的故事 刘恩沛和上
5、海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母亲生长在上海。改革开放之初,刘恩沛花了将近两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中国语言和文学。同样也是在那段时间,他的父亲带着其他的家庭成员在复旦大学任教一年。从北京到上海探望家人,他立刻被吸引并且爱上了这座被他的母亲称之为故乡的城市。 2000 年初,他和妻子 Grace 一起搬到了上海。 “那个时候我来到外滩,就觉得很可惜。 ”那时,他眼前的外滩楼群,还是一片聚集着银行、政府机构、国企的壮观建筑物。它们宏伟壮丽,却高高在上,过了晚上 7 点,楼内就黑漆漆的了。刘恩沛说, “曾经有着世界性光荣的地方看起来却如此陈旧,没有什么生气。同时觉得这么好的资源做办公楼真是太浪费了,为什么不
6、能开发成全球顶级的消费、娱乐场所呢?” 4刘恩沛自己都没想到,当年挚友李景汉的一个电话让他最终和“外滩 3 号”联系到了一起。他的老朋友李景汉打电话来谈了关于一个在上海外滩的非常有意思的潜在投资项目。这个有意思的项目就是现在的外滩 3 号。刘恩沛当即决定成为继李景汉之后第二个加入公司的人。 第一次进入“外滩 2 号”内部观看,刘恩沛不禁有些失望,由于近九十年的使用,壁炉、天花板都已经损坏,无法复原。索性选择现代性的设计。他们请来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格留夫斯(Michael Graves)主持改建工程,他采用了润泽的大理石、海鳗皮的沙发、斑斓的水晶吊灯营造奢华感,大楼的基本结构不做改变,但中庭增
7、加了很多“擎天柱”加强承重力。 作为项目的创始者之一,刘恩沛不仅领导和参与了外滩 3 号的设计、施工,还要负责管理公司的财务事宜,要为项目融资,更要飞往世界各地去和阿玛尼、依云、Jean-Georges 这些合作者沟通。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外滩 3 号终于旧貌换新颜,现在的它已经成为一个汇聚艺术、音乐、时装、餐饮及文化的顶级场所,包括餐厅、音乐沙龙、水疗、画廊、男士理容和品牌专卖。 但冷静回想,刘恩沛多少有些遗憾。他告诉笔者,原始的想法是将“外滩 3 号”改造成一个普通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时尚场所,而“顶级”一词却将 99的消费者拒之门外。 “外滩 3 号”并没有成为展示上海文化的一个地方,却成
8、了国际化的一个消费场所。 但在另一个地方却给了刘恩沛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那就是“1933” 。5不一样的“1933” “1933”是在 1933 年建成的老建筑,它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现代化屠宰场,场区内有近 33 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是当时世界上大型现代化屠宰场之一。1970-2002 年间,屠宰场大楼被改建为制药厂。2002 年,制药厂停工,建筑闲置。 2006 年冬天,刘恩沛第一次来到了位于上海沙泾路的“远东第一屠宰场” ,他没想到距离外滩那么近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老建筑,他更没想到这个老建筑的前身是当年亚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场。他立马爱上这个地方。这个欧式的老建筑,成为了刘恩沛此次瞩意的主角。他
9、希望在这里能成为一个融合了设计、文化、艺术、教育、美食与时尚的创意产业园区。 笔者看到,这幢大楼空间布局奇特,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外形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尽享水泥的本色。刘恩沛说,这也是他们改建的初衷。 2008 年 2 月,1933 老场坊正式面向国内外招商,对于进驻的租户始终会有严格的把关和筛选,成功吸引到很多国际知名创意公司进驻。其中 4 号楼被一家英国的媒体创意公司整栋租下,其助理介绍说,这家创业公司是他们最主要的租客群,它的经营理念、设计布局都很符合他们的定位。比如他们还专辟场所,免费为世界各国画家、艺术家提供短期旅行所需的艺术创作空间。 这也是刘恩沛
10、正在寻找的东西为那些有创意爱好的人士创造一个集办公、零售、餐饮及展览为一体的空6间。他非常清楚自己不需要哪类租户。他不想要物流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他希望寻找哪一类的租户和活动?“设计公司、平面设计师、文化活动、讲座, ”刘恩沛表示, “我们必须让创意人群把这里作为目的地。 ” 如今的“1933” ,还吸引着全球时尚的目光,各类时尚发布会接连不断:保时捷 60 周年车展、芝华士“骑士风范”全球首演盛典、宝洁 20周年特别展、INTENSE 香水发布会 从一座可容纳 1000 头牛、1500 只羊、300 头牛犊和 500 头猪的屠宰场,到一个集时尚餐饮、雪茄俱乐部、原创设计工作室、发布厅为一体的
11、综合性创意体验中心。面对这些,刘恩沛很开心,这也正是他所希望:他希望这里成为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人聚会的场所:他希望这里能成为上海休闲文化的地标:他希望他的这一点点努力,能带动整个上海北外滩和虹口区文化产业的繁荣;他更希望,他的这个一点,能延伸出更多的“1933”们。 如今, “1933”成为了刘恩沛工作的中心,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身处在这充满着文化、生活气息的空间里,他感觉很满足。他说,他下是属于一个追求奢华生活和物质的人,他的生活就是简单的幸福。刘恩沛对幸福有着深刻的感悟, “幸福就是满意,包括不能太贪心,要过得愉快。压力挑战可以有,但是不能用其他人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满意程度,
12、自己确定幸福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 对话刘恩沛 7笔者:您当初参与运作外滩 3 号的时候,展示的是一种顶级生活,现在想给 1933 注入怎样的精神内涵? 刘恩沛:外滩 3 号的经营范围与普通大众的消费距离太远。外滩 3号成功地将时尚和老建筑结合在一起,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1933 老场坊将呈现各类世界级的灵感和创意体验及理念,丰富人们的生活,启迪人们的心智,让更多人全方位理解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笔者:作为外滩 2 号和 1933 的设计和运营者之一,您认为比较好的创意产业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刘恩沛:老建筑基本都是前辈遗留下来的“瑰宝” ,一定要在
13、继承的前提下再开发,1933 基本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面貌,屠宰场的保护重点分成了三个部分:最重要的是廊桥空间,其次是伞形柱和外立面。 笔者:创意产业是这几年热门的产业,据我所知上海有近百家创意产业园区,它们中的一部分由原有的老厂房、旧仓库改建修缮而来。同时也有不少人来上海淘金,您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刘恩沛:你看看面前的这座老建筑,这就是 1933 的优势。1933 有着其他老厂房所没有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公共空间,1933 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艺术、故事和历史感的东西。 笔者:您在定居上海之前,一直在纽约、东京等地从事金融资本行业,从金融、资本行业到艺术文化产业,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呢? 刘恩沛:我始终希望做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事情,能够使人们有机会激发并且实现新的想法、观念和经验,结合我对老建筑的热爱,进而投入了这个产业。 8笔者:您很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称它为“真正的家” ,您对上海的印象最深的什么? 刘恩沛:上海的文化,上海有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城市所有没有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