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预警性经济新闻初探金融危机背景下,财经媒体和专家学者们一直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前财经媒体哪去了?财经媒体为何没有预警金融危机?对于金融危机的预警是财经媒体应有的责任吗?这样的疑问提出了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财经媒体监测社会和预警风险功能与责任问题的探讨,从而引发我们对于预警性经济新闻的重视与探讨。 一、金融危机报道中财经媒体预警功能的缺失 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监测社会。面临危机事件时,媒体更应该承担其监测社会乃至预警风险的功能。然而,在 2009年度普利策奖的评选中,占据 2008年报纸大幅版面的金融危机报道全军覆没。据专业人士分析,这多少是因为新闻界没有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通过
2、及时充分的报道向公众预警问题的严重性。美国权威学术期刊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资深编辑迪恩?斯塔克曼说:“如果非要我推测原因的话,我认为普利策奖不太愿意授予那些在事情发生后才出炉的报道,即使这些文章可能写得很好。 ”“财经媒体在金融危机报道中预警功能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据一项以人民日报、21 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 2007年全年次贷危机相关报道为分析样本的调查显示,传媒对金融危机的预警报道偏向于2乐观,多重“信心”而轻“困境” 。#而另一项关于媒体在报道金融危机时到底是加剧了危机的蔓延还是增强了民众的信心、减少了社会恐慌的调查也显示出,就目前的舆情分布来看,我国的主流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多以正
3、面和积极引导为主,而网络舆情反映出的情形比实际中看到的更悲观。$可见,国内财经媒体在对金融危机的报道上仍然缺乏对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的预警性报道,而由于受众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多元,一味进行正面舆论引导并不能达到增强民众信心的预期效果。这一点,我们从传播学中的“预防接种理论”%可以得到启示。对于问题与风险的存在,及早地对民众进行“预防免疫”,往往比单纯的正面宣传更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目前金融危机已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虽然如诸多媒体的报道所言,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迹象,经济开始回暖,但这远远不是金融危机的终结。当前媒体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多从稳定人心、树立信心的角度着眼,这虽然适应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
4、需求,但正确地引导舆论并不是一味回避现实困难,甚至粉饰太平,而是更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乐观积极报道成绩的同时,对我们下一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还将面临的各类风险与问题也应予以关注,吸取金融危机前期报道中媒体监视社会功能缺失的教训,更好地发挥财经媒体应有的社会预警功能,不再做事后诸葛亮,不再缺失事前应有的风险预判能力。 按照华尔街日报首席执行官彼得?凯恩(Peter Kann)的观点,“读者3对你信任与否取决于你报道事物正确率的高低,因为我们经常预测正确,因此这点对我们的公信力非常有帮助” 。专家述评形式,以专家的权威意见提醒公众注意;典型事件形式,以典型事件暗示公众需要警惕的情况;知
5、识预警形式,以发布介绍相关科学知识指导公众行为。对于不宜公开报道,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可采用内参的形式。 因此,在报道内容上,预警性经济新闻可以尝试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领域以不同的报道形式展开: 5在宏观经济方面,预警性经济新闻可以关注经济政策的变动以及经济走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预警。政策是一种资源,政策的调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每一项政策的颁布,每一个规则的修订,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变化与商机。受众希望经济新闻报道对经济政策的变动和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判与解读,以便提前布局,趋利避害。例如在 2007年“5.30 股灾”之前,如果财经媒体事先对于股市泡沫风险及交易政策的变动予以合理预警,就能够更好地保
6、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不至于造成市场的巨大恐慌。 宏观领域的预警性经济新闻可以官方发言或专家述评的形式进行报道,解读与预警政策的变化与经济形势的走向。比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二套房贷政策的调整等备受关注的政策问题,以及金融危机在目前阶段下未来经济形势的准确预判、通货膨胀的预警、房市股市泡沫风险的预警等,都是当前预警性经济新闻可以深入关注与操作的现实话题。在微观经济领域,预警性经济新闻则可以更多地关注企业发展中的典型事件,以及金融市场中投资产品的知识预警等问题的报道。例如五粮液企业逃税问题,就是财经媒体可以通过事先调查作出预警性报道的企业发展典型事件。而关于金融市场中广受关注的指数基金、创业
7、板的投资等,财经媒体则可以对广大民众提供投资风险的知识性预警。 6三、预警性经济新闻需注意与解决的问题 因经济新闻利益攸关,其预警性报道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关系重大。所以,能否灵敏、准确地预判风险前兆并给予及时的警示,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一直备受关注的有关房价与股市走向的纷争,媒体如果力推其中一方,对其走势做出误判,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容易遭人诟病,进而影响财经媒体的公信力。经济问题事关国计民生,预警失当则会造成巨大不良影响。因此,预警性经济新闻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准与职业素养。 实践表明,为提高预警性经济新闻的专业性与准确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善于捕捉风险线索。媒体从业人员凭借其职业敏
8、感,从一些个别现象、局部性问题或者表象中发现风险线索,提前捕获风险,并及时给予报道,这需要长期培养的新闻专业素养。财经记者则常常需要从数据、报表等资料中发现线索,预警风险。如 2001年 10月 26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从而揭穿“蓝田神话”,就是从蓝田股份公开发表的报表和资料中发现其财务造假的蛛丝马迹的。财经记者也应培养这样的专业素养和新闻发现力,才能更好地提前预警风险。 2.掌握充分的资料与数据。财经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资料与数据,并7具备市场分析调研的专业知识素养,在预警新闻发布前,经过科学的测算、评估或者经过权威专家的分析,才能提高
9、其风险预判的专业性与准确性。预警性经济新闻提出了对媒体从业人员会计、统计、财经数据库处理、研究报告分析评价等预测方法和知识技能的要求,这也是对财经媒体专门人才和经济专业知识素养的要求。 3.谨慎选择专家学者。财经记者必须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和超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只是传声筒似的被动报道专家的预测意见。采访对象时要注意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并结合专家学者的专长所在进行访谈。另外还要注意不被利益集团所牵制利用,一些供职外资投行的专家近两年来一边唱衰中国股市、力压人民币升值、鼓吹中国房市泡沫,一边将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的楼市和股市的表现,已成为深刻的教训。他们关于中国楼市和股市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往往会误导人
10、们的投资方向,造成惨重损失。- 4.有意识地采取滚动报道方式。这种滚动报道也是一种根据信息反馈来不断修正自己既有的预测和假设,不断接近新闻事实的过程。. 5.加强实地调查性预警报道。媒体记者可以深入当地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业中开展实地调研,脚踏实地了解经济形势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不是一味依赖二手资料和电话采访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切实地保证预警的准确性。 86.公共利益至上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无论实行何种管理体制,对媒体业具有公共性的认识是一致的。由此,媒体业必须把公共利益视为最高原则的认识也是一致的。/值得重视的是,经济新闻往往深陷利益赌局,媒体人员如何避免利益集
11、团的干涉,秉持公正客观的报道,则往往直接取决于其公共利益至上的高度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职业道德。比如,财经杂志凭借其职业精神和过人胆识,对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一些重大风险提前做出预警,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2001 年 8月,财经杂志推出了重磅报道银广夏陷阱,以扎实的材料及时揭露了中国股市的深层黑幕,提前对中国股市泡沫做出预警。而 2008年中国股市从 6000点高位急速转向熊市,中国财经媒体在风险的预警功能上则乏善可陈,媒体对于股市的预测大相径庭,真假难辨,造成了广大股民的巨大损失。在当前金融危机转向的背景下,众多媒体呈现出一味乐观的情绪。而财经杂志仍能保持清醒,作出“可乐观,
12、勿健忘”0 的警示性评论,再一次体现了其作为财经媒体人员的专业素养。可见,对经济风险的预警,一是取决于媒体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二是取决于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就当下中国财经媒体而言,后者更为重要。 7.预警的宗旨是要除警,变危机为转机。当前金融危机步入中期发展阶段,对危机的单纯预警报道应进一步结合发展的眼光与视角,针对如何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化危机为转机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探讨。比如对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问题,一方面媒体应该对目前中国外向型经济、低端能耗型产品比重过大等结构问题予以警示,另一方面也应从中看到金9融危机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转机。媒体预警报道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预言“变”而令受众把
13、握“变”,最终达到防备和消弭“变” 。1 因此,在采写预警性经济报道的时候,记者要有化危机为转机的积极意识,在报道中一方面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风险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充分的警示,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尝试去探索化危机为转机的可能性路径,从而提供对读者切实有用的、富于建设性的信息。 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的预警功能成为人们期待的一种服务,预警性经济新闻更是体现财经传媒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可以探索和提升的新闻品种。经济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对经济形势的预判能力和风险预警意识,财经媒体和经济新闻编辑记者,须从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进一步注意提高自身的批判性分析和预判能力,在科学发展观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指引下更好地发挥经济风险预警功能。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新闻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