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冷香斋里品合香四大违和莫嗟呀,日长且颂赵州茶。 江山劫历曾刘手,王谢堂经燕雀家。 多病怜君悲愿重,无情笑我咏空花、 闲来修订合香谱,封寄僧伽供法华。 这是我前年写的一首旧体诗,题作:步元玉奉和宗舜法师四十感怀 。与宗舜法师结缘于河北赵州柏林禅寺,此后品茗说香,诗笺往来,大有相知恨晚之慨。法师曾任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西园寺副寺、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寓居北京。从事弘法利生工作。 诗里提到的“合香谱” ,是指唐宋以来流传至今的一些合香古谱,也称合香方。如宋代叶廷?名香谱 ,洪刍、陈敬香谱 ,明代周嘉胄香乘等,里面都记载有大量合香方,对香材炮制、分量以及合香、焚香方法等
2、,均有详细说明。宋代流行焚香,南宋居家必用事类中就有大量有关合香、焚香的记载,而且一些文人雅士也欣然参与其中,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都有“合香方”墨迹流传下来,弥足珍贵。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当时都城临安俗谚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可见同茶文化一样。宋代香文化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读陈敬香谱 、丁谓天香传 ,就能深刻理解这一点。 2我国焚香习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屈原诗歌中就有大量“香草美人”的描写。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合香方法逐步完善,隋唐时期已经普遍流行开来了。如佛教内典金光明最胜王经 “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中就记载有“菖蒲(跋者)、
3、牛黄(瞿卢折娜)、苜蓿香(塞毕力迦)、麝香(莫迦婆伽)香附子(目?哆)、沉香(恶揭噜)、?钐?(?钐茨?)、零凌香(多揭罗)”等三十二味香药,而且中、梵文并列,颇为丰瞻。 同茶文化一样,大约到了明末清初,香文化开始趋于没落,清末逐渐销匿。正如诗中所感叹的:“江山劫历曹刘手,王谢堂经燕雀家。 ”及至近代,礼仪尽废,风雅不复,诸如茶道、香乘、插花这样高雅的文化传承渐次断灭,或者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遗弃,凡此种种,令人叹惋不已。所幸古人典籍尚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未断,为我们重新挖掘整理乃至弘扬提供了便利条件。 今天是浴佛节,晚上供佛毕,焚香煎茶,供养三宝。炉用潮州红泥小火炉,茶用武夷岩茶,建盏冲瀹。听
4、闻砂铫中“松风”初动时,提铫冲烫建盏,接着投茶:水近三沸时,离铫离火,先冲入四分之一沸水入盏。轻轻旋转,用以洗茶;然后泼掉洗茶水,提铫冲水约七分满,静待约一分钟。就可以开汤品饮了。武夷岩茶滋味厚重,花香馥郁,有着“岩骨花香”的美称。三水毕,舌底生津,口角蕴秀。叹未曾有。其间接到宗舜法师短信,忽然想起这首旧作来,不免说说缘由,也算是一些感念吧。 今晚所用合香品为“雪兰春” ,仿花香,合香方载于南宋居家必用事类 ,并配有歌诀:“十两笺香一两檀,枫香两半各秤盘。更加一两玄3参末,硝蜜同和号雪兰。 ”具体配方如下: 笺香十两檀香一两枫香一两半玄参一两,以上碾为细末,用硝石及炼蜜调和。品香用青花琴炉,香
5、灰用豆荚灰,香版用雕花玉佩,其它用具香铲、香匙、香簪、香夹、炭夹等如常。先用香铲将炉灰铲平压实,在中间挖出一个灰坑,接着从火炉中夹出一块木炭放入灰坑,此时不可匆忙拥灰,先用生香粉发香,然后再将炉灰轻轻掩上,用香簪通五六个小孔。以便通气。接着将香版放在灰面上,用手试试炉温合适后,再夹入香饼,静待约一两分钟,就可以鉴赏香品了。 “雪兰春”配方虽然简单,然而香味温润幽雅,气息绵细深长,有一股如兰似麝的香气萦绕鼻头,十分难得。 浴佛功德经中说:应以牛头柄檀、自檀、紫檀、沈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香、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成方或园随时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汤净洁洗沐。 茶室简陋。未能如法浴佛,只能以茶汤、香品供养,并成此闲文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