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努力维护民族戏剧的个性摘 要:戏曲舞台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戏曲要想存活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持鲜明个性。包括在特殊文化环境和特殊的民族心理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的舞台观念、舞台原创和舞台方法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J80-02 文献标识码:A Sus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Drama ZHOU Yu-de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的屏障正在逐渐消失。文化领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文化生态正在重新组合。在物质文明日益昌盛、多元化文化市场形成的情势下,传统文化普遍受到冲击和挤压。 在中国,随着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文化大门
2、基本上已经敞开,中国人接触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外来艺术品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引进了丰富多采的外国戏剧理论、外国舞台观念和舞台方法;外国的戏剧同行对中国戏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在有理性地向中国学习。这种交流在总体上来说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 但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戏剧逐渐出现了令人担忧2的现象,就是传统戏曲的景况不妙。具体表现是市场在急剧萎缩,观众在老化,剧团在减少,剧种也在减少,戏曲学校招生都困难。想当年在中国戏剧大家庭中曾称望族的戏曲艺术,而今成为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个被列入了“非遗”名录。 人们出于良好的意愿,
3、纷纷为戏曲艺术如何走出低谷献策。 中国戏剧曾开辟专栏,讨论“中国戏剧的命运” ,有的论者还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重建中国戏剧” 。在诸多论题中,几乎都涉及了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戏曲将如何自处?是从众随俗,顺流俯仰,渐行渐远,最终迷失自我?还是努力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断的完善自己,适时的发展自己,以求在多元化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营造自己绚丽的一角呢?这些问题其实在学术界是有不同见解的。有人认为戏曲活该消亡,不必惋惜,当今中国戏剧应该是话剧的天下。 百年话剧对传统戏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剧场结构到编剧方法,到舞台技术,都在给传统戏曲施加影响,而且影响越来越广泛,有些方面
4、渐渐地也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了。比如,20 世纪 40 年代,上海越剧接受了话剧的分幕分场结构,当时还算新事物,可是,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为戏曲写剧本的作家几乎全部采用话剧式的剧本结构了,没有人再写“转场式” (上下场式)的剧本了。这种剧本有比较成功的,也有比较不成功的。当前新创的戏曲剧目大致有这几类:戏曲式的、话剧式的、话剧加唱式的、话剧加戏曲式的。说明人们正在作不同的选择和实验。戏曲舞台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戏曲要想存活而立于不败之地,3必须保持鲜明的个性。包括在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的舞台观念、舞台原创和舞台方法等。这或许是一种比较有理性、比较为人们接受
5、的看法。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一种本来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为什么今天会失去市场,失去观众呢?追究其原因是很多的。有不可变的因素,也有可变的因素。 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比如多元化文化市场形成,吸引人的新颖的艺术品种日多,中国戏剧已经不可能是戏曲的一统天下;新型物质手段的普及,不进剧场也可以凑合看看戏,这都是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其实,戏曲的衰落还有主观上的原因。比如,剧目陈旧、缺乏吸引力;新创剧目拿奖过后不再锤炼,很少成为保留剧目;不少剧团演出水准平庸,表演技术退化缩水;非理性化做“大制做” ,正在消融戏曲本体。这都是失去观众的原因。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的失误。中国的各级学
6、校普遍的缺少戏剧教育(包括戏曲和话剧) ,小孩子进入小学就陷入应试教育的苦海,学生和教师都无时间进剧场,读完了中学尚不知舞台艺术为何物。有人进了大学以后,才发现世界上还有如此好看的牡丹亭!事实证明,中国的年轻人并非一味排斥传统艺术,问题是我国的各级学校,都没有戏曲教育和戏曲活动,青少年对民族戏剧没有接触的机会。没有让他们看到真正美好的东西,当然就谈不上感情,于是越走越远,这是很危险的事。 4一个民族的成员(尤其是将成为民族未来的年轻人) ,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喜爱,这个民族就会消亡。如果全社会对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不尊重,不了解它的重要性,这将是非常危险的。 20 世纪八九
7、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的格局下,西方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我们的艺术包括生活方式正在全方位地西化。西化当然不只在中国出现,整个亚洲都是如此。比如日本、韩国,但是他们在西化的同时,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是非常尊重的,在这方面中国不如他们。中国正在纠正。 “非遗”的保护就是具体措施。 当代一些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也正在致力于传统戏剧的教育与弘扬,他们采取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举动,并且想方设法将戏曲纳入教学课程。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昆曲系列讲座,并纳入学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贯彻“唱戏、打拳、不抽烟”的校训;北京市教委在中小学实行学京剧的试点等,都是例子。 我想,努力耕耘,总会有所收获。至少可以培养出一代新的戏曲观众。只要有 5的青少年通过教育,通过接触和实践,能培养起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和感情,戏曲就有希望。大多数的学生可能永远不会热爱戏曲,但只要使他们做到尊重戏曲,戏曲也就有了底气,可以更好的存活和发展。这是志士仁人们的无量功德。 (责任编辑:郭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