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莆田学院专业结构优化工作实施意见莆院教2007104 号为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765 号)精神,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意见。一、专业建设现状莆田学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办学定位,从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出发,科学设置专业,合理调整院系结构,初步形成了较合理的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 30 个,其中理学专业 7个,工学专业 6 个,文学专业 个,管理学专业 7 个,教育学专业 1 个和医学专业 1 个,理工类占 43.3,文学类占 2
2、6.7,管理学类占 23.3,基本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但是,专业建设还存在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建设的现象,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二、专业结构优化原则(一)根据“规模、结 构、质量、效益” 相统 一的方针,以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二)根据学校定位与 2010 年我校教育发展规模,结合我校的学科分布、学科层次及今后发展定位,围绕“十一五” 专业建设3规划,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遴选确定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优势方向。(三)根据我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目标和各专业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依据我校办学定位,加大新专业申报与建设力
3、度,大力提倡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大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力度,提倡和鼓励打破学科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支持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联合设置本科专业。(四)根据我校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构想,积极寻找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重视对学校优势特色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于已设置本科专业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三、专业结构优化措施(一)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发展为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产业服务专业的基础上,支持发展为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服务的专业,重视应
4、用文科专业建设。(二)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以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性学科专业为建设重点,逐步形成办学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的人才培养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在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省、校两级特色专业,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逐步形成专业品牌。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4(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开设新课程,汲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反映科技进步和成果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制。(四)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和
5、企业的联系,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探索和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加强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合作,成立专业职业技能认证机构,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工作。(五)充实调整健全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聘请有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充实调整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咨询作用。(六)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建设,组织实施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保证所有新办专业按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检查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促进专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良性发展的轨道。努力推进和完善本科专业负责人管理制度,探索专业建设发展成果与津贴分配相挂钩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