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咽音练声法“咽音练声法” 是意大利 “美声唱法”的精髓, “咽声”(不是喉音)是介乎于真声与假声之间的一种声音。掌握了咽音,在短时间内对解决声音的位置(高位置) 、声音的力度变化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能比较容易地获得高音,同时还能够预防慢性咽喉炎。咽音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获得: 一、 “蛤蟆气”练习要求身体站稳,慢慢吸气,吸到胸腔饱满以后,一方面尽力保持胸廓饱满状态,另一方面动用横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讫进行“吸气” 和“呼气”。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慢些,练习时间可以短些,熟练了速度再加快,练习时间再长一些。感觉劳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这个练习可以解决歌唱中的气息控制问题。二、张口练习 要求用手固
2、定下巴,颈部稍微前倾,用抬头的方法促使嘴巴自然张开,头往上抬,眼睛往上看,然后嘴巴自然闭合,如此反复,每次练习几十次。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唱高音时的口型和头腔共鸣,能增大音量,使音色更加甜美。三、 “气泡音”练习 步骤是吸气,放松声带,发出类似水面上冒出无数气泡一般的声音。要求气息要平稳,气泡由大到小。这个练习能提高声带的技能,使低音更加淳美。四、推舌骨练习 步骤是微笑,张嘴,用中指和食指按住舌骨(在喉结上方的突出部分)将舌头推出(舌头自然伸出口外,舌头本身不用力) 。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喉头的紧张问题,使声音更加明亮。五、哼咽音练习练习的口诀是:小腹收缩人站定,胸部饱满有精神,脸带微笑露上牙,脖子绷
3、紧不松劲,小腹一拎象喊人:“ 嗳” 、 “嗳”、 “嗳”这个“嗳” 音有点象英语的音标“ei”音,感觉声音好象是在眉心处发出来,从鼻子后面直通头顶。 “嗳”音练熟了,可以加入音阶训练,这样效果就会更明显。2当然“咽音练声法 ”远远不止上面几种练习法,但是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合唱训练是个复杂的技能训练过程,在咽音练声法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其他常规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合唱队的演唱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再论真假声与真假混合声Tenore:继我在 3 月 11 和 13 日两篇长帖(“关于真假混合声之我见” ) ,现就这个题目从理论上再做一次陈述。特别指出:文中涉及的内容是特别针对美声唱法男
4、高音的,对女声的声乐练习方法绝无妄加评论,虽在技术上偶有涉及。17、8 世纪由于意大利罗马教廷重视歌唱,众多男童受到非人的阉割术却成为优秀的歌手,其歌声婉转动听,盛及一时,被称为阉童歌星(Castrati) 。美声学派早期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以阉人歌手的唱法为依据的。那时一般只分两个声区,假声(Falsetto)和全声(Voce di Piena)。到了加西亚时代,注意到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支持(Support),这在以前都不曾提及。加西亚在晚年将声区分为三个:胸声区、中声区和头声区。头声的训练最难,又是每个唱高音的歌者所期盼能够得到的。大家共同的意见是,发音要向前向上。由于阉人的声音过多地使用假声
5、,随着歌剧等其他艺术歌曲内容上的需要,这种声音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欣赏口味,在技术上也需有所突破。阉人歌手的时代结束后,如何解决男性歌手发正常声解决高音问题成为研究的课题。1836 年法国人都裴雷(Duprez)在意大利首先学会了这种方法,后来一些医生和研究者将其逐渐形成理论并加以推广运用。这就是“关闭”唱法,法国人管它叫 Voix Fermee 或 VoixCouverte, 英文叫 Covered Tones或 Closed Tones, 都有隐藏和遮盖之意。 关闭声的特点是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鸣区时,运用腹肌向里收缩,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维持强大的气压,软腭及小舌均上提,将气运到头腔区
6、,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再转向前送出,凭借强力气压的支持而发出的发出一种金属质地般的响声,铿锵有如洪钟,动人心魄。关闭时喉头是向下的,气息由口部向后向上直入头盖,喉头要尽量保持不动。关闭唱法是男高音解决高音的关键,也是男高音发声技术中解决高音3时最巧妙而又最难掌握的技巧,近代以来的歌唱家无不对此万分重视,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男高音把此技术当作解决高音问题的必然保障以及将歌声的高音处理得具有艺术性的唯一方法。俄国著名声乐家 Shushlin 教授(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也是沈湘的老师)说:“如果不懂得在高音上运用关闭唱法,无异于拿刀子来割自己的喉咙”。关闭声的练法极难掌握,必须在良师的引导
7、下进行。即便如此,很多人也永远领会不到这种唱法的高妙之处。关闭的练习方法无论从文字的解说上和现场示范上都苦涩、难懂、抽象,因此从略。身为意大利人的卡鲁索早期不免受到阉人歌手的影响,曾经练过假声和咽音来解决高音,后自认为“投错了师” ,以后从别处学会了关闭唱法,成为掌握和运用这一高难技术的佼佼者。一次当与他同样名声显赫的奥地利女高音 Elizabeth Schumann 问他发高音 C 时这个音在哪里,卡鲁索回答说:“在我背后的地板上。 ”这个回答令我们听到时不免要愣神,还要细心揣摩,因为我们实在对它过于陌生。这恰恰说明高质量的关闭声所用的共鸣区是在脑部后面的深处,一般的歌者和借用假声练习的歌者
8、是根本体验不到的。一个训练有素的男高音,遇到没有高音的歌曲,必会感到失望,颇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反之,如把握不住关闭唱法,将永远对高音望而生畏。如今的美声歌坛又有几个男高音能不望而生畏呢?在声乐上男女的生理结构不同,发声的感觉更不相同,因此在处理发声的问题上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衡量。就关闭唱法而言,女教师很难给男学生做出示范,因为很多女高音根本不运用此方法,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因为凭借她们特有的嗓音条件和其他方法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高音。但不是说所有女性都不懂得此法,世界上有几名一流的女高音对它也能运用自如。在前文和其他几位朋友的帖子里对真假声的特点特性及如何分辨已经做了很明确细致的探讨,此篇将不再重复
9、。我认为将关闭声看作加入了假声从而变成了真假混合声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熟读邹本初的那本沈湘教学体系的大众普及课本。在此书中,邹老先生借用很多沈湘教授的话来表达其声乐理念,尤其是对真假声和其混合声的论点做了若干详细的解释,并附有具体练习,以说明它的科学性和唯一性,使人4认为这是中国学者对美声唱法研究的一种突破性贡献。而矛盾之处是邹老也承认唱假声嗓子用不上劲,音量小、发声时漏气和“没有假声就没有混声”的逻辑,但卡鲁索恰恰抛弃了假声,帕瓦罗蒂根本不用假声,因此在关闭唱法上就不可能用到有搀杂假声的东西。假声的特点既然是嗓子用不上劲,音量小,还漏气,当它和真声混合时这些缺陷就没有了吗?
10、关闭却没有这些现象,它有强烈的爆发力,所以绝不能漏气。与关闭声相对应的叫开朗声(Open Voice) ,它音量较大,但由于是直接冲出,未能充分利用共鸣,而不象关闭声那样多集中于共鸣室,因而缺乏金属质地和温柔动人的特性。但它是真声,也是经过一定训练的声音,不会关闭的歌者唱高音时只好这样用。邹老管真声叫“大本嗓儿” ,这种说法就有待商榷。假如说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叫做真嗓,难道人们经过其他的方法训练之后,声音质量得到了改善就该叫真假混合嗓了吗?这种逻辑明显是站不住脚的。不搞清楚这个概念,很多深入的问题就弄得似是而非。开朗声就不是“大本嗓儿 ”,只不过是因没有掌握关闭的技巧而已。欧洲学者在声区转换
11、时也讲混声(Mixed Voice) ,但他们不是讲真假声的混合,而是讲共鸣腔的声音混合。邹老讲在中声区真假声就开始混,然后向头声区过度,其方法无非是依靠调节真声带和假声带的技术;欧洲讲调节气息使声音在各声区融合一体,换声时采用的方法是 Messa di Voce,意思是靠气息将声音由极弱转到极强,再由极强转到极弱。这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在练习声区转换时最长久不衰的方法,对弥合两声区的间隙极有帮助。由于这种气息是靠横膈膜来供气推动,因此可随意变换强弱,这是假声所做不到的。假声的气息量很小,不靠横膈膜,基本是靠喉部吸来的一点气息控制,故绝不能发出宏大的声音。邹老书中列出了一些乐句,例如在一个单音上的
12、真假声交替,练习时是一个真声一个假声,这不难做到,只需来回调换真假声带的位置即可完成(麻烦不麻烦,科学不科学且不做评论) ,但对如何就混到一起了、两种声带机能怎样达到合二而一、真假声的接合点在哪里并无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邹老称当把真假混合声掌握好了,歌唱者会心悦诚服地说“啊,太妙了!感情唱高音就用一点劲儿。 ”中国在现实中支持和掌握了这种方法的人不少,但每每看到他们站在舞台上还是用那么大的劲,即使是沈湘的弟子们真正敢唱高音的也几5乎没有,女声比男声的情况要好一些。篇幅已经过长,恐怕已招人厌烦,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从略。最后总结一下收尾。1、意大利人厌倦了男人用假声唱歌,找到了解决唱高音的关闭方
13、法。此方法靠运用横膈膜对气息的强大支撑力使声音直达头盖和后脑形成多处的头腔共鸣,它绝非靠用无气息所支撑的假声和所谓的真假混合声所能解决。2、真声的概念不是“大本嗓儿 ”,即使不用真假声混合的练习也可造就训练有素的真声。3、意大利美声唱法声区的转换靠对气息强弱的控制调整,而非靠真假声带的变换来完成。 最后要说的是:声乐的练习方法有多种多样,对各种声音的现象都可以研究探讨,所谓科学的方法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人们正在普遍运用的声乐方法这个现实必须要正视,但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反意见也应得到注意,这样在学术研究上才能蔽一家之言。以上内容引用了一些欧洲及国内声乐教育家的论著。对此文不当之处敬请斧正。kaisa
14、:这是一篇了不起的文章,十分钦佩 tenore 敬业精神。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由不同意见要说。1,假声确实存在而且不用“关闭” 就可以获得;用 “关闭”可以获得更高音、更强烈的假声。2, “大笨嗓”或“大本嗓”并非全指没有训练的真声。在上世纪的意大利的斯丹方诺也这么唱,业内人士称作“开放性 ”唱法。3、 “意大利美声唱法声区的转换靠对气息强弱的控制调整,而非靠真假声带的变换来完成。 ”都是身体有关机能合作协调的结果,真假声本生也是协调的结果之一。也就是:有关肌肉群协同作战,达成管子(气息柱)大小、长短,共鸣位置的上下、前后,真假声的比例多寡做的好的会得到:漂亮丰满的高音,又有强度和歌唱的持久性
15、,声区间很统一。波西米亚人:对 TENORE 所做的探讨和严谨学风深表礼敬。以下就 TENORE的三个结论谈我的观点:对于 1、 ,真声和混合声都可关闭。6对于 2、 ,我持同样观点。对于 3、 ,声区转换靠气息强弱的控制来调节这是肯定的,不仅真声如此,真假声的合理调整也可转换声区。Tenore:谢谢以上二位的评论和见解。最近就此问题很花费了一些精力去研究并请教了一些声乐老师,也与一些声乐专业的男女学生进行了交流探讨,因此再追述几点看法。首先,由于有些定义上的原因,对真假声在讨论时难免在理解上有偏差,所以姑且定个界限:真声由真声带所发之自然声包括经过呼吸、发声、共鸣的训练最终能唱高音的声音。假
16、声由假声带所发之声。 (也要经过训练)以上未列真假混合声之定义。原因是至今未找到如何将二者混起来的科学依据,一些说法有可能是人为的理念和意念中的想象,比如它在实际应用时的比例分配等。在与上述提到的人交流时大家分别做了示范。对真假声按我如上定义,大家都分辨明晰,不存争议。在谈到混合声时在道理上却是莫衷一是。有一个当时与郑咏同时期学美声的女教师称,她可唱出混声,能以假乱真,我们听她唱了“我爱你,中国” ,在我听来高声区确有响亮的共鸣,但最高音处(G2)是假声,给人的感觉是真是真,假是假,壁垒分明,她回答她一直是在用混合声,但混的比例是多少,真假声带如何同时使用她也说不清。另听一学了 8 年的美声男
17、高音唱“北京颂歌 ”,到了 A2 变成假声,辩称不变就要唱破,也是为保护嗓子。因此对混合声的研究未取得满意的结果。但是,通过这些天的思考和交流,突然感到运用逻辑推理也许能解释一些现象,不妨一试。1、既然有这个学说存在而又如此被众人认可,那必应有它存在的理由;2、既然口腔里长了假声带,必要在发声时有些用处;3、既然它对发声有作用而又离真声带如此接近,在发真声时很有可能发生一定的连带关系,或许使人在发真声时不知不觉地就带入了假声的成分。假如这第三点是真假混合声的依据,对此问题的争论似乎可以停止了。7但果真如此的话,也可以看出它必要以真声作为基础,也必须由真声带出来。帕瓦罗蒂自称反对假声,却又有人听
18、出他用假声或混合声,很可能就是由于他虽主观上不去用假声但客观上假声带起了作用。可惜的是,我孤陋寡闻,无论男声和女声,虽声称在用混合声,但实际听到的却是真一句假一句的混合声,有些干脆就是全假声(却也称是混合声) ,而非我们所需要听到的真假声带同时发出的混合声(用真声带动而发出来的倒可能是混合声?) 。据此,最后说明:即便按我如上推论,将真声练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混入了假声,那也和主观上去专门进行假声训练从而追求混合声的性质不一样,因为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唱真声者绝不刻意去找假声带的位置。(以上论点中除举例那位女教师外,其他部分均特指男声)enze:人在歌唱时一般要涉及两个共鸣区,一个是口喉共鸣区这是我们
19、常用的一个共鸣区,我国的男高音歌唱家基本用的是这一发声区域。二是头腔共鸣,将鼻腔空间充分扩张利用并衔接额头。这一共鸣区男高音利用的比较少,有的干脆就没有,因为共鸣的概念应该是空间的利用,而我们所感觉的基本上是共振。就象哼鸣的练习,这一练习根本无法找到共鸣空间,而是一种简单的共振,甚至将鼻腔空间堵塞。我所强调的是应该抓住共鸣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共振效果。真假的混合决没有两个共鸣区的混合声音质量高。这是一个事实无须争论。更何况真假的混合无疑是充分利用假声才有此说法。不应提倡。kaisa: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不知是否有道理。平时人说话都是用的真声,这毫无疑问。当需要用特殊方法说话,比如:模
20、仿猫叫或婴儿啼哭等时,就自然会用到假声。另外,许多声乐大师的谈话录音假如能够有幸听到的话,明显会发现与其在歌唱状态时的发音是不一样的。所谓美声教育术语“把声音拎起来唱” 、 “把声音竖起来唱”就是把真声进行加工、装璜变得美起来。一切声乐学科的发声技巧莫不为此目的而存在。所以,真声是歌唱的基础,比如有一种发声方法叫“直声” 就比较接近真声的含义,虽然仍有所不同:要求竖起、有共鸣、有位置,但不要求颤8音。如果,不要求竖起、共鸣的话,被称之为“白声” !没有装璜过的声音。总之,真假声是客观存在而且是歌唱艺术之所必须。至于怎样练、怎样混合学问就更大。 个人之见,很不成熟,贻笑大方了。enze:真声和假声都是客观存在的,混合声多用于合唱及女声,男声独唱应用头声,因为“关闭 ”的主要问题是咽道通向头腔的衔接口,这个位置和喉门及嗝膜形成一体, “关闭” 时将这一衔接口张开并向下拉与嗝膜下部形成力量对抗,于是便有了一股气冲头顶的感觉。不过这个方法掌握起来比较有难度,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可形成。而假声的位置在前面,不在脑后。所以混合声的高音质量决没有使用“关闭” 的感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