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径流形成于集流过程:停蓄阶段 对于径流形成而言,停蓄阶段是一个耗损过程;但是,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减少水土流失来说,这个阶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漫流阶段 降水进行到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 河槽集流阶段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42 河流的补给
2、形式及特点降水补给 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流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变化,不像降水量变化那样大,所以春汛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也较有规律。.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深层地下水因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其补给通常没有季节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状况则视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无水力联系而定。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湖泊、沼泽水
3、补给量的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愈大,水量愈多,调节作用就愈显著。人工补给 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废水等,都属于人工补给范围。51 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固体松散物质坡度和沟谷纵比降较大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水源补给52 根据物质结与构河流阶地分为 及特点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并由基岩构成,其阶面为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堆积阶地:多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全部由冲积物组成,是在谷底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未达到冲积层底部的情况下形成的。基座阶地:形成条件与堆积阶地近似,区别在于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
4、基岩。因此阶地上部为冲积物,下部为基岩。61 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1. 土壤发育的母质因素岩石的风化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物质,如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性质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及自然肥力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3.土壤发育的生物因素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离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活跃因素。4.土壤发育的地形因素地形在
5、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5.土壤发育的时间因素壤发育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成土因素,它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也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6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两方面作用:直接作用于土壤本身:耕种、施肥等间接作用于成土因素:土地平整、清除植被、排灌等两方面效果:正效应:土壤培肥负效应:土壤退化62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1 生物小循环是叠加在地质大循环的较小时间尺度的次级物质循环;2 地质大循环的总趋势是陆地物质的流失,造成土壤养分的分散,而生物小循环的总趋势是使流失中的物质集中在地表。63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1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2 在相似的纬度上,由湿润到半湿润,半干旱及干旱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3 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