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瓷质茶具的特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816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瓷质茶具的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转型期瓷质茶具的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转型期瓷质茶具的特色目前,在古代茶史的研究中,元代是一个盲点。元代没有茶书,这使得进行茶文化研究所依赖的文献很难考查到。仅从出土的茶具文物上推测:元代早期,或并立于南宋时,有与点茶法相配套的茶具特点;元代中晚期,或并立于明代时,有与冲泡法饮茶相配套的茶具特色的。元代不到百年的统治,从历史遗留的陶瓷茶具上可明显发现蒙古族确实接受了汉族的饮茶习惯,并把蒙古人饮食习惯与汉人饮食习惯相融合,发展并孕育出条形散茶的饮茶方法,使伙茶形式更丰富,由此产生更为丰富的茶具。元代人们饮茶的习俗的变化,是随着唐、宋文化传统遭受欢坏,汉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变化的。这种转变,使得茶具制作、配套和人们的审美念仅都

2、产生丁改变。由于剧烈的变革,一直持续到明代前期,才使宋代发展到极端的点饮末茶没落下来。明代前期,茶具的风格特点有着与元代一样承上启下的特点,并经过一个日用生活文化艺术品发展的拎型期过程。明初时,茶具的制作技术传承宋元时期的同时,别繁就简式样和展茶方式,使得以后新质地和新工艺制作的用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明太祖朱元肆与北宋的徽宗赵信生活作风和审美意识有着天壤之别,他提倡生活节俭取代奢靡。上行下效,形成明初的追求朴素节俭生活的社会风气。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生活作风和审美意识,影响并促使官僚们对茶的物质与精神娱乐的享受追求需保持一定适度。茶具价格上层社会影响着饮茶的社会生活习俗的发展方向,点饮未茶

3、的闲逸优雅的生活不被提倡,这反映在废止进贡“大小龙团茶“的命令上。明代万历年间的野获编朴遗供御茶记载:“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具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置造龙团, 惟采芽以道”这对于饼茶碾未点饮法是画了一个体止符。明代开始,人们普遍流行饮用散茶,饼茶碾未点饮时用的一些器具随之被淘汰。饮茶器具渐趋简单易行、贮茶叶的罐,泡茶叶的壶,沏茶水的碗、盏、杯,就是饮茶配套的全部用具了,明初,经历战乱的社会百废待兴,建国之初,为了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管如此,洪武时期的饮茶用具风格上仍没有摆脱元代特征。例如,景德镇烧

4、造的瓷质茶具的造型、釉色、纹饰与装饰手法都承袭元代的风格。事实上,早在朱元埠称帝(公元 68 年) 以前,他的军队就拄制了景德镇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相对安定,瓷业生产稳步发展。明初瓷质茶具没有超脱元代茶具风格的原因,大概是人们还无力营造闲逸的生活。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瓷器造型、釉色、装饰等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明代瓷质茶具的特点是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后才产生的。从永乐时期开始,瓷质茶具的造型与宋、元时迈然不同,一改宋、元时的釉色单一,而是富于色彩,独树一帜,在制瓷之上占有特殊地位,井影响到以后各个时期。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茶具、白瓷茶具最为突出。永乐时期和以后的宣德时期官窖产的青花瓷茶

5、具,色泽鲜艳浓重,青料凝聚处有青黑色斑点。据文献资料记载,这是自永乐三年(1 枷年) 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苏麻离的枯土矿石造成的。采用这种进口音花料,发色青中带有黑铁斑点。永乐白瓷茶具雅而不侈。这个时期,宋朝和元朝盛行的饼茶 t 团茶衰落,芽茶、叶茶成为民间茶叶消费的主流。饮茶方法发生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饮茶用器的转变。为更好地衬托茶场的色泽和品货茶汤中的叶或芽形状之吴,茶兵也推崇以白为上。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就有“其在今日,纯臼为佳”之说。明代屠隆在考菜余事中也说:“宣庙(宣德) 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伶,莹白如玉,可试荼色最为要用。蔡君谈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 ”功夫茶具套装

6、明代张源的茶录也记有“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 。明代高濂在遵生入笺中解释其原因是“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 。永乐白瓷茶具,釉色白莹,釉面晶莹肥美,使人看后回味无穷,为世人所珍视。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时期,瓷器茶具的造型、釉色、纹饰风格上已有创新,不同于元代和明代洪武时期。中国陶瓷史学界认为,明永乐时景德镇已开始烧造官窑器,明洪熙皇帝朱高炽统治仅为一年(1425 年),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本身相隔不过一年,古陶瓷鉴定界对于永乐与宣德时期青花瓷历来就有“永宣不分”之说。这个阶段是明代茶具开始和发展的时期,在造型与装饰工艺上,改变了元代和明代洪式时期浑厚饱满的风格、新的器物规整、线条灵巧端庄

7、,仪态大方。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使得中亚地区的文化又一次影响中国茶具的造型和工艺风格。特别是元代已开始出现的僧帽壶,明显者出是受外末造型影响的结果*这种壶具制作成僧帽形状,帽沿就是。流,手相边制一绳系,以便盛水、注茶汤时系壶盖。永(乐) 宣( 德)时期开始,景德镇的瓷器几乎一花独放。明代宫廷设立御器厂,为了满足宫廷需要,官窑瓷开始不惜代价,向新的高精度发展,促使了景德镇的瓷嚣业不断扩大新品种,并带动了当时的瓷茶具的发展。永宣时期的陶瓷茶具造型上虽不如明代中后期瓷茶具花式、品种配套丰富,但颜色釉等工艺制作水平已发展到一定阶段。颜色釉瓷茶具,主要是御器厂烧制的。红釉瓷、蓝釉瓷、黄釉瓷,以及甜白釉瓷等

8、都有极高的成就。青花釉里红瓷和釉黑红瓷也各具特色,并影响以后各时期。特别是红釉瓷茶具,是在前人烧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影响着以后各时期器具的釉色制造。红釉茶具,在宋元时期的钧窑已经烧造出,但钧窑瓷的釉料属青釉铁发色体系,呈红色的原因是因粕料中合有氧化铜。而明代木宣时期红釉色泽鲜红主要发色剂氧化铜成分加大了,属铜红釉料体系。古陶瓷茶具研究和收藏界对这时期的铜红釉色泽国有变化,而命名很多,例如,宝石红、鸡血红、牛血红等。明代的红釉器具,由于主要作为礼仪场所的祭把器用,因而也称之“祭红” ,后人常用谐音字“雾” 、称“雾红” 。红釉瓷发展到以后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把釉面不垂流、不升片、釉层

9、蒋、呈血红色、色泽深沉、有棉皮纹的称之“祭红”或“雾红” 。清代还有根据音陶官郎廷权的姓氏命名的印窑红瓷,还有证豆红、珊瑚红、美人醉红等。在明代,茶具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波动时期,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波动相联系,与中国瓷器制造业发展过程的波动相一致。这是在正统、景泰、天顺皇帝统治之中发生的。原因是宣德传位于长子朱祁镇,年号正统,正统当时是个九岁的小孩,在其母辅住下统治了 13 年,此时太监王根等明争暗斗,蒙古人利用明朝内部的纠纷,在土木堡打贬并生捻明直朱祁镇。于是,大明皇位由正统皇帝的弟弟朱邦钮继承,年号景泰。后来,朱祁镇被放回,重新夺回皇位,改年号为天顺。这三朝,是景德镇官窑瓷茶具生

10、产的暗淡时期。陶瓷之上,很难我到带有三朝年号的官窑瓷。根据清代康熙时的记载,明代宣德时期结束时,官窑已基本停饶,一直到天顺无年(1457 年)才恢复。天顺朝后,是宪宗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成化时期是明代瓷器烧造的转型后的一个高峰期。清代张廷玉等人的明史食贷志载:“咸化间遗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可见,咸化皇帝统治期间朝廷对瓷器的重视。明代成化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炔造的瓷质茶具,却精益求精声誉极高。以后,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背景,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思想不受旧规束缚,敢于创新,茶具有着独特的时代风格。此时期饯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青昧,品饮的习惯得以完善,茶具的生产制作工艺也日益进步,几种代表时代特色的茶具由此定型。来源:52 瓷器商城(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