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983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网友总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世纪(12 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1)高度自治(2 )深刻的宗教性(3 )国际性(4)随意性 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3.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3)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着

2、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等人才(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

3、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6.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 )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

4、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 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在我国,可追溯到西周。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 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 (2 )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洪堡柏林大学)(3)19 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862 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引发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系统

5、(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6、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具体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 马克思注意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与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3)现代工人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4 )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5 方面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10.个人本位高等教育教育价值

7、观:以个人为中心,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1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2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

8、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设互岗位的需要。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自爱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 )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3.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一)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1)高等教育的自愿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2)对谁受高

9、等教育要有所选择(3 )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二)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一统一的范畴(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2 )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指目前仍然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实现,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自愿多元化,

10、多方筹资,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自愿(2)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自愿优化配置。 (3)高价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14.高校教师聘任制:是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

11、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 )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15.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1 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 2 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3 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

12、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 (2 )权利分散型的(美国) (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德、日、英) 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再次,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

13、体制的特点: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为(1 )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 )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1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

14、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2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狱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和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2)文化、传统因素(3 )学科、技术因素(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 (4)教育因素21一体

15、化模式: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多样化模式特征:(1)目标是为学习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2 )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其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尽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2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一)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持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

16、展相协调 1 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专科层次的规模 2 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 3 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承认高等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 在能级结构上,终点支持少数大学发展,鼓励其他学校探索 5 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缩小不同地区间教育落差。 (二)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终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总和发展”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

17、、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23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基本的) (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 )个体性与群体性 高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2)学历结构(硕士、博士) (3 )年龄结构(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即老中轻结合) (4)专业结构 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24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

18、性明显增强(2)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3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爱能来影响学生(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25.专业:狭义指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广义指专门职业优质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

19、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却相关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专业设置和调整地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地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实

20、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了规模效益。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基本要求 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 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跟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持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 符合高级人才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争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 ,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

21、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26.对 21 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 4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27.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2 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3 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一致 4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28.教学过程的属性: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得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知识、技

22、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等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29.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3 学习的探索性增强30.教学原则: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学原则: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3、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必需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大学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主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1.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循序的总合。广义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课程体系: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

24、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 4,大中小课程 5,显性与隐性课程32.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规格 2,课程设置 3,主要教学活动 4,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3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时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1,明确地目的性 2,前沿性 3,思

25、想性 4,启迪性 5,教学适用性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教材能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拣选的插图、照片、图表,便于学生学习 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34.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设各门课程的规范 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 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 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

26、设的内容:1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2,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3,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4 ,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2,教材要合适;3 ,教学资料要完整;4,考核手段要科学;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35.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教学制)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趋势:1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2 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3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36.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27、一)课堂教学 1,备课 2 上课 3 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二)实验课的教学:1,实验课的准备 2,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 3,实验报告的撰写 4,实验课的总结(三)毕业设计:1,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 2,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要求 3,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 a 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b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c 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d 撰写初稿修订定稿 e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4,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a 教育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37.学年制的特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学分制的特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

28、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 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实行学分制的意义:1,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2,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3 ,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38.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地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

29、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高校教学方法分三类:1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3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39.讲授法优点:1,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2,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的费用低的多;3 ,通用性强。讲授法的缺点:1,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转递,过多的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2 ,作为一种以语言为

30、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3,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讲授法的使用范围:从教学内容上看,适宜于教授与事实有关的知识,也适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从教授对象来看,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讲授;从教师素质看,讲授适合于那些知识丰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充满自信、思路清晰又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教师;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法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班级。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

31、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5,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40.讨论题目的类型:阶段性复习讨论题和学习新内容讨论题。讨论法的使用范围:从教学内容看,更适用于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也适合与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从教授对象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于讨论法,班级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也用此法;从教师素质看,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愿意与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心平气和的进行讨论,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教学环境看,适合较小的班级和小组。41.自学指导法的适用范围:从教学内容看,主要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

32、题;从教授对象来看,更适用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生;从教师素质看,应能够支持、鼓励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从教学环境看,自学指导法不受场地的限制,但要有较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自学指导法的要求:1,在学生确定题目、问题前,教师应介绍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2 ,帮助学生确定独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3,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42.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43.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

33、、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的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教育技术的领域:1,学习者;2,学习资源;3,教育开发职能;4,教育管理职能 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a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b 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 c 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4.传统教学媒体应用原则:1,目的性原则;2,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45.教学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测量:是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

34、。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教育活动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他分等鉴定并作出关于对象的决策或资源的分配决策等相联系。学业评价步骤:1,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2,编审试题;3 ,建立试题题库;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 5,评卷评分;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4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 ,科研是学

35、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适合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的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守的原则:1,社会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 ,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促进的原则;4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

3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 ,加强综合研究。4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 ,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目的统一性;2,活动的主题有差别,3,所获知识的层次不同; 4,知识获得的环境有差

37、别。社会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关系:1,两者的目的与结果的总体一致性;2 ,两者的活动对象有差别;3 ,两者的活动方式有差别,4,两者的活动环境有差别。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别:1,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2 ,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3,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几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1,军事训练;2,专业实习;3,生产劳动: 4,社会调查;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序:1,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2 ,编制活动计划:a 活动目标 b 参加人员 c 过程安排 d 预算活动经费;3,组织活动过程;4,评估和总结:a 大学生在知识、

38、技能和思想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b 对社会做出了那些贡献及社会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c 经费的运用及收支情况 d总结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对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 ,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行活动的关系。48.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 ,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1,用马克思主义

3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

40、的基本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 ,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教育心理学1.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 、情绪过程(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 、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

41、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人格。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本着是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 )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为实践服务,课题源于实践,成果付诸实践) (4)教育性原则(符和教育方针和原则)高等

4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 )观察法(自然观查法) (2)实验法(随机化、局部控制的实验设计) (3)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3.教师的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最理想)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 (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43、(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4.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

44、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6.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 )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教师教学监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监控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督查官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都要在它的监视、领导下进行。在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

45、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教学监控的发展和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 )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7.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识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的表现:(1)善于因势利导(2 )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8.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

46、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 )要有坦荡的胸怀,是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9.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功能。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10.学习的心

47、理实质:广意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前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 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态度。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

48、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判断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1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 )高级条件作用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2)正强化(3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几乎同时发生;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的内在动机包括求知欲、成功的欲望、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 ;结构

49、原则(动作、图像、符号) ;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的意义。构建主义学习论:(1)知识观 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3 )学生观 学生已有经验1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3 )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是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就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报答性和附属性;自我实现和系我提高;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事业成就) (2)间接性(3)社会性(4)职业化14.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客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